为儿童的精神世界打下鲜红底色

    游向红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幼儿园一直重视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整体理解教育,通过幼儿园德育课程建设,把立德树人落实在教育实践中,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幼儿的精神世界打下鲜红底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厘清教育价值

    夯实幼儿德育课程基础

    办好教育首先要回答的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直接指向“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人是教育的原点,教育直面人的生命。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使人的生命得到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

    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我园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过程中,不断创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提出课程要“符合儿童的真需要,关注儿童的真感受,实现儿童的真发展”,这成为我园德育课程体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

    德育课程的目标立足儿童生命。我园在德育课程建构时关注人的持续发展。一方面立足当下,遵循教育规律,追随儿童天性,尊重儿童的本真状态,让每一名儿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并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律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关注儿童的未来发展,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儿童今天快乐,未来幸福,为积极的人生奠基。

    德育课程的内容源于儿童生活。优良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爱祖国、爱家乡、爱周围人的积极情感的建立,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德育尤其如此。在建构德育课程时,我们遵循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回归儿童的生活,做到教育从生活中来,在幼儿的生活中自然发生。如,大班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我们鼓励幼儿合理规划自己的课间10分钟、自己整理小书包,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前自主计划,准备需要带的物品,从日常的点滴生活中培养幼儿做自己的主人,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德育课程的实施关注儿童发展。儿童成长的动力在于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因此在德育课程实施时,我们珍视每个幼儿的天性,让幼儿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体验成就感和成长的快乐。区域活动中,通过活动计划、区域小结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做事的计划性、系统性,有些幼儿还会有意识地通过观察人数多少来选择参与活动的顺序。

    把握教育整体

    建构幼儿德育课程体系

    在“生命、生活、生长”德育课程价值理念的指导下,我园逐渐形成了“浸润爱、延展趣、陶冶美”的德育课程体系,致力于实现“涵养积极情感,养正行为习惯,完善美好人格”的德育课程目标,让幼儿成为全面、和谐、完整的人。

    浸润爱的课程,是立足培养儿童爱与善良的课程。由四个板块组成:有结合中国传统节日进行的“文化传承”课程,有结合劳动节、雷锋日等进行的“实践体验”课程,有国旗下的歌声、爱心捐献、毕业典礼等“仪式浸润”课程,有母亲节、教师节等“感恩回馈”课程。浸润爱的课程,从小为幼儿的精神世界打下爱的底色,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周围人的情怀,使幼儿成为有“根”的人。

    延展趣的课程,是依据幼儿兴趣激发内在动力的课程。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我园德育课程遵循发现趣、发展趣、衍生趣的规律,设置了“自主创造”“自信展示”“自我挑战”三个板块的课程内容。创设自主的游戏环境,支持幼儿意图的实现;提供小舞台、小展台、小课堂等丰富的展示平台,树立幼儿自信心;创设最近发展区,激励幼儿不断挑战自我,找到内心成长的动力。

    陶冶美的课程,是培育幼儿美好情操、形成美好人格的课程。陶冶美的课程又称“四美课程”:自然之美、文学之美、艺术之美、行为礼仪之美。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带着幼儿亲近自然,发现和感受神奇的自然之美;在绘本阅读、童诗欣赏与创作活动中感知文学之美;通过参观美术馆、与画家对话、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走进音乐厅,体验艺术之美;在社会文化生活中,通过“寻找身边美的行为”、评选“美丽小使者”、讨论制定幼儿园行为规范等活动,发现和践行行为礼仪之美,以此在美的感受与体验中净化心灵,塑造人格。

    梳理课程关键要素

    建构幼儿德育课程模式

    幼儿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培养幼儿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过程中需要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同时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引导。因此,我們在实践中努力建构整合师幼互动的过程性德育课程模式。

    遵循幼儿学习规律,形成“发现——发展——创造”的德育过程。

    幼儿直观行动、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与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德育过程需要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与特点,德育课程不是抽象道理的单向灌输,而需要幼儿在生活与活动过程中经历“发现——发展——创造”的过程。

    发现,指幼儿在丰富的外部刺激中,发现和探究客观事物与规律,同时获得主观情感体验;发展,指幼儿对获得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内部加工的过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思考,建构新的认知与情感;创造,指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对事物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使自身的行为产生改变。

    比如,大一班的孩子们在筹备童话剧《小狐狸卖空气》时谁也不愿意演奶奶,孩子们说:“奶奶太老了,不漂亮。”这引起了老师的思考,发现孩子们以外貌评判美丑,同时忽略对家中老人的关心与感恩,于是“发现奶奶的美”的活动由此生成。老师请幼儿回家观察奶奶,向家人了解奶奶的故事,和家长一起制作海报,向其他小朋友讲述自己的奶奶,开展“美丽奶奶摄影展”。就这样,每个孩子眼中的奶奶都不一样了,有的孩子说:“奶奶的皱纹很美,奶奶辛苦地把爸爸养大,又要照顾我。”有的说:“奶奶的手最美,奶奶不仅为全家人做香喷喷的饭菜,每天还牵着我的手送我上幼儿园。”孩子们明白了美不仅在于外貌,更在于内心与品质。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孩子们不断发现他人、发现自我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达的过程。

    变革教师支持方式,形成“随——导——放”的德育过程。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生活与游戏的主人。德育的实施过程尤为注重幼儿主体参与性,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了解与感知体验。传统以教师为主、自上而下的“教”或“指令”需要变革,形成“随——导——放”的德育过程。随,指追随,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跟随幼儿的脚步,在幼儿有需要时适时介入;导,指引导,教师把握德育契机和教育资源,通过谈话、开放式提问、辩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站在他人和客观事物的角度进行思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放,指开放,教师要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学习,不以成人价值判断的标准主观评价幼儿,让幼儿在丰富的体验中,在自主自觉、自我辨证的过程中成长。

    比如,大二班老师发现一名小朋友在美工区自己设计了一枚班徽。老师发现了这一契机,在区域讲评时鼓励他将自己的设计讲解给其他幼儿听,于是引发了全班幼儿的兴趣,大家纷纷提出要自己设计班徽。老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在班中发起征集大二班班徽设计稿的活动。为让幼儿了解班徽设计的意义和要素,老师组织大家讨论“我们为什么要设计班徽、班徽上设计什么内容来表现我们大二班的特点”等问题。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幼儿思考,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小朋友说:“我想设计三棵小幼苗,这代表大二班的小朋友像小幼苗,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慢慢成长。”有的说:“要在班徽中间写上‘大二两个字,代表我们大二班是一家人。”幼儿对于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浓浓的情感,在一次次反复讨论、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升温、发酵,最终凝结为一枚枚可爱的班徽。

    聚焦幼儿学习方式

    着重幼儿德育三条途径

    (一)德育是多方面教育的整合

    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德育更是如此。开展德育要处理好专门的德育教学活动和渗透在各种活动中的德育价值之间的关系。在德育中,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社会时事、幼儿的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社会性的培育为核心,把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着眼于幼儿发展的目标,通过主题活动、区域游戏、家园配合等活动内容,整合各领域、各类学习要素,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最终达到运用多种方式启迪幼儿心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全人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德育要注重幼儿的实践体验

    体验是3~6岁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在开展德育过程中,我们注重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如,对于幼儿爱祖国的情感的培养,组织幼儿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地道战遗址、航空博物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带领孩幼儿到圆明园寻找兽首。社会实践前老师会介绍相关背景,幼儿收集相关资料、故事等进行分享。在分享過程中,在真实参与、实际体验中,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产生民族认同感,萌生了长大要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为成长为有理想、有志向的未来公民奠定基础。

    (三)德育要与幼儿的生活结合

    一日生活中幼儿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自我建设,即是在成长。我们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我成长机会,如组建雾霾宣传小分队,开展社区宣传,在“世界环境日”走进社区宣传环保理念,“世界地球日”和家长一起在家自觉熄灯一小时。在生活中自然地引导幼儿,把对共同生活的世界的热爱化作关爱环境、参与社会的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幼儿在责任中学会承担,在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实现自我成长。

    总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基。我园通过德育课程建设,为把幼儿培养成具有积极情感、良好习惯、完善人格的未来公民而不断探索和努力。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