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端应用的“音乐社交化”创新探索

    吕欣++李邹倩楠++余永海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模式单一的音乐服务无法再满足用户的需求。“音乐社交化”是移动端音乐的发展趋势,真正符合用户的需求体验,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社交互动,分享交流,拉近用户间的距离。文章着重研究移动端应用的“音乐社交化”现状,从现有移动端音乐应用的音乐社交体验,用户行为模式,分析并总结出用户的情感化需求及目标,探索出了一种“音乐社交化”的创新体验,如微信的“音乐社交化”创新功能。

    关键词:音乐社交化 移动端应用 用户体验 需求 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082-02

    1 “音乐社交化”的出现及现状

    1.1 移动端“音乐社交化”的出现

    音乐是人们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听音乐的习惯,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更为便捷,传统的在线听歌和下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欣赏需求。

    音乐不仅仅是抒发情感的物质,更是一种天然的社交介质,而社交是人类作为群居生物的本能,在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时代,移动化的社交媒体是人们进行交流意见、维系情感、分享生活、个性创作的平台,如微信、微博、豆瓣等,在这些虚拟的平台中,有更多的空间和选择;PC时代,音乐类软件很少有社交化体验,而移动端应用的崛起,使移动端音乐应用开始在社交化方向进行更多的尝试,自然而然地将社交媒体作为传播平台,“音乐”和“社交”两者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用户从音乐独享到众享,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音乐得到了更直接有效的传播。

    Rdio的首席执行官德鲁.拉纳(Drew Larner)说:“音乐在本质上是社交的,而数字音乐的未来也将由社交体验的有效传递来推动。”

    渐渐地,音乐的社交化已成趋势。简单来说,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加入社交互动,满足人们对音乐的交流,创作展示的需求,建立气味相投的好友圈,增加用户的黏性和深度,从而分享更多的音乐,从好友分享的音乐中,找到更多喜爱的音乐。

    当然,除了用户评论以外用户之间的歌曲、歌单、电台的分享制作等,都属于音乐的社交化体现。

    1.2 移动端“音乐社交化”的现状

    在国外,MySpace[2]在音乐社交领域的成功促使了一大批如playground、turntable、rdio、spotify音乐平台走上社交化的道路,打开了音乐社交的大门。

    《2014-2015Mobile Music Apps Market Research Report》中,根据艾媒咨讯自身数据库和草莓派调研社平台(StrawberryPie)的相关数据分析,在国内,2014年移动端音乐应用用户规模已达3.95亿,并持续增长,57.4%中国用户最常使用音乐社交类应用作为收听欣赏音乐的选择。

    1.2.1 移动端音乐应用的社交化现状

    音乐的社交化被运用在众多移动端音乐应用中,这些音乐应用纷纷增加了社交功能、好友圈,用互动交流的乐趣吸引用户,传播自家平台的音乐资源。

    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在国内的众多移动端音乐应用中,三款巨头应用“网易云音乐”、“虾米”、“QQ音乐”在音乐资源上相对完善,功能各具特色,虽然仍主打版权资源,也存在着一些社交互动功能的竞争。

    但是越来越多的音乐应用结合社交模式,让国内的此类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功能模块大同小异,缺少独特性,使用户难以抉择。

    1.2.2 移动端社交应用的音乐服务现状

    少数移动端的社交应用也拥有音乐服务。用户将音乐应用中的资源分享至社交应用中,通过成熟完善,功能强大的社交应用,用户分享的音乐将会在更大的范围被传播交流,同时兴趣相投的人能成为朋友,欣赏到更多元化的音乐,这类社交应用有,Facebook、微信、微博、QQ等;其中微博、QQ移动端自身有独立的音乐功能和音乐资源库,也有独立的音乐版块。

    2 移动端应用的“音乐社交化”体验分析和用户研究

    2.1 移动端应用的“音乐社交化”体验现状分析

    这里我们也将其分为“音乐应用”和“社交应用”来进行体验分析。

    iimedia research数据报告中的网易云音乐、虾米、QQ音乐是典型的,具有庞大用户群的音乐应用,下面我们从界面设计、内容运营、音乐管理、辅助功能、社交互动五块来分析体验:

    由上可发现,强大的音乐资源库、更注重互动的社交功能,以及独特的自主电台歌单的设置,在现有的音乐应用中各竖一帜,提供了独特音乐体验。移动端的音乐应用的电台和制作个人歌单的功能已经比较普遍了,几乎也都有各自的社交圈;但由于种类太多,它们组建的社交圈也十分松散,也无法直接从音乐应用中获取好友的音乐,大多数用户仍只能将歌曲和电台,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分享给好友。对于一些独立的音乐应用来说,用户黏性不高,独立的社交圈也就丧失了意义,缺乏创新点,由此便渐渐趋于平常。

    2.2 用户研究

    以下通过确定目标用户,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进行深入探访,结合部分文献资源,研究目标用户的特征,行为模式和情感化需求。

    2.2.1 目标用户特征

    通过目标用户的市场化分析,和对用户的观察得出,移动端音乐的用户主体是上班族和学生,也可以称作“音乐爱好者”,他们将音乐作为自己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元素,他们关注潮流,有艺术的鉴赏力,热衷于互联网社交,喜爱尝试新鲜好玩的移动端应用,及其有趣的新功能。

    2.2.2 目标用户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化需求

    经过对目标用户的深入访谈和分析总结得到:

    ①用户认为音乐在工作学习中能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是生活的背景元素,当听到符合口味的音乐时会很开心;②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搜索想听的音乐,当找不到自己想听的音乐时,会打开电台来收听喜爱的频道;③用户乐于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到社交应用,也会在社交应用中听好友分享的音乐,并通过评论、点赞等社交行为进行互动;④用户在使用社交平台时,会分享自己的状态,和符合当下状态的音乐、照片;⑤用户希望能根据需要整理自己的歌单;在没时间搜寻音乐的时候,能自动推荐符合喜好的音乐;在日常运用社交APP进行交流的同时,能更快速便捷地欣赏和分享音乐,并与好友交流;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易操作,交互生动;能有一个像微信订阅号一样的电台订阅功能;

    3 移动端应用中“音乐社交化”的创新思路

    在对移动端应用中音乐社交体验的分析后,总结了目标用户特征,用户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得到用户需求的“音乐社交化”体验有:

    ①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易操作,交互生动;②内容运营上独具特色,功能完善,别出心裁,如加入类似于微信订阅号的“订阅电台”的概念,用户能自行设置歌单、专辑,可供其他用户浏览、收听、下载等;⑧音乐管理上拥有强大的高品质音乐版权资源库,并能根据用户收听情况推荐音乐,满足用户欣赏音乐的需求;④辅助功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体现与同类应用的差异化;⑤有强大持久的社交平台的支持,能方便快捷地进行互动交流,无需开启第二个应用。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搜索、管理、分享、交流、记录、推荐音乐、自我实现等需求。

    3.1 提出创新思路

    通过以上访谈与分析可得出如下思路:

    ①常年活跃度高的音乐应用主打资源库,极少涉及社交类的互动功能,更像是音乐搜索引擎,而主打电台特色的虾米、豆瓣等应用建立的社交圈也仅限于小众,自然不及专业的社交应用的用户基础,无法直接从音乐应用中获取好友的音乐。②社交类应用虽拥有完善的社交圈,是音乐社交的天然平台,但其中音乐服务的比重极小,甚至为空白。

    由此可以发现,在合适的社交应用中添加音乐服务,将音乐应用作为大型社交应用下的一块功能,而非独立的音乐应用,这样就可以避免社交圈的松散,让用户更大程度得体验到音乐社交化的乐趣,得到符合需求的音乐体验。

    这样的社交应用有很多,微博过于杂乱,QQ过于工具化,而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将音乐服务作为微信中的一块功能,如微信钱包、微信游戏。

    3.2 归纳设计目标

    微信音乐服务的“音乐社交化”体验的3个重要设计目标是:

    (1)音乐引擎。在微信音乐服务的版块以QQ音乐的高品质资源库为基础,可搜索所有想听的音乐,并根据用户的收听情况,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音乐、电台。

    (2)个人电台。可制作个人喜爱的歌单,集结成个人的电台,供人下载、收听、传播、订阅,同时也能分享其他用户的个人电台;可上传歌曲或原创至个人电台。

    (3)互动分享。基于微信的社交平台,可分享音乐、电台给微信好友、群、朋友圈进行传播、交流等社交活动;可上传原创音乐至音乐服务的原创区,和个人电台,供用户下载,及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互动分享。

    综上所述,微信的音乐服务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搜索、管理、分享、交流、记录、推荐音乐、好友互动、自我实现等移动端应用的“音乐社交化”的需求体验,使用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方便快捷地交流互动,满足自我实现的渴望,及被认可的需求。在产品和服务高度融合的系统中,用户体验已经不仅仅是特指用户是否能流畅地完成某一任务流程,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可用性问题。享受更深入的音乐体验,音乐本身更能得到广泛迅速的传播。

    4 结语

    在移动音乐普及的今天,移动端的“音乐社交化”体验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在音乐应用难以独立传播音乐,和社交应用音乐服务匮乏的情况下,探索出在微信平台结合音乐版块的创新体验,以满足用户欣赏音乐的需要,和多元化的情感需求。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