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落地 德行入心

    史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所谓责任感,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言行和所承担的任务持认真负责和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培养发展的关键时期。责任感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持续与智力开发,同时更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因此,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别从责任具体化、游戏趣味化、实践多样化、有效评价、家园共育等方面出发,浅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具体途径。

    一、责任具体化是培养幼儿责任感的首要前提

    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有限,幼儿无法理解责任的真正含义,但是,幼儿从中班开始就已经能接受严肃的任务了,能够为了达成任务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基于此,我们应该将培养幼儿责任感的目标定位在幼儿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范围内,把“责任”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任务化,这样幼儿才能有目标地去完成任务,进而履行自己的责任。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列举几种幼儿较熟悉的、责任较明确的职业,如医生、警察、教师等,将责任转化为任务的形式,如医生的任务是医治病人,警察的任务是抓捕坏人,教师的任务是教育学生,等等。通过这些具体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责任。

    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明确作为幼儿园小朋友可以完成的任务。例如,我们在培养幼儿责任感时,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责任感具化为三大方面任务。首先是个人责任,照顾自己,完成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整理个人卫生等任务。由于4~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对幼儿规则意识、时间意识的培养应转化为相应的遵守约定、按时入园等任务,融入责任感的培养中。其次是家庭责任,关爱家庭,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最后是社会责任,关心自己的班集体,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完成不随意丢垃圾、主动捡拾垃圾等任务。只有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幼儿才能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才能按照教师的预期产生责任感。

    二、游戏趣味化是培养幼儿责任感的基本途径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巧妙地融入游戏活动中。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父母,需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扮演理发师、修车师等,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履行相应的责任;甚至有的幼儿扮演小狗等动物,同样要完成小动物应做的诸如保护主人等任务。

    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赋予幼儿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带着任务和责任完成相应的锻炼。例如,我班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勇闯陀螺国”时,正是赋予幼儿猪猪侠这一卡通人物形象,让幼儿承担起救援公主的责任,完成跨跳、钻爬等动作练习。

    此外,我们还充分借助于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形式,在趣味化的民间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例如,在“老鹰抓小鸡”活动中,扮演“母鸡”的孩子就负起了保护“鸡宝宝”的责任;在“捡鸡蛋”活动中,“鸡妈妈”需要保护好自己的鸡蛋不被“老鼠”偷走;等等。在类似的游戏活动中渗透责任感,幼儿基本可以达成任务。

    但是,在对自我管理和约束方面,幼儿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随着冬季气温变冷,班里许多幼儿出现了迟到现象。因此,我们把幼儿喜欢的游戏作为一种期许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每天离园前,班级教师都会告诉幼儿:第二天晨练时会有一个既好玩又神秘的游戏,这个神秘的游戏时间很短,只有按时入园的幼儿才能和老师一起玩。据家长反馈的信息,在回家的路上,多数幼儿会反复提醒家长第二天要早起入园。每天早晨的花样游戏成为幼儿时间意识形成的引力,逐步树立了幼儿不畏严寒、按时入园的责任感。

    三、实践多样化是促进幼儿责任感落地的有效措施

    责任感只有转化为责任行为,才能产生真正的效力。幼儿在游戏中树立起来的责任感,需要一个落地的过程。

    一方面,幼兒责任感的落地可以通过开展特色节日活动来实施。例如,母亲节到了,为了让幼儿体验母亲的责任与辛苦,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护蛋”活动:每位幼儿都要带一枚生鸡蛋入园,然后一整天都要陪着、护着这枚鸡蛋。活动开始后,多数幼儿都能小心地拿着鸡蛋,甚至睡觉时也要把鸡蛋放在床边,明显产生了保护鸡蛋的责任感。但是,随着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进行,碎掉的鸡蛋逐渐增多。从活动反馈情况来看,幼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保护鸡蛋的方法。因此,教师指导幼儿使用纸盒、布袋等方法将鸡蛋保护起来。经过调整,幼儿护蛋成功率明显提高了。该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责任感,更帮助他们学习到了履行责任的方法。

    另一方面,幼儿责任感的落地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实施。例如,参观消防队,让幼儿感受并了解消防员叔叔的工作内容,加深对消防这一职业责任的认识;开展端午节敬老院送温暖活动,通过包粽子、表演节目等具体的行动来落实幼儿的责任行为,提高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感;开展“我是文明小乘客”“我是小小清洁工”“小小文明宣讲员”等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增强其落实责任意识的行动力。

    四、有效评价是强化幼儿责任感的有力保障

    4~5岁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由偏高转向恰当,恰当评价开始占据主要地位,教师及同伴的评价有助于幼儿形成恰当的自我评价。在责任意识的培养方面,教师的恰当评价会对幼儿的行为起到导向及强化作用。例如,当幼儿出现主动承担家务或主动捡起园内垃圾等行为时,教师就要在全班幼儿面前评价并肯定他们的行为,或者组织全班幼儿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让幼儿明确这些行为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补充到幼儿正在形成的自我评价体系中。当然,有效评价的实施既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幼儿承担责任的行为,并予以大力支持,使其成为一种驱动其他幼儿学习的动力,又需要教师具备灵活使用评价语言的能力,能针对幼儿不同的行为给出具体恰当的评价,让幼儿明确责任行为的标准。

    教师看到幼儿出现责任行为时,不要笼统地评价为“你真棒”“你做得很好”等,而要在该幼儿或全体幼儿面前(全体幼儿效果更佳)再用语言描述幼儿的责任行为,明确并强调幼儿被肯定的地方。例如,教师看到某个幼儿在阅读区阅读后把图书放到了原位,在评价该幼儿时就需要描述其行为:“你读完书后能把图书放到原来的地方,你的习惯真好!”教师看到某幼儿起床后的良好表现,可以评价:“XX小朋友起床时不但自己穿好了衣服,还帮助小伙伴拿来了鞋子,这么关心自己的同伴,是不是特别棒?”教师看到某幼儿进餐时的良好表现,可以评价:“XX小朋友吃完早餐后把自己洒落在桌子上的菜都清理到了垃圾桶里,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孩子!”教师在评价中肯定了图书归位、独自穿衣服、帮助同伴、整理桌子等责任行为,这些明确受到表扬的行为会促使幼儿进行自我强化、自我完善,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可见,有效评价的实施还需要教师具备驾驭多元评价的能力,能用语言、肢体、幼儿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幼儿的责任行为进行评价。

    五、家园共育是巩固幼儿责任意识的坚强后盾

    家庭環境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独立性,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使幼儿能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家庭都没有意识到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溺爱孩子的情况。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太小,很多事情不会做、做不好,因此直接包办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弱化了幼儿的责任意识。

    为了培养幼儿责任意识,教师需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取得家长的全力配合。只有家长提升了认识,才能对幼儿适当放手,配合教师完成适度的家务。家长要将幼儿每天做家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做好统计和归类。第二天入园后,教师应对幼儿负责任的行为予以评价、肯定和鼓励,并可借助“幼教三六五”平台、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等方式进行整体反馈。家长则需要借此对孩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完成任务并受到表扬的幼儿,家长要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在家庭中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责任行为;对未完成任务的幼儿,家长则需要为孩子树立榜样,激励孩子向同伴看齐。只有家园密切联系、协同合作,才能逐渐树立幼儿的责任意识,巩固他们的责任行为。

    当然,对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家长的全力配合以及双方长期的坚持。只有时时有目标,事事有目标,处处有目标,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切实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才能使他们成为负责任、敢担当、勇争先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