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刁晶辉
孙尧东,男,1954年3月出生,汉族,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副研究员职称。曾任北京建筑工程学校(院)团委副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大学一处副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门头沟区区长助理、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2007年9月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近日,记者就如何认识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怎样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孙尧东。
记者: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请问,您认为十七大提出这项重要任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孙尧东: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最新理论成果,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主动改变我们党过时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使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和先进性。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需要我们党具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领导方式,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高超的战略战术,应对变化无常的国际形势,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以实现;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我们党具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领导方式,以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和人心向背的深层次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得以实现。我们党已经成立87年,在新中国执政59年,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党史较长、执政时间较长和党员众多的现状使党自身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新形势新情况又使党面临改革开放的新考验。在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前,我们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要求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
记者:请问,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尧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6项任务,今年2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又从4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一是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是改革创新的主线;二是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改革创新的主题;三是着力改进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方式,这是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四是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更加自觉、更有成效地把党建设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改革创新的主要目的。
记者:请问,高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孙尧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对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新成就的重要保障。具体说,要注重从以下5个方面改革创新:
第一,切实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的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解决好,一是把握好一个重点,即把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重点,切实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大学的问题。外国大学的经验要借鉴,自己的传统要继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办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水平和气派。二是把握好一个难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入脑的问题,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要从高校里走出来,因此,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很重要,对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同样重要,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影响中国的未来。要武装好学生首先要武装好教师,这个任务相当艰巨。
第二,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增强科学定位的能力。立足特色办学,建设优势学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增强解决发展难题的能力。发展是通过解决难题实现的,破解难题一要靠胆略,二要有科学方法,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三是增强推进改革的能力。我认为,目前的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色彩,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师满堂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认真调查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动去改,大胆地摸索和实践。四是增强发扬学术民主的能力。高度重视学术在高校的重要地位,通过发扬学术民主引导大学发展。追求真理、发扬学术民主是大学精神的核心。要鼓励教师、学生追求真理和坚持真理,自由探索,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努力形成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治学的优良学风。五是增强凝聚人心的能力。教师的积极性是办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凝聚人心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通过弘扬正气、批评不良倾向,通过先进典型的表彰和宣传,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高校是民主意识最强的地方,教职员工的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非常强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高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师生员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要以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党的建设要为广大党员提供一个实现民主的平台,要以党内民主带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要确立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党员是主人不只是被教育者、被唤醒者,为此,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干部选拔必须经过党员的充分讨论酝酿。二是要充分调动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关心党员的进步与成长,帮助党员实现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困难和矛盾。
第四,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创新。一要在领导体制上创新。我们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进一步提出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大学管理体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在党委怎么领导、校长怎么负责、教授怎么治学等方面不仅制度不完善、不统一,而且技术和操作层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仅以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为例,各校的开法就五花八门。院系党政领导“共同负责”的体制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二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创新。既要重政绩也要重群众公认,坚决克服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三要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创新。目前高校暴露出的一些腐败问题要求我们在教育、制度、监督各环节上既要坚持和完善制度,又要努力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
第五,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一要发扬优良传统,这是改革创新的基础。二要在组织设置上创新,按教研室设立基层组织是一个传统做法,按学科团队、学生社团、学生公寓建立基层党组织行不行,应该允许探索;三是要在活动形式上创新。网络开辟了人们的新视野、新生活,在网络上设立专门的党建网站,真正实现党组织与党员在网上的互动,无疑是开辟了党的活动的新天地。
记者:作为党委书记,请您谈谈贵校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孙尧东:北京工商大学自1999年6月由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北京商学院合并组建(北京机械干部管理学院并入)以来,经过9年的整合、建设、发展,在理顺关系、扩大规模、乘势而上的同时,初步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大力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2007年,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北京市普通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达标检查验收中取得双“优”成绩,教职员工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新思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采取新举措,应对新的挑战提出新对策,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好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的问题。
第一,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要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一是坚持科学的发展,也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发展,不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方面,而且在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方面也要提高水平。二是坚持高质量的发展,认真做好由规模扩张、外延发展模式,转向内涵发展、优势发展和可持续的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文章。从完善学分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坚持服务社会的发展,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北京工商大学的前身是部属院校,划转北京以后,如何既保持与原服务部门和行业的紧密联系,又不断增强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北京市教委对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批复中明确提出学校的办学定位是:服务首都现代服务业。学校要根据这一定位,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学生培养模式,把学校真正办成首都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技术成果转让基地和对外学术交流基地。
第二,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要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根本目的。一要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创建使师生员工心情舒畅、爱岗敬业的平台。二要大力营造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的领导体制构架。发扬学术民主,进一步建立健全依靠教职工民主办学的有效机制,切实提高各级党的组织凝聚人心的能力。三要大力营造学校改革发展建设成果师生员工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为学校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三,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要发展党的先进性。一是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做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和干部的文章。二是把握关键,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高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突出主体,认真研究落实提高党员素质和履行党员义务、保障党员权利的各项制度,使党员真正成为党组织活动的主人。四是夯实基础,坚持制度,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进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党的组织真正成为党员之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五是育人为本,切实掌握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国家需要与个人需要结合起来,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局面,教师应该成为育人的主体。六是强化责任,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好地维护和推动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
第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说到底是扬弃,是发展,而不是否定一切,推倒重来。因此,要在总结、汲取学校党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和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责任编辑:包和春]
孙尧东,男,1954年3月出生,汉族,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副研究员职称。曾任北京建筑工程学校(院)团委副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大学一处副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门头沟区区长助理、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2007年9月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近日,记者就如何认识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怎样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孙尧东。
记者: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请问,您认为十七大提出这项重要任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孙尧东: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最新理论成果,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主动改变我们党过时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使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和先进性。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需要我们党具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领导方式,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高超的战略战术,应对变化无常的国际形势,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以实现;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我们党具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领导方式,以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和人心向背的深层次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得以实现。我们党已经成立87年,在新中国执政59年,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党史较长、执政时间较长和党员众多的现状使党自身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新形势新情况又使党面临改革开放的新考验。在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前,我们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要求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
记者:请问,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尧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6项任务,今年2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又从4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一是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是改革创新的主线;二是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改革创新的主题;三是着力改进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方式,这是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四是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更加自觉、更有成效地把党建设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改革创新的主要目的。
记者:请问,高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孙尧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对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新成就的重要保障。具体说,要注重从以下5个方面改革创新:
第一,切实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的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解决好,一是把握好一个重点,即把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重点,切实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大学的问题。外国大学的经验要借鉴,自己的传统要继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办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水平和气派。二是把握好一个难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入脑的问题,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要从高校里走出来,因此,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很重要,对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同样重要,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影响中国的未来。要武装好学生首先要武装好教师,这个任务相当艰巨。
第二,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增强科学定位的能力。立足特色办学,建设优势学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增强解决发展难题的能力。发展是通过解决难题实现的,破解难题一要靠胆略,二要有科学方法,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三是增强推进改革的能力。我认为,目前的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色彩,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师满堂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认真调查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动去改,大胆地摸索和实践。四是增强发扬学术民主的能力。高度重视学术在高校的重要地位,通过发扬学术民主引导大学发展。追求真理、发扬学术民主是大学精神的核心。要鼓励教师、学生追求真理和坚持真理,自由探索,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努力形成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治学的优良学风。五是增强凝聚人心的能力。教师的积极性是办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凝聚人心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通过弘扬正气、批评不良倾向,通过先进典型的表彰和宣传,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高校是民主意识最强的地方,教职员工的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非常强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高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师生员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要以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党的建设要为广大党员提供一个实现民主的平台,要以党内民主带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要确立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党员是主人不只是被教育者、被唤醒者,为此,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干部选拔必须经过党员的充分讨论酝酿。二是要充分调动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关心党员的进步与成长,帮助党员实现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困难和矛盾。
第四,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创新。一要在领导体制上创新。我们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进一步提出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大学管理体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在党委怎么领导、校长怎么负责、教授怎么治学等方面不仅制度不完善、不统一,而且技术和操作层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仅以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为例,各校的开法就五花八门。院系党政领导“共同负责”的体制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二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创新。既要重政绩也要重群众公认,坚决克服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三要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创新。目前高校暴露出的一些腐败问题要求我们在教育、制度、监督各环节上既要坚持和完善制度,又要努力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
第五,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一要发扬优良传统,这是改革创新的基础。二要在组织设置上创新,按教研室设立基层组织是一个传统做法,按学科团队、学生社团、学生公寓建立基层党组织行不行,应该允许探索;三是要在活动形式上创新。网络开辟了人们的新视野、新生活,在网络上设立专门的党建网站,真正实现党组织与党员在网上的互动,无疑是开辟了党的活动的新天地。
记者:作为党委书记,请您谈谈贵校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孙尧东:北京工商大学自1999年6月由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北京商学院合并组建(北京机械干部管理学院并入)以来,经过9年的整合、建设、发展,在理顺关系、扩大规模、乘势而上的同时,初步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大力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2007年,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北京市普通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达标检查验收中取得双“优”成绩,教职员工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新思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采取新举措,应对新的挑战提出新对策,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好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的问题。
第一,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要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一是坚持科学的发展,也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发展,不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方面,而且在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方面也要提高水平。二是坚持高质量的发展,认真做好由规模扩张、外延发展模式,转向内涵发展、优势发展和可持续的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文章。从完善学分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坚持服务社会的发展,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北京工商大学的前身是部属院校,划转北京以后,如何既保持与原服务部门和行业的紧密联系,又不断增强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北京市教委对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批复中明确提出学校的办学定位是:服务首都现代服务业。学校要根据这一定位,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学生培养模式,把学校真正办成首都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技术成果转让基地和对外学术交流基地。
第二,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要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根本目的。一要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创建使师生员工心情舒畅、爱岗敬业的平台。二要大力营造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的领导体制构架。发扬学术民主,进一步建立健全依靠教职工民主办学的有效机制,切实提高各级党的组织凝聚人心的能力。三要大力营造学校改革发展建设成果师生员工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为学校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三,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要发展党的先进性。一是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做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和干部的文章。二是把握关键,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高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突出主体,认真研究落实提高党员素质和履行党员义务、保障党员权利的各项制度,使党员真正成为党组织活动的主人。四是夯实基础,坚持制度,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进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党的组织真正成为党员之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五是育人为本,切实掌握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国家需要与个人需要结合起来,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局面,教师应该成为育人的主体。六是强化责任,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好地维护和推动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
第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说到底是扬弃,是发展,而不是否定一切,推倒重来。因此,要在总结、汲取学校党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和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责任编辑:包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