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计

    龙新华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筛选提炼、序化重组职业岗位能力所需的知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应用密切联合起来,从而培养出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34-002

    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以服务为中心,以就业为向导,采取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根据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岗位群相同,均是培养一线人才。这便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行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规定。体现在课程知识结构上,需要突破传统课程限于单项知识的框架,设计理论知识同实践知识融合并重的课程结构。

    一、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没有与企业需求对接

    高职院校设置课程的行为普遍为单方面行为,缺乏同企业合作、沟通,并未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课程内容设置时没有对职业岗位所需的岗位知识和重要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有的课程内容明显滞后。学生在这一课程体系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对先进的模具制造工艺和技术完全不知情。

    (二)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率高,专业特色不突出

    模具专业设置的各种专业课程差不多同数控、机电专业共通,缺乏专业特色[1]。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

    模具专业的重点课程实践性比较强。高职教学流程一般为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组织安排几周集中实践教学。然而,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再加上模具理论知识十分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等到实践时,理论知识同实践技术无法有效结合,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四)对模具综合技能掌握不够

    对于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模具机床简单操作设为实训的重点,然而对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技术(刀具选择、工艺技术选择、切削力量的制定等等)、CAD/CAM 模具综合设计制造等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较少。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的依据

    (一)课程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把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结合起来,努力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实现要求的课程目标。

    (二)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

    采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明确岗位职业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一步序化、重构课程内容。

    (三)学习过程与真实工作过程相对接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了有关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学生为主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的一大创举,满足了当前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平台,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对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得知,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于冲压、塑料等模具设计、模具装配、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维修、数控机床操作、模具设备调试及模具管理经营工作等。在对模具行业企业走访调查的基础上,专业领头教师到校企进行锻炼实践,并积极同模具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交流沟通,深入分析与总结我国模具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行业发展现状、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从业人员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等方面。由模具专业骨干教师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目标,即是面向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及模具成型工艺制定、数控编程与数控机床操作、模具装配及维修等岗位,具备专业岗位群系统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技能,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1.依据岗位调研分析,确定从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而言,人才培养面向的是岗位群,同岗位从业人员、基层技术人员及企业专家对岗位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进行重点分析,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科学合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分为:(1)灵活使用Excel、Word等编制件;(2)制作产品销售演示文稿;(3)机械零件测绘、识图;(4)用AutoCAD绘制图形;(5)零件公差配合技术要求的识读和标注;(6)机械图样三维造型;(7)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普遍车床操作加工;(8)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普遍铣床操作加工;(9)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普通磨床操作加工;(10)选择模具材料及热处理;(11)钳工操作加工;(12)钻床操作加工;(13)机床操作及安全规范;(14)典型机械零件的测量;(15)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16)模具型腔及模具配件加工;(17)模具型腔放电加工;(18)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19)模具试模及鉴定;(20)模具装配与维修;(21)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22)产品质量检验;(23)模具成型设备及参数调制;(24)模具接单与报价;(25)设备维护与保养。

    2.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职业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重点在于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工作环境等方面,把一个或几个相似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归纳为不同的职业行动方面[2]。按照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由骨干教师、有关专家进行交流沟通,归纳明确出行动领域,具体如下:

    读图、手工绘图及计算机绘图行动领域:使用Excel、Word等编制件;制作产品销售演示文稿;机械零件测绘、识图。

    模具零件普通机床加工行动领域: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普通车床操作加工;普通同铣床操作加工;普通磨床操作加工;选择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典型机械零件的测量;机床操作及安全规范;设备维护与保养。

    模具零件钳工加工行动领域:选择模具材料及热处理;钻床操作加工;钳工操作加工;模具装配与维修。

    利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行动领域:机械图样三维造型;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典型机械零件的测量。

    模具零件数控机床、电火花及线切割加工行动领域: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机械图样三维造型;模具型腔及模具配件加工;模具型腔放电加工;典型机械零件的测量。

    成型设备操作及模具检测行动领域:模具试模及鉴定;模具成型设备及参数调制;模具装配与维修;产品质量检验;企业生产管理行动领域:模具接单与报价;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3.依据行动领域设置学习领域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把典型工作任务划分到行动领域,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职业成长规律,分层次构建行动领域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设置原则为:其一,任何一个学习领域均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其二,学习领域排序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其三,学习领域排序必须按照职业生长规律。以工作过程的典型人物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整合和重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这样课程内容和结构同学生未来需要面对的职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体化”的思路进行课程架构,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3]。

    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个集合多个工作的综合性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知识和技术,因此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过程课程难度较大。这便要求高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专业建设,可以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卞平,刘建潮,等.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04):2141—2143

    [2]郭新玲,董海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模具工业,2012,11(04):98—99

    [3]张信群.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模具工业,2012,10(04):113—11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