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名言类选择题命制路径与策略探微
嵇永忠
摘? ? 要:名言以其深厚的文化韵味和独特的教育价值,不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业考试命题素材的经常选择。以名言佳句为素材的名言类选择题,其命制路径有“名言—知识、知识—名言、知识—名言—知识、名言—名言”等,而精心选择名言、精准对接观点、精细雕琢设问则是命制好名言类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名言;选择题;命制路径;策略
名言佳句不仅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也是我们学科试题命制的上佳选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考试试卷中,如果能命制一至两题名言选择题,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发挥试题的教育价值,也能增强试卷的文化气息和人文色彩。结合多年命题实践,笔者就名言类选择题命制,谈一些个人认识,以期和同行探讨。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指的名言既包括中外名人名言、中华古诗文名句,也包括民间谚语、成语典故等。
一、名言类选择题命制的基本路径
1.名言—知识
“名言—知识”,即试题构成中,题干内容为名言佳句,题肢选项为学科观点,这是名言类选择题最常见的命题形式。命题基本思路是以某一名言作为题干情境,设置四个关联的学科知识为选项,旨在考查学生对名言所蕴含道理的认识水平。这类名言选择题能很好考查学生对名言理解的深刻性。
【题例1】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这句名言启示我们
A.生命是短暂的? ? B.生命是来之不易的
C.生命是独特的? ? ? ? ? ?D.生命是不可逆的
答案:D
本題以《道德与法治》七上“探问生命”一课选用的罗曼·罗兰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为素材,选项是对生命特点这一知识在四个不同维度的阐述,均属于教材观点。试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感悟这一名言蕴含的生命哲理,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知识—名言
“知识—名言”,即试题题干为学科观点,题肢为名言佳句。这种名言选择题命制的基本思路是,在题干中直接呈现学科知识观点,四个题肢则选用名言作为选项,设问是嫁接知识观点与名言之间的桥梁。它不仅要考查学生对题肢名言所包含的道理的认识与理解,还需要学生将自己对名言的理解与题干学科观点逐一对应甄别。
【题例2】通过他人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下列名言与谚语揭示的道理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④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A.①②? ? ? B.①③? ? ? C.②④? ? ? ?D.③④
答案:D
本题题干首句“通过他人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基本观点,题肢中四个选项均选用的是名言或谚语。设问要求学生理解名言谚语中所揭示的道理,与题干中知识观点相对应。这类试题既有较高思维含量,又兼具较强文化韵味,可以考查学生对多句名言蕴含道理的认识和理解。
3.名言—知识—名言
“名言—知识—名言”,即试题题干既包含名言,又呈现知识观点,而四个题肢均设置为名言佳句。这类试题把名言与知识观点同时呈现在题干中,选项是与题干名言形式类似的名言佳句。由此,知识成为连接题干名言和题肢名言的桥梁,这样可以使试题在富有文化味的同时,避免知识味缺失的问题。
【题例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楹联激励人们面对挫折,要善于增强生命的韧性。下列名句与之包含的道理相同的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答案:A
本题中,题干材料运用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紧跟着是运用学科知识对这一名言包含道理的解读,“增强生命韧性”这一观点直接呈现于题干中,四个选项均为与题干中名句类似的古诗文名句,试题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较好地规避了只见名言不见观点的问题。解答这类名言题,学生可以从对题干名言与知识观点的充分理解基础上,对四个选项名言再进行逐一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4.名言—名言
“名言—名言”,即除了设问,试题的题干与题肢均为名言佳句构成。这与前文所述的三类名言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科知识观点不直接出现在试题中,需要学生自己解读出来。这类名言选择题由于在题干和选项中均没有教材知识的直接痕迹,因而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相对较高。
【题例4】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下列有关“自由”的名句与毕达哥拉斯这一名言所蕴含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观点一致的是
①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②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
③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本题题干以毕达哥拉斯的名言为情境材料,四个选肢均为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试题看似只考查了对名言的理解,其实真正要考查的是“法治是自由的保障”这一学科观点,名言只是知识考查的载体。回答这类名言题时,首先要正确提炼出题干名言所蕴含的学科观点,然后再对题肢四句名言逐一分析,找出题肢与题干所包含学科观点具有一致性的名言。
二、名言类选择题命制的基本策略
命制好一道出彩的名言类选择题,不仅需要命题人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并熟练掌握该类试题命题的一般路径,还需要把握好这类试题命制的基本策略。
1.精心选择名言
精选名言是命制好名言类选择题的前提。命题人要有发现的眼光,善于通过多种渠道,精心寻找和选择可以用来入题的名言佳句。例如,现行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就选用了很多名人名言,它们不仅丰富和诠释了教材所要阐述的学科观点,很多还可以成为我们试题命制的优秀素材。
【题例5】“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这两句名言共同告诉我们友谊能让人
A.远离孤独? ? ? B.增长见识
C.正直善良? ? ? D.善待他人
答案:B
《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中在讲友谊的力量时,选用了孔子的名言“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是从正面阐述友誼的力量。命题人又精心选择了另一句从反面来论证友谊重要性的孔子名言,命制成上述这道“名言—知识”题,试题不仅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孔子名言的理解和比较的能力,也很好地在考试中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此外,我们在书籍、在各种媒介中接触到的名言佳句,很多都可以成为我们命题的素材,关键在于我们要做善于发现和选择的有心人。
2.精准对接观点
名言只有和学生所学的知识观点准确对接后,才可以用来命题,这需要我们能准确把握名言所蕴含的道理,努力去发掘与对接名言蕴含的学科观点,通过试题这一媒介,使两者能实现完美的结合。
【题例6】“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苔》因乡村支教的梁老师和山里孩子小梁在央视《经典咏流传》中的吟唱,感动了亿万中国人,它所道出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心声是
A.认识自己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B.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够取得成功
C.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D.要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
答案:C
袁枚的小诗《苔》因为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而一夜间被人们熟知。这首小诗非常好地契合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关于生命价值的相关观点,找准了这一入题的接口,就可以尝试将它以试题的形式来考查和激励学生。这样的名言题不仅紧密联系生活热点,更让学生在了解、学习这首小诗的过程中去体会和领悟在教材中所学到的道理。由此,通过试题,名言便生发出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3.精细雕琢设问
命制好名言选择题,除了要选择恰当、合适的名言,并找准名言与教材观点的接口外,设问的拟定也十分重要,这需要命题人对设问进行精雕细琢,力求使设问既紧扣名言所蕴含的核心道理,又要问得精准巧妙、自然无痕,以此提升试题的品质。
【题例7】“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培根的这一名言强调了
A.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B.立法不公的破坏性
C.从严执法的必要性
D.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答案:D
本题用“强调了”一词来发问,可以说是试题的点睛之问,问得既自然巧妙,又简洁精准,凸显出了对培根这一名言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的考查。可见,命制好名言选择题,反复雕琢出精准有力的设问用词和干净简洁的设问形式十分重要,这也是命题人命题功力的体现。
总之,名言类选择题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评价中的有机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去感悟名言的独特魅力,用名言去印证知识的力量,用知识去丰富名言的内涵,让名言佳句借助试题这一载体,焕发出别样的思想光华,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