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涵与实践

    李建丽 史贝贝

    德育教育是魂之教育,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当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文件都对幼儿德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前阶段是个人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德育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有計划、有目的地开展,以确保其实效性。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幼儿园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德育教育的内涵、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方式与机制,系统设计、梳理和提升德育实践体系,真正把德育教育落实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一、幼儿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国内外理论界对品德心理结构的划分有不同的提法,有强调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的“二分法”,有强调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行为的“三分法”,有强调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和品德行为的“四分法”,等等。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一般从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三方面进行培养,并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提升。

    (一)道德情感方面

    第一,萌发幼儿的爱心,由近及远,包括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及周围人,如自尊自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互助;第二,初步的集体观念教育,萌发集体荣誉感,以及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第三,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爱好,逐渐形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关爱、探索之情;第四,增进幼儿对周围社会环境的认识,体验不同的社会职业与分工,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不同职业、爱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道德行为方面

    第一,养成初步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做好五官保健,有自我保护意识,不玩危险物品;第二,懂得规则秩序,养成初步的礼貌和社交习惯,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同伴能友好相处;第三,培养初步的劳动兴趣,知道自己能做的事应该自己做,爱惜劳动成果,会使用常见的劳动工具,不随意浪费、损害物品或设施设备;第四,养成初步的学习习惯,逐步对周围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主动探索,自我管理;第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有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主动服务自我和服务他人。

    (三)个性心理品质方面

    第一,具有健康稳定的情绪和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第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能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第三,愿意接受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有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坚持不放弃的精神;第四,有同理心,能够同情、宽容和理解别人;第五,做事认真、有序、细心,有始有终,主动想办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第六,诚实不说谎,做错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二、幼儿园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随机教育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也要科学系统地丰富德育教育的实施方式,真正“寓德育于生活之中”,达到“爱有心育无痕”的效果。

    (一)渗透于一日生活中开展德育教育

    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幼儿园德育工作不是说教和规训,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例如,晨间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主动向他人问好;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天气预报、打扫卫生、分发餐具等值日生岗位,让幼儿在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提升责任感,感受劳动和服务他人的快乐;午餐时,教师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包括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主清理桌面、有序收拾餐具等。

    游戏是活动课程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与社会角色体验相关的情境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故事表演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劳动、角色、处境等,增强幼儿的共情能力。例如,幼儿通过“娃娃家”游戏,感受到照顾他人的过程;通过“百货商店”游戏,感受买卖相关交易规则,以及不同社会角色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等等。

    (二)多形式开展幼儿德育专题教育

    专题教育,即围绕德育目标与内容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主题活动、教育活动等,教师可以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德育培养目标,选择幼儿喜欢的形式,如儿歌、歌曲、表演等形式,整合德育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德育熏陶。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教师组织开展“小脚丫走中国”主题教育活动,家园共育,收集和展示幼儿于节假日在中国各地旅行的见闻,并围绕幼儿感兴趣的地方开展相关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探究活动;将富有地域特征的纪念品、自然物、书籍等投放到班级区角中;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筛选富有中国特色的故事、绘本、音乐等,进行亲子共读、共表演;邀请民间艺人来园带领幼儿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总之,借助专题教育活动进行目标的聚焦、资源的整合,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一日生活渗透幼儿德育教育的有益补充。

    (三)发挥家长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模式的模仿,观察学习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改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较强的影响,幼儿的习惯、品性很大程度上来自对父母的模仿。因此,幼儿园德育教育必须取得家庭的支持,让家长能够有意识地为幼儿做表率,关注自身言行,与幼儿园的品德教育要求步调一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如开展家长德育教育沙龙,分享交流育儿经验,或者组织讲座、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咨询等,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德育教育水平,营造良好家风和家庭氛围,达到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四)充分利用社会积极因素影响幼儿

    幼儿园、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幼儿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幼儿的成长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注意构建家庭、幼儿园、社会协同一体的育人环境,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和选择,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发挥其教育作用,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可以利用国庆节邀请解放军叔叔来园,或请先进人物讲故事,使幼儿接受教育和熏陶,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工厂、农场等,让幼儿看到农民、工人辛勤劳动的情景,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激发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的过程,也是拓展幼儿视野与经验,提高幼儿社会化水平的过程,更是增强幼儿对周围人、事、物感知和理解能力的过程。

    (五)重视幼小衔接,实现德育教育纵向贯通

    品德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持续坚持的过程,要重视一体化德育机制建设,让德育教育真正渗透于个体终身发展。重视德育幼小衔接,需要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整体规划德育体系,从目标衔接、内容衔接、途径衔接与管理衔接等方面进行。

    第一,目标衔接。整体建构德育一体化目标,针对小、中、大各年龄段不同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拆分,突出各年龄段的阶段性差异,更为具体、科學地设置德育目标。

    第二,内容衔接。设置适宜各个年龄段的普适性内容,如将爱国与法治作为主要内容,贯穿于所有教学活动与过程,从课堂到课外,从幼儿园到小学。同时,选择各年龄段幼儿关注和感兴趣的、符合其生活体验的德育内容。

    第三,途径衔接。设计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衔接交流体制,如联动教研、学生(幼儿)互访、同课异构、家长学校等,强化衔接中实践的转化。为增强德育效果,避免单一且呆板的教育课堂,幼儿园和小学要通过开展各种校外活动或社团活动,鼓励幼儿参加并进行服务,并将服务过程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第四,管理衔接。要规范德育工作的监督和考核评价标准,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培养德育一体化教师队伍,提高德育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实效性。同时,加强教育资源的对接,整合社会和家校资源,提升校内外育人体系的系统化、一体化。

    幼儿期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稳定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教师理清德育教育的内涵、内容、实践原则与方法,对科学、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明确学前阶段德育的目标、内容和路径,还要研究小学阶段德育的特点与规律;既要明确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如何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更要强化家庭、社区、媒体等在幼儿德育中的角色与责任,这样才能让幼儿园德育教育持续且有实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