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研究

    李艳萍

    摘 要 网络在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教育中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民族地区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0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是关系民族团结、地区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

    1网络视域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实价值

    1.1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这是高校思想课教学的题中之义。思政课教学是民族高等教育、进而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又是思政课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发展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本,对他们进行关于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等系统教育,既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又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评价的最有效渠道。

    其次,它是幫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认同,最终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历来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强化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的稳定,也是应对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之需。

    再次,它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势必影响到我国的国内形势。学者欧以克曾指出,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外乎两个因素:“一个是自然因素,即由民族本身的特征、特点所引起的民族差别,这是民族问题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前提;二是社会因素,即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因阶级矛盾和剥削制度而引发的种种民族问题,这是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得以存在的最重要条件。”对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手段。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网络境遇

    其一,网络在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扩大和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途径、内容的同时,造成了认知上的负面影响。网络民族地区高校中的发展和普及,一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充分的内容,扩大了认知途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上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是基于大学生对网络的功能、责任、道德的认知不足。

    其二,网络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情感归属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带来了严重的情感依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水平、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上,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异质性。而网络具有平等性,每个人都可以是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以任何虚拟的身份同他人进行网络对话和网络活动,因而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认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言论、一些负面的社会热点问题会通过网络成千上万倍的放大和传播,这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具有巨大的负面作用。

    2网络视域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现路径

    2.1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

    民族地区的大学生除了受到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的影响之外,还受到诸如地区发展程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等的影响,在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普遍具有较高的国家认同,但其支撑主要是情感倾向,以感性因素居多,而理性认知因素较少。因而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缺乏理性思考,对一些理论问题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讨论,缺乏深层次的探究和分析。同时,部分学生对本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既不够了解,也不够重视。

    2.2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向认同的转化

    在内容上,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如背景材料、历史事实、社会评论、正面案列。在形式上,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集合多种多样的图像、文字、声音,同时播放视频,也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语言风格上,借用网络语言、网络词汇,促进理论用语的通俗化。在渠道上,利用微博、微信、微话等渠道,在开展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

    2.3充分运用大数据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同向信念的转化

    一是树立大数据思维,就是从大数据角度思考问题,以大数据价值标准衡量事物,用大数据手段解决问题的思维。以此为指引,强化“虚拟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二是采用大数据技术,以此为依托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方式;三是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大数据条件下的法律保障、技术保障、人才保障等机制。

    2.4多渠道开展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向实践外化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向实践的外化,就要多渠道开展活动: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又要结合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展开;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功能。要选择好的教学实践基地、选择好的实践方式。基地的选择宜精不宜多,且要具有鲜明的特色,满足多样化的教学主题,还要鼓励大部分学生参与,定期进行活动和总结。

    基金项目:云南民族大学2017年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课题“网络时代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欧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学概论[M].民族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