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张惠娟
在进行生活化的高中物理課堂构建时,教师要找到一些更具代表性的教学范例,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并且发挥生活化教学的实用性,辅助一些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合理有效地采取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的综合实效更高,学生应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会更充分,更加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与构建.
一、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
生活化教学形式的构建还可以体现在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这种开放化的教学情境和知识应用的场景,构建更加多元的课堂,丰富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认知.不少物理学知识都可以成为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解决的向导,教师可以广泛搜寻这样的范例和题材,然后进行灵活有效的教学安排设计,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搜寻生活中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场景、范例和生活实例,在讲到一些特定知识内容时可以此出这些例证,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例如,让学生解释骑自行车转弯时,为什么要减速或增加转弯角度,并根据向心力计算公式: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比上半径,计算出具体以多少速度或半径才能顺利转弯.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乘坐电梯时,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感觉明显不同.这可以用失重和超重的知识解释,具体数值可以在电梯中放一个体重秤来测量.教师也可以利用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生活用品.学生学习电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在圣诞节、春节等节日的时候布置彩灯;学习能量的开发利用后,可以到网上购买配件、资料,自制太阳能热水器等.
这些生活化的范例的注入很好地给原有课堂带来了新鲜色彩,在将这些例子引入课堂,以及引发学生的问题思考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逐渐培养学生问题解答和知识应用的实际能力,这对于物理课程教学而言非常重要.
二、利用生活范例构建物理实验
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验中的各种典型问题,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普遍来说,物理实验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和化学实验及生物实验相比,其生活化程度更强.因此,很多生活中的元素、生活题材及生活背景都可以相应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良好依托.教师可以多尝试从这个切入点出发,构建不一样的物理实验课堂.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生活范例来构建物理学实验,这可以让实验的趣味性迅速增强,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能力也会更理想.最为重要的是,这种相对轻松直观的方法来展开实验学生理解起来会轻松很多,对于实验教学的参与热情也会更高.
比如,在高中物理超重失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利用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器材和物品来构建一个简易实验场景,让学生观察体验这个实验过程.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杯子、一张餐巾纸、一根线以及一个重锤,实验操作如下:用一张餐巾纸蒙住纸杯口处并用细线扎紧杯口,在该餐巾纸上放一适量重锤,当加速上升时会发现重锤穿破餐巾纸落入杯底;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餐巾纸无恙且纸凹痕变浅,学生在观察、思考及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尝试探究超重失重原因.演示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价格相对便宜,从根本上拉近了学生与高中物理实验的距离,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的恐惧感.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构建实验过程时让实验教学的维度更宽,学生吸收其后的知识的效率也更高.
从生活出发来设计高中物理实验,这样的教学实施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前有十分充裕的教学准备.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积极开放自己的思维,多进行各种不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尝试,将一些新鲜元素引入物理课堂.这会让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更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也会有明显提升.
三、利用生活实例学习物理概念
概念的教学找到合适的展开方式极为重要,这会直接决定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教师如果一味地从知识剖析的视角来解读概念,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会太理想.如果能够基于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呈现及剖析概念,起到的教学效果会明显很多,学生吸收概念也会更迅速.
概念教学不仅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构成,也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基础.基于生活化背景下的概念教学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多尝试这种方法,以轻松的形式剖析概念实质,帮助学生迅速建立对于概念的基本认知.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