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支持下的初中物理精准教研
朱莉芳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2016年,极课大数据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在使用极课的过程中,极课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从中我们逐渐发现了它的价值。极课提供的数据为物理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极课提供的数据让物理教研的问题更加精准,教研的深度更加深刻,教研的广度更加宽泛。摸着石头过河:开启物理精准教研征程
使用极课的第一年,物理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教师提供当堂复习训练的测试卷和单元检测卷,由极课提供诊断性数据。物理教研活动怎样从大量分散的数据中找到切入点,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经过半年的数据积累,苏州曹桥中学与我校交流使用极课的心得,物理组承担起使用极课对外展示的任务,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们跨出了以数据为依托的物理教研活动的第一步。第一次基于数据的教研活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试卷评卷,研究的核心是利用极课提供的数据为支撑,分析学生的错点,对学生进行共性的诊断与个性的诊断,并形成对应的策略。研讨的内容与形式与原研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区别不大,只是多了数据依托,它不是凭经验、感觉来研究对应的题目,对得分率不高的题则配备了同类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这样的教研活动,让极课有一種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展示课后的交流引发了我们思考,极课提供的数据绝对不只是提供一道题目的得分率,告诉我们学生共性的问题,给出学生个体的具体诊断,与经验相比,极课提供的数据的指向性更明确、更精准,它落实到了题目的选项,落实到了学生个体,透过数据,它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数据积累,我们在研究数据的过程中发现了数据间的关联,数据背后隐含的奥秘逐一被破解,我们揭开了数据的面纱它向我们诉说教学的本质,我们从孤立的数据中寻找到了彼此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零散的数据中发现了学生的薄弱环节,我们利用数据确定了教学的新起点,解决了教学中隐藏的问题,我们通过教研加强了学生的薄弱环节,物理教研开启了精准教研的征程。
以数据为依托的精准教研,能将研讨的内容向一定的深度延伸,将研讨的话题向一定的广度发展,极课提供的数据为精准物理教研提供了依据,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精准化。精准教研有了数据的依托,从经验判断转向了样本抽测,从经验教研转向了实战型教研,研讨的内容、问题更精准。②宽泛性。精准教研,唤起了教师教研的内在需求,教研辐射到了课堂,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效益,引起了每位教师深入的思考,调动了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教研涉及的面更宽泛了。③深度化。精准教研,定位了教研的起始点、生长点,对过去零散的教研话题分类整合,有效定位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拓展教学内容,引领教师走向深度教研。精准教研不光在教研的主题、内容与形式上有了较大改变,教研活动的主题由零散性逐步系列化,活动形式逐步有序化,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教师慢慢从被动教研变为主动教研。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谈—下数据依托下的物理教研是如何具备精准化、宽泛性和深度化的。物理精准教研的过程
过去,物理教研活动通常是先组织教师听课,再通过评课去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改进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讲究教学的艺术。教研通常是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具体状况展开,研讨中表达的观点也都是每位听课教师的经验判断,是没有数据支持的。教师在教研中对教学改进的效果同样也得不到数据的支撑。
现在,极课提供的数据教研主题更精准、到位,教研的形式更多样化,教研的效果也有数据支撑。经过了一年的数据积累后,我们又增加了课堂前的测评诊断,为精准教研开展教学定位提供依据。下面列出一份课堂前的测评诊断来具体说明精准教研的过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堂前测卷
(1)列出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将它们从大到小地排列(并写上单位符号):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3)给下列数字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某同学身高1.62_____合成_____cm。
②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____合成____cm。
③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____合成____m。
④物理书的长度是2.52_____,合成_____m。
(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1.确定教研主题
使用极课后,诊断性评价为物理教研提供了研讨的依据。诊断性评价是对课前前置学习与阶段教学的评价,从评价的数据中教师发现问题,教研组长确定教研主题。
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的诊断性评价中显示,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没有数量的概念,小学时,学生接触过长度单位换算,没学过换算方法的归纳与使用,技能上具备使用刻度尺的基本能力,只接触过小学时的粗读,物理课标要求的估读完全不知。经过详尽的分析,教研活动中需要对《长度与时间测量》的教学定位。针对以上列出的问题,研讨中达成的共同观点是: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熟悉的物体长度,引导学生采用比较的方式,估计物体的长度。结合其他章节单位测评的数据,需要帮助学生寻找单位符号列出后的关系,而不能停留在长度单位本身的认识上,要为之后其他单位的学习做铺垫。需要通过学生说换算关系,引导换算方法总结,同时为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其他物理量单位的换算打好基础。“刻度尺的使用”需要使用有一定厚度的刻度尺作拓展,加深理解和体会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的意义。
教研的难点是长度的读数。过去物理教研中,不少教师认为教会学生读数很简单,先判断分度值,再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种教法是否有效?我们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前面提及的方式——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第二种方式是研讨出的新方案:制作米尺、分米尺、厘米尺和毫米尺,让学生动手测量,理解分度值的意义以及为何要估计。课堂后测数据显示,同一位教师采用两种不同方式教学,采用第一种教学方式只将长度读数的正确率提升到78.2%,而精准教研后的教学方式却将正确率提升到了93.4%。
所以,极课提供的数据为精准教研确立主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定位教研内容
精准教研的内容不是只定位于教学内容,它还涉及了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得分率过低题目牵涉到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上几方面的定位就来源于平时对重点数据的收集与关注,下表列出汇总出的八年级物理三个班级在不同知识点上的得分率。
数据揭示了教学存在的以下几点不到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实验技能指导,学生规范学习的指导。在每一学期开学时的教研规划是以之前极课提供的数据为依托的,研讨的内容有如何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规范学习的培养策略、如何突破某教学环节中的难点、在课堂的组织中教师有效调控的行为等。教研的效果,将以极课提供的数据为佐证,极课提供的班级数据也能让我们看到教师在精准教研中的成长。
3.设计教研环节
过去,教师的研讨往往准备不充分。现在,极课提供了第一手数据,教研组长确定主题后,教师就可围绕主题做充分准备。有了数据支持,在教研活動之前先形成自己的设想再来研讨,这种有备而来的教研活动效率更高,研讨方案也更趋多样化。
例如,在研讨“如何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这一主题前,先由青年教师准备他们之前在实验教学中的设计,通过极课提供的数据,今年做怎样的改进。研讨中,根据青年教师的发言,教研组的教师会帮助寻找问题,如组织实验教学中问题不明确、细节点拨不到位、实验指导不一针见血、学生实验分工不明确、课堂调控会有失控状况等。指出问题后形成相应的策略供青年教师参考,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做尝试。
过去,物理教研通常是老教师传授经验给青年教师,而不少青年教师有时会产生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没必要教的想法,教学只停止在知识表面,也不太注重拓展。有了精准教研后,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会产生思维碰撞,教研不再是单向的输出与输入。精准教研既让老教师研而有获,又充分调动了青年教师教研的活力。教材只是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一滴水,教研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海洋,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课标是我们教学最终达成的目标,教研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需要拓展,还需要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活动细节的评估等做细化的研讨。课堂后测的诊断将会给教研提供依据,做出评估。精准教研的实际效果:对教学和教师的影响
1.促进教学前行
(1)教学有科学的依据。精准教研的依据来源于极课提供的数据,很多数据反馈出的情况是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概念理解出错,掌握不牢固。过去的教研活动更多地会在习题上花功夫,理想化地认为习题可以弥补状况,忽视了教与学中的关联关系。用极课提供的数据证明,习题弥补教学设计的不合理性在效果上是不理想的。所以,精准教研让教学更具科学性。教研中只有对知识、能力维度精准定位,才能让教师的教学不盲目。
(2)教学有整体的把控。由于之前做了大量的积累工作,每一章节都有相应的数据提供,所以,教研活动不能只局限于单独一章、一节,而应站在整个学科体系角度,将教研活动形成一个个系列,如方法的研讨、技能的研讨、知识的研讨等,可以让教师站在学科的最高平台对两年的教学进行整体把控。
(3)教学组织更有序。过去,教师会由于对实验教学中组织环节把控不了,而将实验教学进行简化,如将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改成视频实验等。精准教研让教师对数据进行了分析,让教师意识到了实验教学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不能被其他教学行为取代的,这样教师就会很用心地在教研中探讨教学的组织形式,就会更有效、更有序地组织好实验教学。
(4)教学更有深度。有了对知识结构、能力与方法、实验与技能、章节与体系的把控,教师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教学不再为结论而实验,不再出现一对一的问与答的简单的组织方式。教研让教师对提问的艺术有了思考,提出的问题不再以是与否来结束,而是能激发起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思考的深度。教师具备了提问的艺术,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2.加速教师成长
(1)解决教师的真问题。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手机看到极课提供的每个班级在某一知识点上的得分率,当某位教师看到自己班级得分率相对较低,教研的主题又与他所关注的知识或技能方面的问题有关时,他必然会对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回忆,反思可能存在的问题,设想新设计,教师带着思考参加教研活动,在教研中解决自身的真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与教研的能力。
(2)提高参研的积极性。过去,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发表的观点往往来源于经验或自身的感觉,缺少数据的支撑。使用极课后,教师发表的观点更有依据了,在数据的依托下,教师就能聚焦于一些得分率低的数据,寻找问题的原因,如教学中活动是否充分展开、课堂上是否关注到了全体、教学中对某问题的阐述是否到位等。精准教研中,教师能从主观和客观找问题,由于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从单一化转向了多样化。
例如,在密度测量的实验研讨中,有教师交流:教学中已经让学生对液体密度的测量进行了操作,为何测评中得分率还那么低呢?研讨问题抛出后,另一位教师介绍了他的方法:他之前也发现液体密度的测量这一知识点的得分率较低,于是,课堂上他灵机一动,没有从理论上对实验进行分析,而是在课堂上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让实验数据来说话,结果学生测量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把握教材的整体性。青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统筹教材整体,不清楚每一节教学内容在一章中的作用、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精准教研帮助他们理清了所有知识、技能与方法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及所处的位置。例如,在研讨实验时,我们会将相关的实验数据罗列出来,让教师们知道它们的关联,第一个实验为后面的实验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如学生实验水的沸腾中,得出的数据要在二维坐标中描点,课堂测试的诊断中显示学生不会描点,教师这才意识到之前“温度计的使用”一节中一维坐标描点存在的意义。精准教研更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4)自我反思的有效性。从提供的数据分析来着,有些得分率低未必是教学方法不当,精准教研能让教师从自身行为上反思,如语言表达是否会将学生的讨论提前终止、是否没有对学生参与情况形成相应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不感兴趣、是否过于追求学生回答的标准化等。精准教研让教师有了深层的、多方位的反思,能经常反思的教师必将迅速成长起来。
精准教研是在数据的依托下展开的,极课提供的数据还能对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做出评估,相信数据依托下的精准教研会让教研越走越远、教师的成长越来越陕、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越来越高、教学成效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