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为先导,课堂为阵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张玉刚
【摘 要】
教学评价似一把无形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让师生奏出和谐悦耳的协奏曲,作为学校层面的评价标准,领导者理应具备高屋建瓴的能力,提倡整体推进,一枝独秀不是春,群芳争艳惹人悦,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学校应重点关注语文文化氛围,不能仅仅以成绩论英雄,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智慧型、科研型教师,多研课磨课,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使课堂富有诗情画意,由文本课程衍生为多元化课程,注重教师开发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特色课程,强化学习体验与综合实践。
新的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而言,更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对语文教师而言,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语文教师也绝非那种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书匠,他们理应成为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者,更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领路人、导演、合伙人、伯乐。
教师的舞台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三尺讲台,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扩大语文的外沿,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闪现智慧火花的舞台,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实现人文性、趣味性、工具性的完美统一,充分展现出课堂的语文味,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度和饱和度,在语文这方沃土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评价理念 教学模式 作业多样
一、变更学习能力的评价机制
新的教学理念催生新的评价体制,对学生的评价功能也随之变革,突破以往那种单纯考查基础知识的弊端,注重学生学习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内驱力,注重语文课的文化熏陶,创设有语文味的课堂,同时构建新型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不再唯分数至上。
(1)提倡赏识教育
打破以往那种唯分数论的思想,重视对学生的潜在力的评估,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发挥正能量,让学困生有存在感,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豪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弘扬特长,放大亮点,上帝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关上一扇窗,就会打开一扇门,有的学生擅长演讲,有的学生朗读能力突出,有的学生有表演天赋,教者要善于挖掘,因材施教,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找到快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注重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与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一面培养兴趣,一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能只做“一心只读圣贤书,全然不顾窗外事”的学习者,要做一个智慧型的学生,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研读文本,利用好文本这一媒介,给学生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可以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也可是学生自主讲读文章对于作品的理解。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博采众长的能力,厚积薄发,质变催生量变。
(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教师对待学生切莫一成不变,用固有的思想去定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颗优质的种子,作为语文教师要有静待花开的优雅姿态。教者对于不同梯度的学生,要采用差异化的多样式评价体系,制定不同等级,让学生由易道难,由浅入深,学生的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悄然提升的。
二、力求课堂教学形式的突破
(1)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有机整合语文教学诸多目标,形成合力。譬如对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事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评价不是单一而行的,是多种能力的合体。这就要求教师变革自己的教学形式,力求发掘学生的潜能,以往的讲台是教师的独家舞台,教者始终不肯突破固有的“填鸭式”“保姆式”教学模式。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一搏,是雄鹰总应让它搏击长空,教师要有壮士断腕的豪情,把舞台交与学生。笔者就曾尝试每学期让学生选择一半的文章进行教读,他们设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教者只是作为旁观者,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寻找课外美文进行讲读,教无定法,教学相长,学生在组织教学上展现的才华有时很让人惊艳。
(2)鼓励教师创新语文课堂形式
对于作文教学,我也突破以往那种“练笔——批改——评讲”的三点一线式,采用学生自改、同组互改、教师寻找亮点的模式,每篇作文,学生先自己选择三处自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可从修辞、炼字、特色等方面入手),然后同组学生再次赏读,最后教师从学生赏读的地方寻找亮点,稍加润饰进行全班展示,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大了作文的阅读交流面,教师的赏读也让学生有种发表的成功感。
三、追求作业训练的生活化、个性化
(1)重视语文實践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语文作业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留心生活,扩大语文课堂的外延,可以开展名著专题人物大讨论,要求学生作为版主,主持论坛,让每个学生积极发言;也可以开展辩论赛,曾经开展过“《水浒传》中宋江主张招安可取吗”“道不同亦可为谋”等主题辩论赛;可以结合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发扬扩大“将军”文化学堂的影响力,组织“红日文学社”成员追寻将军足迹,通过实地走访、调差问卷,写出调查报告;利用学校广播台,鼓励更多学生投稿,开发班级博客专栏,学生语文方面的实践活动多了,能力自然提升。
(2)关注情感价值观
语文课堂中,注重对传统孝德观念的传承与发扬,对于文本中涉及“文化之本,道德之范”的课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教读莫怀戚的名篇《散步》,必须紧扣“尊老爱幼”这一主题;教授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教者应引导学生做一个感恩的人,心系天下,胸怀大志;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感受到文字之美,还切身体会到洋溢在字里行间中的浩然正气。教师利用这些文本的示范性,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给父母写一封信、陪家人散一次步等,作文训练的题目也尽量关注正能量,可以弘扬正气的一类进行针对性训练——“却道幸福是寻常”“发现爱其实并不难”“我心中的甘霖”“良言如春”等等
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灵魂诗意地栖居,语文教师也不能只顾眼前的苟且,理应引导学生优雅地走向诗意的远方,应该以全新教学评价体系为契机,“洗心革面、脱胎换骨”,让学生挣脱传统思维的禁锢,真正恋上语文,在油墨的清香中,让学生在姹紫嫣红的语文百花园中尽情徜徉。
【参考文献】
【1】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郭根福编著.新课程教学法
【3】语文教学《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吉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