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在“中升本”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教学研究

    崔岩

    [摘要]针对中升本学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中学习“工程力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探讨并尝试了一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的改进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工程力学 中升本课程 教学效果 原因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TB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11-02

    为满足社会对本科人才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给广西中职学生提供更多求学深造的机会,广西从2013年试点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工作。作为试点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学院尝试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对进入机械制造专业学习的这类中升本学生,开设了“工程力学”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为后续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装备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最初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针对中升本阶段学习“工程力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探讨和尝试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中升本学生《工程力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当前,面向中升本学生《工程力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有: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一门新课程,当学生看到工程力学的目录和书中众多的公式后,多半都会打退堂鼓。在一开始上这门课时,学生都已经有了抗拒心理和“学不好”的心理暗示。

    2.要求记忆的内容多,学生记不住

    《工程力学》是一门“三多”课程,即概念多、公式多、难点多。对于主观能动性较差的“中升本”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极大的考验。“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公式,如何让学生做到讲过即用、往哪里用,是课改的另一个难题。

    3.教师讲解似懂非懂,课后练习不会做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听得懂例题,却做不好习题,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把知识点完全吃透,解题思路被固定在例题当中。

    4.学生不及格率较高

    闭卷纸质考试是《工程力学》最主要的考核方式。在试卷难度不大的情况下,学生的考试成绩表现比较差,不及格率逐年上升。

    通过分析“工程力学”课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我们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下:

    (1)“工程力学”课程自身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复杂性

    “工程力学”课程主具有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推导多、内容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物理、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属于工科专业中典型难学课程之一。学生普遍感觉很难把握该课程的核心,常常似懂非懂,能听懂看懂例题,就是不能动手独立完成作业,也经常出现代错公式、记反符号、内容串位等问题。同时,“工程力学”课程实用性很强。每一章节内的例题、习题都是在工程实际中会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本科课程内容不匹配,缺少必要的知识衔接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与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和专业定位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差异很大。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大都开设“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金属工艺学”等课程,但是其课程内容与要求与本科院校同类专业之间有较大的差距。虽然部分学生学习过“机械工程力学”,但大部分同学对物理基本知识已经忘记了,不利于他们学习。中等职业学校通常不开设“高等数学”课程,这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梁的弯曲强度和刚度时感到很困难。

    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最后一年基本都在校外实习,几乎没有课程学习。当他们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时,前两年学习的东西已经模糊不清,与后续的本科学习缺乏必要的知识衔接。这对于他们进入本科阶段的继续学习十分不利。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强调实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通常不多,当他们进入本科阶段后,面对大量作业也感到很不适应,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忙于抄作业,混日子。

    (3)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是新的教学尝试,任课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合适的教学方法,目前还没有合适的针对“中升本”层次学生的“工程力学”教材。

    二、“工程力学“课程的改进措施

    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不仅容易听懂看懂,而且能独立完成作业。针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尝试了以下的改进措施,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学方式的改革

    (1)用生活实例引入,提起对力学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引用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工程事故,如楼房倒塌、桥梁开裂、地质灾害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内容的启发性,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考虑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按课程重点、难点分层次设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项目式教学,以“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为原则,如把轮胎起重机的工作状态分为整体稳定性分析、构件受压强度分析、构件受扭分析、构件受弯分析、运动状态分析5个项目,打破章节的界限,突出工程应用,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分析和重组,强化例题和习题对概念和原理的深化和理解功能,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内容重新组合。以外力计算、内力计算、应力计算、强度和刚度计算为线索,构建工程力学课程的应用型内容体系。

    2.考核方式的改革

    (1)转变传统的课程考核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型”考核为主,逐步向“能力型”考核为主转变。从“一次终结性”考核方式,向“多次过程性”考核方式转变。

    (2)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传统的考试课,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对于“中升本”的学生要求较高,半数左右的同学及格比较困难。现在采用课堂练习、平时作业、项目报告、实验成绩、报告答辩、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在分数的分配上,期末考试占40%,实验成绩占20%,项目报告占15%,项目答辩占5%,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形式,即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考生可以将自己对全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写在这张A4纸上,作为参考。“半開卷”考试的主要作用是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复习、归纳与总结,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通过3年的教学改革,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1)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从初届“中升本”学生的60%的及格率提高到现在稳定在90%以上,大部分学生均已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

    (2)学生学习积极提高。通过课堂效果和课后反馈,明显感到学生不再对课程内容感到畏惧,可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不会的问题主动提问,积极参与实验和综合项目,学习兴趣高涨。

    (3)学生知识掌握牢固。在学习后续课程和参与相关竞赛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点,自行拓展和深化学习,准确灵活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摸索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付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