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及其党性教育价值的实现

    赵大朋

    

    [摘 要]上海红色资源不仅存量大,而且还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资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二是资源类型

    丰富,涵盖面广;三是保存相对完好,感染力强。大量优质红色资源的存在为有效开展党性教育提供

    了极大的便利。当前,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红色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要从三个方面着力:第一,

    系统梳理,对上海的红色资源进行整体性把握;第二,明确导向,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第三,不

    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红色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上海;红色资源;党性教育

    党性就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以及作风、纪律等要求的综合体现,突出表现为党员应坚守的原则、立场、底线和价值灵魂。①因此,党性教育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党员教育,针对性更强,其目的在于不断强化党员的原则、立场和底线意识,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对党的忠诚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可以说,开展党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强化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属性的必然选择,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当前,党性教育的开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不断拓展党性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内容和手段,避免党性教育的空洞化和抽象化。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宝贵的红色资源来拓展党性教育的内容,丰富党性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为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必要的探索。

    一、红色资源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红色资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具体来说,红色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红色资源基本构成和涵盖内容的复杂性。从基本构成来看,红色资源是“看得见”的部分与“看不见”的部分的有机结合。所谓“看得见”的部分主要指的是记录和承载红色历史的物质载体,包括与红色历史有关的遗址遗迹和各种类型的红色场馆等;所谓“看不见”的部分主要指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所积累的精神资源或精神财富,包括革命理论、革命价值观以及各种类型的红色文化等。此外,从其涵盖的领域来看,红色资源不仅涉及政治和军事领域,同时也涉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最后,从其涵盖的时间来看,红色资源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纵贯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因此,从广义来看,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都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红色资源。二是,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红色资源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或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与尝试,其形成和发展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在解读、发掘和使用红色资源的时候,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必须遵从历史分析的方法,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红色资源,避免对红色资源进行抽象的或静态的解读,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三是,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化特征。由于在地域文化背景、产生条件、具体内容和存续形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性,红色资源的产生和存在具有鲜明的地域化特征。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精神或红色文化,如红船精神、大别山精神和沂蒙精神等。这些地域化的红色资源彼此借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红色资源的整个谱系,也塑造了中国红色资源的主要特征。

    二、上海红色资源的产生及其独特优势

    1.上海特殊的历史地位与红色资源的产生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确立初心的地方,在整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上海也见证了一系列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关的重要事件的发生。中共中央自1921年7月在上海诞生,到1933年初迁至江西瑞金。在这12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虽然也短暂迁往过北京、广州、武汉三地,但在上海时间累计长达11年之久。同时,上海也经历了残酷的白色恐怖,见证了无数烈士的牺牲和奉献。即使在党中央迁离之后,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仍然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1949年5月29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审定的社论《祝上海解放》。其中就写道:“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长时期内它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中心。虽然在反革命势力以野蛮的白色恐怖迫使中国革命的主力由城市转入乡村以后,上海仍然是中国工人运动、革命文化运动和各民主阶层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堡垒之一,……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可以说,上海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资源,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红色文化。在这些红色资源中,既包括

    “看得见的”部分,即大量与党的活动相关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以及各种类型的红色场馆;也包括“看不见的”部分,即解放前党在上海通过的各种重要历史决议和文件,以及在这段时期内形成的一些重要的历史经验或精神文化成果。从整体来看,看得见的部分构成了上海红色资源的“形”,看不见的部分构成了上海红色資源的“神”,“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上海红色资源的全貌。

    2.上海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

    上海的红色资源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优势,而且在整个中国红色资源的谱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红色资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开发价值。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把上海打造成为彰显建党初心、弘扬建党精神的红色高地,使之与革命摇篮井冈山、伟大历史转折之城遵义、革命圣地延安、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西柏坡一起,共同组成中国红色文化的主脉。具体来说,上海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上海的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资源类型相对特殊,能够有效弥补其他地区红色资源在展示内容上的不足,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无可取代的地位。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不论是陕西的延安、江西的井冈山、湖北的红安,还是山东的临沂和安徽的金寨,基本都是以武装斗争或农村根据地建设为主题。从历史来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是我国新民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但是,这种革命道路的确立并不能否认城市斗争的重要性,更不能由此认为农村根据地建设和武装割据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内容,城市斗争也同样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达此目的。”②在上海现有的红色资源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基于党的城市斗争而产生的,可以有效填补其他地区红色资源的空白,全景式、多维度地展示城市斗争的基本状态。尤其是作为党的诞生地和确立初心的地方,上海现有的红色资源能够对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建党初期的活动过程进行展示。这无疑对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是无可替代的。

    第二,资源类型丰富,时空跨度广,能够全景式展示城市地下斗争。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是各种反动势力的大本营。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也认识到:“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③这种状态也就说明了城市斗争的难度较大,风险更高。同时,与相对简单化和同质化的农村相比,城市自身也更加异质化和多元化。这也决定了城市斗争非常复杂,涉及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不同类型的工作对象。城市斗争这种高风险和复杂性在上海尤其明显。作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开埠较早,有着庞大的租界系统。这一方面导致了各种帝国主义势力在上海盘根错节,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多元文化交融,华洋杂处,社会结构更加复杂。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复杂而又特殊的背景下长期坚持活动,并领导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总之,极其特殊的城市环境,再加上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长期活动,使得上海的红色资源不仅存量丰富,而且覆盖了不同的斗争领域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建党前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以对我党在上海的城市斗争史进行多维度展示。就上海现存的红色遗迹来看,有我党城市地下机关活动的遗迹遗址(如不同时期中央机关所在地),有工人运动的遗迹遗址(如劳动组合书记部、顾正红纪念馆),

    有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遗迹遗址(如甲秀里毛泽东旧居、陈云故居、张闻天故居等)、有意识形态和文化斗争的遗迹遗址(如“左联”纪念馆),有情报斗争的遗迹遗址(如中央特科旧址、李白烈士故居等),还有革命烈士牺牲地的遗迹遗址(如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提篮桥监狱等)。

    第三,保存相对完好,分布相对集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尽管相当一部分红色遗迹遗址随着大规模城市的改造已经踪迹难寻,但是目前上海依然有一大批保存相对完好的红色遗迹遗址。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与党的城市斗争历史有关的里弄或街道,如渔阳里、大陆新村、恒丰里、永安里等都在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在外观上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面貌,人为加工的痕迹相对较少。这与其他一些地区在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度依靠展览馆、纪念馆或图片文字资料等来展示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上海红色资源在分布上也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街区”。例如,在复兴公园四周,密布着十余处建党早期的重要红色历史遗址,除中共一大会址外,还有南昌路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太仓路博文女校、新渔阳里6号团中央机关旧址、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旧居、又新印刷所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上海学生联合会会所旧址、《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等。这些红色历史遗址构成了一个革命政党在筹备、成立、宣传、生活以至指挥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总之,这些红色历史遗迹,既充分体现了上海文化的特色,又以实景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并进行艰苦斗争的历史,使学员置身于解放前的上海,亲身感受和体验了城市地下斗争的残酷,以及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和感染力。

    三、充分发挥上海红色资源党性教育价值的思考

    从现实价值来看,红色资源蕴涵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着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集体智慧,是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优质资源。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和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④从上海的现实来看,大量优质红色资源的存在为有效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所强调的那样,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⑤当前,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重要的红色资源,使其在党性教育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是上海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系统梳理,对上海的红色资源进行整体性把握

    由于上海红色资源的存量相对较大,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首先要对上海红色资源(尤其是红色遗迹遗址或场馆)的整体状态进行全面把握,进行必要的挖掘和梳理。这是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进行党性教育的前提。据相关机构的统计,上海共有1020处红色纪念地。这些红色纪念地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50处重要纪念地,多为旧址保存完好、有相关纪念馆且认知度较高的红色纪念地,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茂名路毛泽东旧居、宋庆龄故居等;第二等级为125处一般纪念地,包括在沪中共中央机关、中央特科在沪活动地点、上海解放相关事件发生地等;第三等级以机构、故居、活动发生地、纪念地形式分类,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爱国人士在工运、地下斗争、抗日救亡、统战等领域的红色史迹。⑥这其中比较主要的红色遗址遗迹或场馆已经广为人知,例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以及中共四大纪念馆等。但除此之外,上海还有很多知名度相对较低,但又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红色遗址遗迹和红色场馆,如新渔阳里、甲秀里毛泽东旧居、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上海解放纪念馆等,甚至还有一些重要红色遗址遗迹迄今仍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要通过必要的梳理,一方面从全市层面把握上海红色资源的整体状况,尤其是要弄清楚各种类型红色场馆或红色遗迹的基本数量、维护状态、使用情况以及可能提升的空间,为课程设计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要按照特定的逻辑、历史线索或区域空间对现有红色资源进行必要的分类和归纳,同时对一些重要的红色资源进行必要的开发,发掘其背后的故事,充分体现其党性教育的价值。

    2.明确党性教育导向,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党性教育的载体,课程建设是提升党性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发挥上海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就要在系统梳理红色资源存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主题,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要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课程设计要模块化和系统化,主题鲜明,逻辑线索清晰。为了避免党性教育内容的碎片化和重复性,需要立足于党性教育的基本逻辑和上海红色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设计系列课程,打造主题鲜明、逻辑清晰和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以专题化或模块化的方式存在,围绕开展党性教育的需要来展开,并实现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和相互支撑。如果说红色遗迹遗址或场馆是散落的“珍珠”,那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线索”。二是,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围绕党性教育的基本要求来展开。目前,相当一部分红色场馆的讲解工作还是由场馆工作人员负责,针对的主要是普通游客而非党员领导干部。从讲解内容上来看,现场讲解人员也不了解教学主题和学员的需要,讲解往往局限于本馆设施或展品本身,浮于表面,针对性不强。这导致一些红色遗迹或场馆无法发挥党性教育的作用。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党性教育的需要和受众的特殊性,按照特定的逻辑体系和内容倾向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提炼和总结,形成不同版本的讲解稿,提高针对性。三是,课程设计要精细化,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程设计中要改变以往不是现场教学,就是专题讲授的“形式惯性”,改变单纯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实现。要通过各种精细化的教学设计,即充分發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不断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荣誉感,实现“教师引导点评”与“学员深度参与”的有机结合。此外,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红色场馆或红色遗迹的客观情况(如讲解空间和交通条件等),以及学员的承受力,合理设计教学路线或进行课程搭配,以达到最优效果。

    3.加强整体设计,不断强化红色资源的整合

    尽管上海的红色资源有着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其中就包括上海的红色场馆之间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体制分割,各自为战的问题。例如,就当前上海各个红色场馆的隶属关系来看,有的隶属于市委宣传部、有的隶属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的隶属于区委、有的隶属于区文广局,还有的隶属于文物保护部门等。体制机制上的瓶颈造成了上海红色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碎片化,制约了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当前要在全市层面统筹考虑,尤其要注重顶层设计,克服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和障碍,进一步加强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以及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在红色资源的研究和使用上形成合力。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统筹和协调作用。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市委党校在资源掌控、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方面的优势,与区委党校、各红色场馆和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的联动与合作机制,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明确备课标准和内容侧重点,建立师资库,逐步实现“课程一体化设置、资源一体化使用、师资一体化建设”的目标。

    注释:

    ①倪明胜:《党性教育的内在困境、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第3期。

    ②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635页。

    ④台红:《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路径研究》,《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1期。

    ⑤《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2019年11月3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1/03/c_1125187413.htm.

    ⑥栾晓娜:《去上海来一趟红色之旅 这份红色文化图谱有1020处纪念地》,2019年6月28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790815.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周 巍)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