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建构

    张典兵 石端虎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其监控体系的系统建构和高效运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受实践教学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等主体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实践教学目标、标准及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表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多元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遵循人本性、科学性、系统性、激励性、动态性和可行性等原则,着力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系统、内容系统、组织系统、反馈系统和保障系统等方面进行科学建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综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5-0001-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5001

    教学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既包括理论教学,也包括实践教学。虽然二者的作用、任务、内容、要求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支撑,后者则是对前者的拓展与深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致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为此,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在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和“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战略”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它“以教学为主,同时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研究”[1],肩负着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2],因而更需要强化和彰显实践教学的价值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依赖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建构和高效运行。唯有重视和加强对实践教学诸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质量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确保实践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内涵

    科学高效、充满活力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其核心内涵,明确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特点。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有关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概念界定尚存在不同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系统说”。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由监控标准、监控内容、监控机构、监控方法与手段等要素组成的,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以实践教学体系各要素为监控对象,对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实施监督、检查、反馈和调控而构建起来的一个系统”[3]。二是“循环体系说”。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通过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检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优劣及现存问题,并根据反馈的不足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实施,形成集质量部署、监控、反馈、整改为一体的闭合循环体系”[4]。三是“工作流程说”。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按照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评价体系和工作程序,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反馈和调整的系统性工作流程”[5]。上述关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界定虽然认识的视角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也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如都主张应当从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内外部因素分析入手来理解和把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都十分重视和强调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反馈和调整,都聚焦通过监控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等。这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内涵提供了启示。

    与理论教学质量监控相比,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表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征:一是实践性。顾名思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对象是实践教学,是为了印证和应用理论知识,教师指导学生以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社区服務和社会实践等为依托,深入开展的一种针对性、操作性、创造性活动,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特点。由此,实践性也就自然成为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二是多元性。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对象上来看,既有校内的教师和学生,也有校外的企业和导师;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上来看,既有对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环节的监控,也有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社会实践等环节的监控;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形式上来看,既有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等监控方式,也有督导检查、座谈访谈等监控手段。三是主体性,亦即学生主体性或学生主导性。理论教学过程中更强调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往往疲于应付和被动接受,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往往难以充分调动。而实践教学则重在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另一方面也强调同学之间要结成实践共同体,彼此协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之中。四是开放性。理论教学更多地是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实践教学因其内容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密切相关,其场所超越了教室和学校,延伸至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区域,因而表现出十分突出的开放性。

    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影响因素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受实践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主体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实践教学目标、标准、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它们既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共同发挥影响作用。

    (一)主体因素

    主体因素是实践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人的因素,是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根本因素。主体因素涉及的对象较为广泛,既包括高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务处长、院(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也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领导和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甚至还包括用人单位。因为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的学生拥有较强创新素质和从业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要,为单位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学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确立,都应努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当然,作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因素之一的教师的指导,往往发挥着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能够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通过口传心授乃至手把手的实践指导,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作为主体因素之一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获益者,而且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参与者。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更好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地配合实践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师的指导,甚至是导致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低效。

    (二)目标因素

    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最根本区别,就是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活动在目标的支配和调节下运行,目标伴随着活动过程的结束得以顺利实现。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与运行也是如此,它一刻也不能离开目标的引领和激励。目标不仅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其最后的落脚点和归宿。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为新建本科院校,对自身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不准,对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等诸多问题缺乏清晰回答,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难以准确把握,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结构和运行机制等难以把握,甚至看不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理论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差异,致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效果不佳,人才培养脱离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只有在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和办学实际与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制定出具体、明确、适切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才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效果。

    (三)标准因素

    任何高效的实践活动都从根本上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的规范和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活动同样也是如此。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的科学制定,不仅要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而且要充分参照我国的行业标准与通用标准,并紧紧围绕预设的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使之既能有效弥补理论教学之不足,又能体现出相应的专业特色。同时,在制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时,不仅要突出实践教学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而且要注意调动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充分体现相应职业岗位对应具有的基本素养的要求,聚焦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不仅如此,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的制定还要基于深入的调研,着力从实践教学的准备、条件、目标、内容、要求、过程以及效果等环节加以综合考量,从而使其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鲜明特征。当然,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还必须体现出可评价性,既要注重基于事实和数据的量化评价与基于判断和推理的质性评价相结合,又要注重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还要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质量标准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实效性。

    (四)制度因素

    规章制度不仅是科学管理的规范和依据,而且是科学管理卓有成效的条件和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建构与有效运行,也离不开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但从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全或执行不力等弊端。为此,需要着力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听评课制度。成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督导委员会,深入实践教学现场对教师进行听课,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指出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其次,建立实践教学诸环节检查制度。建立由教务处、二级教务科、实验实训中心、教师和学生信息员所组成的质量监控组织系统,从不同层面对实践教学展开常规性质量检查。教务处和二级学院教务科重点从宏观层面对实践教学诸环节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实验实训中心重点从中观层面对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达成的具体情况展开质量检查,教师和学生信息员则重点从微观层面对实践教学实际取得的成效进行信息反馈。第三,建立实践教学效果调查制度。主要是由“专业负责人对实践教学效果,如学生掌握技能情况、报告书规范情况、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日志情况、见习实习点实践教学工作等进行综合检查”[6]。

    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从教学过程与方式上来看,由于实践教学具有内容复杂性、考核主观性、影响因素广泛性等显著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人本性原则

    人本性原则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必须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争取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理解、认同和配合。为此,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注意满足教师基本的工作需求,使教师在工作中能感受到理解与尊重,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与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要时刻关注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学生,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落实和做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密结合自身办学规律以及实践教学独有特点,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影响,建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便达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效果的最优化。为此,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制定要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契合,既要具体、明确、合理,便于监控主体理解和掌握;也要简洁、实用,便于监控主体的实际操作。同时,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建构时,既要充分认识和综合考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也要聚焦于實践教学过程或诸环节对学生今后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从系统与整体的视角,审视和分析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组成环节和构成要素的内涵与特点,理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构建起系统的、紧密的、有机结合的监控体系。首先,要注意建立健全由学校、二级学院、职能部门、教研室与班级等组成的多层次立体监控网络,形成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校内合力。其次,也要善于把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机构、家庭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外合力”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作用。

    (四)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彰显监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首先必须要注意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兴趣和动机,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激发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再置身事外、高高在上或消极应付,而是把自己也当成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利益悠关者,积极与教师和学生取得配合,进而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必须在充分考虑内外部条件以及相关因素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运行状态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以保证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效能。为此,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根据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内部因素的变化,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以调整和完善。

    (六)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要注意契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功能与目的,使其能为理论所证明与检验,体现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其次,要明确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中部门及个人的职责分工,要有便于实际操作的指标和标准,体现出實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操作上的可行性。第三,要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接受,促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体现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运行效果上的可行性。

    四、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构的系统设计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其建构必须注意从目标系统、内容系统、组织系统、反馈系统和保障系统等方面加以综合设计。

    (一)目标系统:质量监控体系的方向

    无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践上考察,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系统应当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人才培养过程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系统三个具体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所确定的“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标准和要求。这一系统的质量监控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制定各专业的具体、特殊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确立系统全面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与评价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所采取的结构、策略、体系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样式及运行方式;专业改革与调整——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不断完善和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方案。二是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有效运行。这一系统的质量监控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是否客观、实践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正确、实践教学评价评价与考核是否有效等。三是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和实施最后达成的效果。这一系统的质量监控点主要包括:实践课程合格率——学生参加的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试考核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学生参加作为实践教学重要形式之一的各种学科竞赛和活动比赛的获奖比例;就业率与就业层次——学生毕业后协议就业与优质就业的比例以及学生进入的就业单位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用人单位对聘用的毕业生在素质、能力、业绩等方面的满意度。

    (二)内容系统: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任务目标并不是凭空就能实现的,它必须依从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内容的展开和完成,因此内容系统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往往居于极为核心的地位。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际情况来看,其内容系统可以划分为实践教学准备环节的监控内容、实践教学实施环节的监控内容、实践教学考核环节的监控内容等三个方面。(1)实践教学准备环节的监控内容包括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监控内容和教师在实践教学准备方面的监控内容。前者主要是对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经费、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等准备情况的监控;后者则主要是对教师对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了解与熟悉情况、实践教学备课和相关资料准备情况、实践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总结情况、实践教学文件以及过程性材料的整理与归档情况等。(2)实践教学实施环节的监控内容包括对校内实践教学实施环节的监控内容和对校外实践教学实施环节的监控内容。前者主要是对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的监控,其中,印证和深化理论知识的实验教学是基础,着眼于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提升的各类专业实训是重点;后者主要是对专业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科技活动、参观调查等环节的监控,它们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养成作用巨大。三是实践教学考核环节的监控内容,主要是对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效进行经常性或阶段性的检查与评价,并据此划分优劣等级。

    (三)组织系统:质量监控体系的支撑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主要包括行政组织系统、学术组织系统、督导组织系统等三个部分。首先是行政组织系统,它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的指挥中心,一般可分为两条线:一是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二级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实践教学教师,二是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班级、学生,这两条线之间保持着“平行与交叉、分工与协作”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配合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的顺利达成。其次是学术组织系统,包括由教务处牵头组织的校级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二级学院设立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前者主要是对全校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宏观指导与质量监控,后者主要是根据学校确立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和标准,确立符合自己学院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责任,重点对本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文件等具体运行情况开展监控。再次是督导组织系统,包括学校实践教学督导专家组和二级学院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前者主要通过随机听课、走访实习实训基地、及时获取相关反馈信息,指导和调控全校实践教学活动;后者主要负责本单位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对实验室和实训室进行专项检查,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听课和评课,召开实践教学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深入企业行业实习现场进行考察等。

    (四)反饋系统: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

    反馈是“新三论”中控制论常用的概念,“是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7]。反馈不仅是对实施效果的一种检测,而且是优化和完善上一阶段实施方案的一种策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同样离不开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它能使学校及时、全面了解与掌握实践教学开展的真实情况,是学校获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信息、形成“闭环”的监控机制、取得最佳监控效果的保证。从实际情况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系统主要包括校内反馈系统和校外反馈系统二个方面。(1)校内反馈系统主要是以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因而加强“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清楚师生双方各自独特的心理需求,促使教师与学生目标一致、力量统一,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校外反馈系统,它主要是以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及管理人员为主体,认真倾听和吸纳实习单位的意见与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建立高标准、示范性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和行业的优质资源,聘请企业和行业员工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教育学生遵从校外指导教师的安排,认真听取实践单位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从而培养出与企业行业技能接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五)保障系统: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

    保障系统主要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运行提供必须的管理、服务和支撑条件。这一系统主要包括制度保障系统、资源保障系统和师资保障系统等三个方面。(1)制度保障系统主要是设计和制定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从而使实践教学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资源保障系统主要是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经费、建立合格规范的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健全良好的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实验室、实训室、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场所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仪器设备的好坏等对实践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优质的校外实习基地,也能为学生进行校外实习锻练提供充足机会。(3)师资保障系统。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素质又有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高效运行。为此,一方面要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有经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注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不仅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行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而且要聘请企业行业的优秀专家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勇,徐小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现行专业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8):85-89.

    [2]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5-18.

    [3]徐英俊,曲艺.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04-106.

    [4]王玉亮,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关问题探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4(2):78-81.

    [5]于万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14(12):128-130.

    [6]赵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15-18.

    [7]吴能威,潘前,龚海.反馈与体育教学[J].福建体育科技,2008(1):39-43.

    (责任编辑:刘新才)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