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

    王明春

    

    〔关键词〕高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对策

    高一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衔接阶段,多数学生都需要调整、过渡。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更高的学习要求,学生们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适应,若不能进行及时的调适,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影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作为教育者,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

    据2008年9月我校对高一一百多名新生随机进行的“高一新生入学以来生活适应”问卷调查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心理适应问题

    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很多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一些学生来到新的集体,面对新的老师与学习伙伴,渴望交际但由于缺乏经验技巧,会产生不知所措的紧张、不安的心理。70%的学生对班主任只是一般了解,4%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当遇到挫折或有心事时,36%的学生首先跟老师说,4%跟父母说,找同学说的很少。一些学生留恋初中的学习生活,对高中的学习生活有焦虑感和畏惧感。42%的学生经常在闲暇的时候回忆快乐的初中时光,45%的学生会在梦里经常梦到爸爸、妈妈或者别的亲人。有的学生对高中生活节奏不能适应,身心疲劳,不会调节休息,甚至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减退、失眠等症状。28%的学生“每天起床后都感到非常疲惫,34%的学生有失眠、入睡困难的情况。

    2.学习要求提高引起的心理适应问题

    一些学生因高中课程多、学科多、学习内容容量大,会感到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只有8%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12%的学生能对一天的学习内容消化理解。一些学生对学习上的困难估计不足,出现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只有39%的学生能适应高中老师的授课方式,8%的学生完全不适应。遇到不会的问题,主动请教老师的只有21%的学生,还有6%的学生放弃不做。一些学生由于学不得法,成绩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3.压力和竞争改变引起的心理适应问题

    进入高中,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压力大。24%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快让人受不了了;56%认为压力挺大的,但还能应付。面对暂时的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有挫折感、失落感和过度焦虑感。有的会变得苦恼、消沉。有的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缺乏自信。也有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考上重点中学就肯定能上大学,松懈了下来。厌学也是目前学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学生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有这种倾向。

    4.青春期身心发育带来的心理适应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自身的生理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常会因外表的一些缺陷感到羞怯和自卑,情绪不太稳定;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这种生理成熟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易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二、高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客观环境。新生入校后,面对的是新环境、新教师、新同学,全新的一切需要他们去认识,去熟悉,去适应,因而在心理上总有一种紧张感和好奇感,加之由初中生成为高中生这个现实角色的转变快于心理角色的转换,要适应高中生活必定有一个过渡阶段。另外,由于高中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班级管理方式的不同,特别是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增加,知识难度加大,也是导致新生不适应的重要因素。

    2.家庭环境。家庭对高中生成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溺爱、干涉、惩罚、简单粗暴,会使孩子的性格压抑、自卑;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个性往往孤僻、胆小、冷漠,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发展。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学生碰到一些小问题常常会不知所措。加之中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个性等方面尚不成熟,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与技巧,常会导致他们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自身内心封闭性矛盾的激化,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苦闷、孤独的心理,于是怀念母校、思念亲人,更使他们心情忧郁,精神不振。

    三、高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调适策略

    针对高一学生出现的心理适应问题,我们要从以下三个层面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1.学生层面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新生入学阶段,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快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完成新旧角色的转换,主动适应新环境,面对现实,迎难而上,确立起一个现实的、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已有水平的期望目标。在生活方面,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与评价自己,客观地估计与评价别人,正视差距,要看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正确定位,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3)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个性特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避免对自己过分苛求。要学会灵活地处理问题,学习上要虚心,有吃苦精神。要学会绕过生活的礁石,养成独立、自信、亲切、稳定、诚实、坚强、活泼开朗的个性特征。要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对人坦诚相待;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遇到矛盾和冲突,学会沟通与化解。

    2.学校层面

    (1)加速班集体建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新生入学后,学校通过开展参观校园、校舍,介绍校史等活动,使学生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组织一些以迎新和促进交往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和各类文体活动等,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习压力。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教师要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寻求和尽快掌握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同时,要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对高中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3)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要通过讲座、广播讲话、宣传牌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利用班会或心理辅导课,如《认识你、我、他——良好的第一印象》、《健康从心开始》、《我们一家人》、《我的新朋友》等,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学生了解高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面临的主要困惑,对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网上心理咨询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使每个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3.家庭层面

    (1)家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达成共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价值观念、父母的期望值、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教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共同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

    (2)加强家长的培训与家教指导。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家长论坛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家长心理辅导、指导并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掌握一些亲子沟通技巧和家庭教育的艺术;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成绩下降、早恋等问题,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

    (3)构建家校沟通合作机制。要健全家校联系途径并探索有效的联系模式。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政教部门、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三方的协调机构,明确目标、措施和工作程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定期调查反馈学生情况,同时,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以便正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而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家访、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心理健康检测卡等,与家长及时沟通,一起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共商对策,及时解决。教师和家长在沟通过程中,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同心协力,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李益倩

    终校/何 妍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