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发展分析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楼颖++寿建敏++李秀昊

    摘 要: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给我国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将前端的“产业金融”向后端的“商务金融”延伸和转型, 就必然成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应该完成的任务。本文建议借助金融开放契机,在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物流金融国际合作平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创新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金融产品,控制及规避违约的风险, 达到物流业和金融机构及有关各方的多赢局面。

    关键词: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物流 金融

    2013年9 月29 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惊艳亮世,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

    如何从世界加工厂的制造业金融转变为绿色的服务贸易业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试验”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除了可以消化政策红利以外,亟须在保险理念、体制建设、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软环境建设方面,找到突破口,达到物流业和金融机构及有关各方的多赢局面。

    上海自贸试验区历史及现状

    1、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大事记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国务院在2013年7月初通过《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的自由贸易实验区。笔者根据新闻网站资料, 以列表方式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过程作简要解读。

    表1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大事记

    (资料来源:新闻资料整理)

    2、上海自贸试验区现状

    根据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统计,截至2013年11月22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共办结新设企业1434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38家,平均注册资本约1500万美元;内资新设企业1396家,平均注册资本约2500万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注册资本最大,达到50亿元。注册资本最小的是一家内资企业,数额为3万元。新设企业以贸易类和服务类为主,占比分别为69%和26%,还有约40家金融机构和部分物流企业。

    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发展情况

    按照上海自贸试验区中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的政策红利,世界各国货物到自贸区可直接进行集散周转,无须再借道新加坡、韩国和香港。

    1、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发展有着全国其他地区无法抗衡的地理优势

    河运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背靠长江水道,连通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及重庆,将长江沿岸各港口与上海进行了嫁接。海运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全球第一的集装箱港上海港为其撑腰。航空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拥有未来全球最大的物流机场——浦东机场,目前世界物流巨头UPS、DHL都已经在上海建立亚太区转运中心。铁路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左倚京沪高铁,右靠沪深高铁,左右铁路先锋,为上海打通了环渤海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及长三角经济区。这四个方面,为上海成为全球未来物流核心枢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上海港航运发展现状——利好不断,喜忧参半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2010年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通过图一和图二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全球航运走入低谷的2012-2013年,上海港保持了良好而平稳的吞吐量记录。201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61.68万TEU,比上年同期增长3.3%。

    图1上海港2008-2013年货物吞吐量

    (资料来源:上海港务局统计数据)

    图2上海港2008-2013年集装箱吞吐量

    (资料来源:上海港务局统计数据)

    3、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仓储业将获利丰厚

    随着自贸区的自由贸易化、货物流通自由化等政策的落实,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进出口贸易势必带动国内贸易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仓储企业也将获得更多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物流金融是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努力开发的新服务业务,UPS、马士基等物流巨头第一位的利润来源已被物流金融取代,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在中国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则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金融作为一种较新的金融及物流创新服务产品,目前市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也成为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

    我国的物流金融实践和探索是在有关物流金融理论的思考和概念形成之前就得到了发展的。现阶段的物流金融概念,是由国内学者邹小芫、唐元琦于2004 年首次定义的。2002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罗齐、朱道立等首次提出了“融通仓”这一概念。2004年,广东发展银行出于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发展的难题的目的,在原先开发的“民营 100”金融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

    我国17家主要银行均参与了物流金融业务。多家银行从中获利丰厚,深发展至2008年9月末,为物流企业创造的监管物流货值累计近8000亿元。国内外常见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主要有:代收货款业务、银行质押贷款业务、仓单质押业务及保兑仓业务。

    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物流金融存在风险分析

    目前首批入驻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机构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发、上海及花旗、星展等11 家中资、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于这些银行而言,除离岸金融业务以外,物流金融业务等也是中资及外资银行争夺的盈利焦点。

    1、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

    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将采取的“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一旦央行在园区内实行汇率浮动和资本账户完全开放政策,国内金融机构会陷入到谋求短期高收益的陷阱中,造成未来金融危机的隐患,美国次贷危机、东亚危机,都给我们敲响了市场风险的警钟。

    2、信用风险

    我国的供应链管理和银行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对于失信的惩罚也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因而失信成本较低,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借款方不能按时偿还贷款将造成银行的资金发生损失。

    3、物流金融操作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物流金融业务属于创新产品,程序及流程都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方面而言,比如内部机构组织不合理、权力分配混乱、监管不到位导致监守自盗或者抵押物损毁,都会使质押物出现问题。

    4、人才危机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类型多,质押物种类多,市场行情变化大,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当的专业素养、眼见卓识的眼光及一定的应变能力,此外不仅要熟悉相关金融业务,还要熟悉质押物及其所属行业。在上海自贸区物流金融大力发展的未来,人才危机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法律纠纷风险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专门针对物流金融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目前仓单质押等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只能参考《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货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中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

    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物流金融的发展对策

    面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提供的机遇,,结合目前自贸试验区内物流金融风险现状,主要可以采用下述措施防范物流金融风险, 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

    1、重视“价值链金融模式”,降低金融全面开放的负面影响性

    为了减少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即将全面展开的现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金融”模式所带来的长期的低成本的理性繁荣,使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处于长期繁荣的、经济平稳增长的局面。

    2、构建上海自贸区物流金融服务信息平台

    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在上海港航运中心的基础上,搭建物流金融业务信息服务平台。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搭建的物流信息业务平台要能与香港、新加坡、伦敦等货物中转中心的信息平台共享信息资源,达到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全球一体化服务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外资物流公司落户自贸试验区。

    3、建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和失信当事人实行信用分级管理,一旦违反,列入预警名单。其次,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避免信息不对称。再次,开发物流金融业务新险种。银行可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和推广物流金融保险产品,如质押物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及信用保险等,来降低和分散物流监管方对下属企业的“连带担保”风险及银行信用风险。最后,建立物流金融的长效合作机制,降低道德风险。

    4、健全和完善与物流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规范

    首先我们建议金融机构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本,明确物流金融中涉及到的物流企业、客户、金融机构三个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其次,呼吁尽快修改《担保法》进一步明确质押物所有权的归属问题。

    5、加速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金融人才的缺乏将是制约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应充分利用上海海事大学的资源优势,在上海海事大学加快物流金融相关的学科建设,为上海海事大学物流专业的学生增设物流金融课程,形成物流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其次,上海市政府、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对于紧缺的高端物流金融人才,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快上海自贸区内“双限房”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实实在在的吸引高级人才落户。

    结束语

    所有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直接参与者,都是金融改革和物流领域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冒险家与英雄;在物流金融这个欣欣向荣的创新业务中,上海自贸试验区除了充分消化中央给予的政策红利,与香港等物流金融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和合作外,更重要的执行中央政府提出的上海自贸区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要求。我们期待着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给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提供更多的可复制经验。

    (第一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我国的供应链管理和银行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对于失信的惩罚也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因而失信成本较低,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借款方不能按时偿还贷款将造成银行的资金发生损失。

    3、物流金融操作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物流金融业务属于创新产品,程序及流程都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方面而言,比如内部机构组织不合理、权力分配混乱、监管不到位导致监守自盗或者抵押物损毁,都会使质押物出现问题。

    4、人才危机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类型多,质押物种类多,市场行情变化大,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当的专业素养、眼见卓识的眼光及一定的应变能力,此外不仅要熟悉相关金融业务,还要熟悉质押物及其所属行业。在上海自贸区物流金融大力发展的未来,人才危机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法律纠纷风险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专门针对物流金融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目前仓单质押等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只能参考《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货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中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

    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物流金融的发展对策

    面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提供的机遇,,结合目前自贸试验区内物流金融风险现状,主要可以采用下述措施防范物流金融风险, 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

    1、重视“价值链金融模式”,降低金融全面开放的负面影响性

    为了减少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即将全面展开的现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金融”模式所带来的长期的低成本的理性繁荣,使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处于长期繁荣的、经济平稳增长的局面。

    2、构建上海自贸区物流金融服务信息平台

    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在上海港航运中心的基础上,搭建物流金融业务信息服务平台。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搭建的物流信息业务平台要能与香港、新加坡、伦敦等货物中转中心的信息平台共享信息资源,达到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全球一体化服务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外资物流公司落户自贸试验区。

    3、建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和失信当事人实行信用分级管理,一旦违反,列入预警名单。其次,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避免信息不对称。再次,开发物流金融业务新险种。银行可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和推广物流金融保险产品,如质押物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及信用保险等,来降低和分散物流监管方对下属企业的“连带担保”风险及银行信用风险。最后,建立物流金融的长效合作机制,降低道德风险。

    4、健全和完善与物流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规范

    首先我们建议金融机构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本,明确物流金融中涉及到的物流企业、客户、金融机构三个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其次,呼吁尽快修改《担保法》进一步明确质押物所有权的归属问题。

    5、加速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金融人才的缺乏将是制约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应充分利用上海海事大学的资源优势,在上海海事大学加快物流金融相关的学科建设,为上海海事大学物流专业的学生增设物流金融课程,形成物流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其次,上海市政府、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对于紧缺的高端物流金融人才,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快上海自贸区内“双限房”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实实在在的吸引高级人才落户。

    结束语

    所有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直接参与者,都是金融改革和物流领域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冒险家与英雄;在物流金融这个欣欣向荣的创新业务中,上海自贸试验区除了充分消化中央给予的政策红利,与香港等物流金融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和合作外,更重要的执行中央政府提出的上海自贸区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要求。我们期待着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给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提供更多的可复制经验。

    (第一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我国的供应链管理和银行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对于失信的惩罚也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因而失信成本较低,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借款方不能按时偿还贷款将造成银行的资金发生损失。

    3、物流金融操作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物流金融业务属于创新产品,程序及流程都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方面而言,比如内部机构组织不合理、权力分配混乱、监管不到位导致监守自盗或者抵押物损毁,都会使质押物出现问题。

    4、人才危机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类型多,质押物种类多,市场行情变化大,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当的专业素养、眼见卓识的眼光及一定的应变能力,此外不仅要熟悉相关金融业务,还要熟悉质押物及其所属行业。在上海自贸区物流金融大力发展的未来,人才危机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法律纠纷风险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专门针对物流金融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目前仓单质押等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只能参考《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货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中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

    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物流金融的发展对策

    面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提供的机遇,,结合目前自贸试验区内物流金融风险现状,主要可以采用下述措施防范物流金融风险, 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

    1、重视“价值链金融模式”,降低金融全面开放的负面影响性

    为了减少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即将全面展开的现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金融”模式所带来的长期的低成本的理性繁荣,使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处于长期繁荣的、经济平稳增长的局面。

    2、构建上海自贸区物流金融服务信息平台

    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在上海港航运中心的基础上,搭建物流金融业务信息服务平台。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搭建的物流信息业务平台要能与香港、新加坡、伦敦等货物中转中心的信息平台共享信息资源,达到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全球一体化服务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外资物流公司落户自贸试验区。

    3、建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和失信当事人实行信用分级管理,一旦违反,列入预警名单。其次,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避免信息不对称。再次,开发物流金融业务新险种。银行可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和推广物流金融保险产品,如质押物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及信用保险等,来降低和分散物流监管方对下属企业的“连带担保”风险及银行信用风险。最后,建立物流金融的长效合作机制,降低道德风险。

    4、健全和完善与物流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规范

    首先我们建议金融机构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本,明确物流金融中涉及到的物流企业、客户、金融机构三个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其次,呼吁尽快修改《担保法》进一步明确质押物所有权的归属问题。

    5、加速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金融人才的缺乏将是制约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应充分利用上海海事大学的资源优势,在上海海事大学加快物流金融相关的学科建设,为上海海事大学物流专业的学生增设物流金融课程,形成物流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其次,上海市政府、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对于紧缺的高端物流金融人才,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快上海自贸区内“双限房”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实实在在的吸引高级人才落户。

    结束语

    所有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直接参与者,都是金融改革和物流领域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冒险家与英雄;在物流金融这个欣欣向荣的创新业务中,上海自贸试验区除了充分消化中央给予的政策红利,与香港等物流金融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和合作外,更重要的执行中央政府提出的上海自贸区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要求。我们期待着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给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提供更多的可复制经验。

    (第一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