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指导误区及要点

    刘芸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快乐且自主的活动,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游戏又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教育中最广泛采用、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不仅接近幼儿的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还能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帮助其体驗到各种心理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但是,教师在日常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或表演游戏时,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角色游戏指导误区

    (一)直接干预游戏

    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往往会遇到道具短缺、角色安排有争议等问题。例如:在“娃娃家”主题下,聪聪和明明都争当“爸爸”的角色,两个幼儿互不相让,于是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直接说今天明明的表演好,就让明明当。这一举动直接打击了聪聪的游戏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失去了引导幼儿学会理解和忍让的教育契机,影响了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的体验和经验,进而耽误了游戏的进度。又如,在“医院”主题情境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少了一个放道具的篮子,老师从旁边经过看到后,直接递给幼儿一个篮子。这一过程看起来虽然是加快了幼儿的游戏进度,但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出戏”,不利于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游戏的安排和指导过多

    在幼儿玩角色游戏时,教师经常会对幼儿进行命令式安排。例如,教师会忽略幼儿的需求,直接规定幼儿玩什么游戏,确定每个人的分工和角色,幼儿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又如,在玩“娃娃家”的过程中,当幼儿正在“厨房”做菜时,教师看到“餐厅”里的桌椅没有摆放整齐,于是打断幼儿的做菜行为,让其将道具摆放整齐。这样看似是让幼儿保持良好的物品摆放整齐的习惯,但也打断了幼儿的游戏进程,让幼儿在心理上多了一层来自外界的压力,从而减少了游戏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感,在习惯养成上也让幼儿失去了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完全放纵幼儿游戏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由于没有固定的模式、任务和规则,游戏玩法和模式往往都是由幼儿自主选择。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经常会采用完全不理睬的方式。例如,在玩“娃娃家”时,阳阳、小米和乐乐都想要去照顾宝宝,但宝宝只有一个,三个人争执不下,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只说了一句“自己解决”,便放任不管。最终阳阳抢到了娃娃,开心地照顾起来;小米和乐乐则失去了游戏的兴致,各自坐在一旁拿着道具玩,谁也不理睬谁。虽然上述案例中的三名幼儿最后都找到了新的游戏情境,但教师的不理睬让幼儿失去了学会合作的机会。

    二、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给角色游戏提供素材

    在设置角色游戏时,幼儿往往会出现缺少生活经验而导致游戏玩不下去的情况。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多开展一些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例如,医院游戏,教师可以带幼儿去社区医院参观一下,了解医生的常规工作和技能、语言,为开展医院情境游戏提供想象和模仿的素材。待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后,教师通过共同的回顾和讨论后再进行游戏,孩子们都能较好地进行医院游戏了,且成效非常显著。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园合作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在“娃娃家”游戏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当“爸爸妈妈”,不知道如何照顾孩子,如果仅靠教师的“教”,孩子们并没有亲身感知,还是不会游戏。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回家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回到班级后再共同讨论,多方面感受爸爸妈妈角色的特点。有了经验基础,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会当个合格的“爸爸妈妈”。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不同的角色呈现给幼儿,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体验,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取游戏的快乐,掌握一定的技能。

    (二)为幼儿创设可发展的游戏环境

    角色游戏中的道具丰富多样,场景大多来自社会生活。教师在为幼儿挑选游戏材料时,常常会将道具准备得完善且精致,从而使游戏的难度降低,也局限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在设置“银行”这一游戏情景时,将所有的支票和票号都准备好,幼儿只需要排队完成领票任务就可以了,游戏变得单一而无趣。所以,教师在设置游戏环境时,对材料的选择不必过于丰富,应提供一些原始材料,便于幼儿自主创造。

    (三)适当地介入游戏

    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游戏的进程,在幼儿需要或者游戏出现瓶颈时,及时介入游戏,但指导不可过于直接或用命令性语气。例如,在角色游戏“小小飞行员”中,教师提供的角色大都是飞机上所设置的职位,有空姐、飞行员和乘客等。在玩角色游戏之前,幼儿对飞行员、空姐和乘客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适时介入。如小雨在扮演空姐时不小心把杯子打翻了,站在旁边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可扮成乘客对小雨说:“你好,我现在要一杯水,请你把杯子捡起来,给我倒杯水吧!”从而让游戏继续进行。

    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参与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指导游戏,体现出游戏中的教师和游戏中的玩伴。例如,当没有客人光顾时,东东和彤彤无聊地摆弄起店里的食物和收银机。我觉得是时候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了。于是,我走过去说:“你们好,我想吃串串,但是你家的串串怎么乱七八糟的啊,我都不知道怎么选了。”东东和彤彤一听,赶忙将架子上的串串摆放整齐。东东说:“老师,你想吃什么?我请客。”我说:“你请我吃啊,那怎么行呢。你是做生意的。”彤彤说:“老师买的话,我们就便宜一点,买一送一。”我说:“真的啊,那谢谢你们了。我要一串韭菜和一串香菇。”东东拿出一串韭菜和一串香菇递给我。彤彤说:“买一送一,老师还想吃什么,还可以选两串哦。”我笑着说:“那我再要两串西兰花吧!”“好的。”彤彤说完就递给我两串西兰花。我问:“一共多少钱啊?”东东算了算说:“不贵,一共就五块钱。”于是,我拿出手机扫了扫台面上的“二维码”付钱。教师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指导,这样的指导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逐步引导幼儿化解问题。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误区

    (一)重表演、轻游戏

    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让幼儿将所学故事或文学作品用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时,往往会重表演、轻游戏,让幼儿一字不差地表演故事的“台词”或情节走向。教师将表演的情节设置成一个固定模式,让幼儿按照固定模式的固定脚本进行表演,而幼儿自身对故事的理解无法用于表演游戏,影响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表演游戏失去其本身的游戏性。太过注重形式的表演游戏会让幼儿失去对角色情感和情节走向的独立思考,从而影响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表演游戏有助于幼儿合理组织语言,正确运用表情动作,但教师的高控又会使幼儿失去语言发展的契机。

    (二)没有提升游戏的表演性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是表演游戏的重要特质。在表演游戏中,在幼儿理解了文学作品后,教师让幼儿通过表演再现文学作品时,应重点关注幼儿所表演的内容是否符合文学作品的情节走向和情感基调,提升游戏的表演性,而不是教师设置表演游戏的故事蓝本。如此,便会使表演游戏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也会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产生偏差。

    四、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

    (一)游戏性大于表演性

    表演游戏的根本性质是游戏,而不是一场重形式的文艺表演。所以,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游戏的游戏性原则,关注幼儿的愉悦性。幼儿不是为了给观众看才进行表演的,而是在表演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体验,同时巩固之前所学习的文学作品。例如,在学习了绘本《打瞌睡的房子》后,教师邀请幼儿上台表演,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老鼠和小男孩的动作及语言,再现绘本故事,而不用在乎他们是否有“观众”。如此,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提高幼儿表演能力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所表演的内容应来自他们刚刚学习过的故事,对故事中的情感体验应来自教师的解读和自身感受。幼儿对故事的表演性是需要教师不断指导来提高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理解了一两遍故事内容的情况下先进行表演,然后和幼儿共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甲龙和霸王龙的情绪体验,再让幼儿进行表演游戏,进一步感受故事的温情,丰富其情绪体验。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同时也锻炼了创造性和合作意识,促进了集体观念的形成,并受故事角色性格的感染,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質。

    幼儿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慢下来,静下来,真正观察幼儿,支持他们多样化的自主性游戏,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经验,收获更多的快乐。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