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英语公共演讲课程实践探索

    摘 要:英语公共演讲课程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健康的心态。该课程的实施分为模仿阶段、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和演讲的实践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同时进行。

    关键词:英语公共演讲课程;综合素质;理论;实践

    一、绪论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1]将英语公共演讲课程引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课程的重要性

    英语公共演讲课程的设立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并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

    (一)获得知识

    该课程通过讲授演讲的不同演讲类型和演讲技巧、分析演讲实例、进行课上课下演讲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演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开拓思路、掌握沟通技巧;还能引导学生体会演讲魅力、提高演讲技巧并展示演讲才能,有利早日掌握适用于各种领域的沟通艺术。

    (二)提高素质

    一篇演讲稿的写作要经过多次的推敲、润色,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谋篇布局、写作能力等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分析、概括、综合等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演讲要达到传达信息、说服劝导的目的,需要大量的信息来证实或证伪某一观点,要做到温故知新。此外,学生还需有对文化差异性的认识及多元文化的意识。同时,英语公共演讲课程是一门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相关专业与英语技能之间的复合、交融和渗透,使学生从语言的单一性向知识的多元化、宽厚型方向转化。总之,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三)健康心理

    该课程以语言为突破口,开发学生表达、思维、交际等潜能,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使他们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业和能力,理智地、辩证地看待问题,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和生活。同时,在准备英语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广泛地查阅资料,仔细求证,这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演讲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三、课程的实践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与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考虑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英语公共演讲课程的实施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彼此孤立或非此即彼的,而是可以同时进行,相互交叉。

    (一)模仿阶段

    演讲最主要的表达手段是声音,因此演讲者的语音语调就会非常重要。很多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准确,或是有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这都会影响演讲者信息和情绪的表达。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语音训练,他们不知道怎样纠正自己的发音。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正确的音标发音,并提供给学生练习的方法和相关网站,方便学生课下自己进行模仿和练习。同时,一些发音规则,例如:连读、吞音、爆破、击穿等,也应该让学生了解,并鼓励他们进行模仿和练习。由于课时的限制,这些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主要是教师给予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自然会勤加练习。

    另外,演讲是笔头和口头相结合的表达形式,在不同的场合演讲,所使用语言的正式程度是不同的,大部分演讲都更倾向于使用书面用语,而在一些特定场合,面对特定听众,则需要使用更多的口头表达形式。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各种演讲实例,供学生揣摩、体会,逐渐学会分辨口头和书面语言风格;同时还要学习、模仿英语母语演讲者的语音语调,纠正自己的发音,使自己的英语语调逐渐自然流畅,并学会在不同的演讲中使用不同的语速、语调来表达不同的感情,例如利用声音高低、强弱的对比,以高或强的声音来显示重音,在强调的字词前后做必要的顿歇,以表现强烈的感情,或用抑扬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语气等技巧。

    这些都属于演讲的基础训练内容,不仅对英语演讲有帮助,对中文演讲以及其他场合的日常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借鉴。并且,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非常有兴趣,每次课前的模仿练习学生都非常的积极踊跃,效果非常明显。

    (二)学习理论知识阶段

    演讲虽然也是口头表达,是沟通的形式之一,但和日常会话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减少学生自己摸索体会的时间,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系统。

    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循序渐进,笔者在课堂上从演讲的概念入手,带着学生分析沟通交流的几大要素,从中找出演讲与日常会话的异同,并总结演讲的五大基本要素,即:演講的主体(演讲者)、演讲的客体(演讲的内容)、演讲的受体(听众)、演讲的载体(口头语言、态势语言等)以及演讲的效果(目的)。这些会使学生在演讲的准备工作之前就有清晰的概念,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面面俱到。

    学生还应该了解演讲的基本类型,即基于目的划分的信息型演讲、劝导型演讲和礼仪祝词;或基于表达形式的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和辩论演讲。英语演讲研究家 Loren Crane认为演讲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一个去理解演讲目的,了解听众与演讲者这三大要素的心理实体的探求过程[2]。这样,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演讲的目的和不同语境的表达方式,可以有的放矢地着手进行创作。同时,演讲的实例也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在实例中体会不同目的类型演讲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决定自己究竟是要以情动人,还是以理服人。

    演讲稿的写作不同于其他文章,是要从主体开始,之后再写开头和结尾。在学习了主体部分的不同写作方法,开头的建立可信度以及结尾的总结概括等理论,学生明白在准备演讲时,要了解目的和语境,要从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把生动、具体的事例组织到演讲中,增强演讲的浓度、广度和感染力。这同时也要求学生不能光学语言,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对任何问题都有认真钻研的热情,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种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扩大知识结构,发散创新思维,了解新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无疑对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思考分析和提出见解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3]。通过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综合等的能力,通过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观点鲜明、证据确凿的演讲稿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三)实践阶段

    每个人都有两张脸,一张是天生的长相,另一张则是讲话和行事的风格。前期模仿他人的演讲只是学习和借鉴,演讲者最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演讲的目的和语境,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或庄重沉稳、或慷慨激昂、或朴实无华、或幽默风趣、或娓娓道来。只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演讲才会是与众不同的,不可复制的,也是对人影响深刻的。学生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实践,从而发现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从而逐渐展现自己在演讲中的魅力。

    演讲中的紧张与焦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演讲者也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用以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在演讲课的最初,也就是模仿阶段,教师应尽量避免否定学生,而是在他/她的模仿中找出闪光点,给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告诉学生他/她有能力成功的应付某一情境时,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演讲课程中明确了克服恐惧和焦虑的方法,经过演讲实践,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自我管理的自信心可以建立起来,这时,則尽量指出不足,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笔者在课程刚开始就会视班容量把全班学生分成6—10人不等的小组,从题目的拟定、演讲稿的写作、视觉辅助的制作,到最后的演讲发表,都由小组共同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了解、磨合、协作,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另外,课程的评估由形成性和终结性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评估引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终结性评估由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决定。笔者通过几次考核实践,发现学生大都有着较强的责任心,他们的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价虽有出入,但相差不大。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完善自己的演讲。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日趋深入,最近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强调加强大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推进,用外语特别是英语进行研讨、答辩、报告、演讲的能力日益受到重视。英语公共演讲课程对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开放的社会交际环境的创新型人才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然而该课程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课程规划模式,教学实践也存在着各种问题,还有待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2]Crane,D.L.Powerful Public Speaking[M].Kalamazoo,Michigan:Brain Research Press,2000.

    [3]颜静兰.英语演讲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育探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基金项目:本文是“英语公共演讲课程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wy1204B)

    作者简介:张雪芹(1977—),女,汉族,河北三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