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诗阅读,更显高效全面

    师修武

    正如杜甫自己所说,“文章憎命达”,苦命、执着而又有才情的诗人方能写出更加感人的诗篇。杜甫就是这样的人,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儒者。他不光穷而独善其身,穷也兼念天下。他的诗言他的志,他的歌道他的情。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悲天悯人的情怀,自始至终,在他的作品中汹涌流淌,不因艰难有所更改,不因年迈而有所减少。他对理想的坚守,对家国的情感,成为一道不多见的人文景观,供后人景仰。

    杜甫的诗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或读本中多有编选,这些诗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把浅近些的放在小学,艰深些的放在初中与高中。这种编排方式科学合理,可是单个赏析杜诗显得零碎。并且,小学只停留在会读会背的层面,初中也只会应对考试中的默写,大多也不深入赏析。高中具备了一定的赏析能力了,就可以把学生学过的所有杜诗依据一定的逻辑顺序重新编排,并整体赏析,这样会对杜甫有个相对整体而清晰的认识。

    因教材版本不同,所选杜诗稍有不同。笔者仅就人教版教材及读本中出现的二十二首杜甫诗,从主旨方面作以梳理和探究。

    1.《望岳》体现了他青年时期昂扬的激情。

    公元736年,作者刚刚参加完进士考试,结果不第。但这没有太影响诗人的自信和乐观。其父杜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一边赴兖州省亲,一边漫游齐赵。此诗《望岳》就写于这个时期,这首诗首句一问,引出五句描写两句感想。此诗满溢着诗人的豪情,他想象自己傲立绝顶而小天下的情景。这里的“岳”,一如他的美政思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实诗人可望而不可即,这也为他一生的愁苦埋下了伏笔。

    2.《羌村三首(其三)》《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抒发了诗人的深沉的忧民之思。

    公元757年,房琯被罢相时,杜甫时任左拾遗,他为房琯上书,触怒唐肃宗。被放还羌村,其间写下三首诗,第三首《羌村三首(其三)》通过写邻人与诗人的对话,点明世事艰难,以及对时事的忧虑和对百姓的怜悯。

    以正直敢言立身行事的杜甫,在公元759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上任途中暮投石壕村,夜里亲见吏卒捉人征兵,最终竟把老妇人抓去服役。此诗《石壕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慨和遭受苦难人民的同情。

    已经弃官的杜甫公元760年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好不容易才建起了一座茅屋,但第二年八月的一天,大风突至,茅飞渡江,又有顽童捣乱。屋顶少茅覆盖,全家在冷雨中度过难捱的一夜。但《茅屋为秋风所破》中的诗人推己及人,只要天下的寒士们有结实稳固的住处,自己死了都愿意。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他对寒士们的关怀。

    3.《月夜》《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家人无限的思念。

    公元756年,肃宗在灵武登基,杜甫即从鄜州的羌村投奔肃宗。途遇安史之乱的叛军,被押解到长安。前途未卜有家难回,诗人满怀愁绪,写下《月夜》,诗人借月抒情,表达对妻子儿女们的思念。

    公元759年,河南山东两地处于安史之乱的战火中,杜甫的几个弟弟正流落其间。战乱时抵万金的家书也不知寄向何方,且彼此离散天各一方,不知生死。诗人借此诗《月夜忆舍弟》抒发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4.《春望》《阁夜》《江南逢李龟年》传达出诗人感时伤世的忧思。

    公元756年杜甫被叛军押至长安,因官小而未被囚禁,稍有走动的自由。次年诗人登高一望,亲见了京师长安城的荒败,想到人民四处颠沛流离,亲人彼此不知死生,自己逐渐老迈,悲从中来创作了《春望》,此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忧思。

    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西阁之上,看到悲凉的冬景,听到“野哭千家”和“夷歌数处”又想到自己沦落天涯而写下《阁夜》,此诗自然地流露出为时代为世道的感伤和无奈。

    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江南的落花时节遇到了京城知名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回想起这位名人安史之乱前经常出入皇宫和王侯将相之家,如今竟然流落江南民间,这种感慨促使诗人创作了《江南逢李龟年》,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痛惜之感。

    5.《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写出了诗人在草堂短暂的快乐。

    公元760年,远离叛乱区身心俱疲的杜甫住进了成都的西郭草堂,就如颠簸于波涛中的小船终于驶进了平静的港湾。又值春暖花开,难得诗人悠闲的踱在花丛中,她看到被繁花压低的枝头,看到翻飞的蝴蝶,听到莺鸟娇啼,少有的自在弥漫周身,诗人用《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自己少有的闲适和愉快。

    公元761年春,诗人已经在草堂居住一年多了,他把自己当成农人,参与耕种,与农民一起稼穑。劳动加深了他对雨水的理解,及时的无声的可爱的春雨,感动了诗人,他用这首《春夜喜雨》抒发自己见到了久违的春雨时的喜悦。

    公元763年正月,诗人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标志着安史之乱结束,诗人喜极而泣,禁不住内心的狂喜,顾不得文人的矜持,不顾一切,要放歌要纵酒。人们脸上都是喜悦,美好的生活又将回来。诗人立即畅想回家的计划,大概此时是诗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公元763年,朋友严武向朝廷举荐诗人做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加之安史之乱已被平定,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诗人创作了《绝句》,诗中色彩鲜明格调清新富有生机的景色,强化着这种快感,让诗人陶醉,但也勾起了积压已久的乡愁。

    6.《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表达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公元746或747年,杜甫在一个春日,想念李白时写下了《春日忆李白》。在诗人心目中,李白的思想卓尔不群,诗歌成就首屈一指,文字又清新俊逸,让自己十分仰慕。想象二人天各一方彼此思念,期待再次相聚谈论詩文。

    公元759年秋,诗人睹秋风思李白而创作了《天末怀李白》,遇赦的他如今如何?远隔山水,所捎书信他能接到吗?把李白的冤屈和屈原相联系,诗人对他的遭遇愤愤不平。全诗表达杜甫对李白的思念、牵挂。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