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孙延利


摘要:美术素质教育是高校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艺术修养、开阔艺术视野,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美术素质教育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目前我国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课程设置简单、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美术素质教育只有找准切入点,精心规划和组织教学,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使美育发挥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完美人格,适应当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美术素质教育;公共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8)01-0180-004
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的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作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质教育能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艺术修养、开阔艺术视野,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完美人格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公共素质教育的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开设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美术素质教育能发挥德育效应
美术素质教育对于人的精神建设和人格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序论中阐述美术与大的经典有同样的功劳, 美育在社会上起“明劝戒, 著升沉”“成教化, 助人伦”等作用, 即认为美术是德育和智育的辅助工具或者说是辅助方式。美育在社会上起到了陶冶情操和心灵的作用。《易经》中的“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即以文明化之,美育能提升道德、 陶冶性情,鲁迅也论述过“美育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2]。诸多观点皆说明,高校美术素质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性情、心灵,继而能促进其良好思想道德发展、高尚情操的培养,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美术素质教育能发挥德育效应。
(二)美术素质教育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奈斯比特曾说:“我们周围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文关怀的情愫。”[3]“富裕的信息经济社会一旦形成,人们便需要借助艺术来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4]诚然,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当经济与精神发展不平衡时,更需要美术素质教育来传递人道精神,否则社会发展便会出现畸形现象;加之,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学的招生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生存竞争日趋激烈,有知识、有学历、有想法的学生很多,而有文化、有教养、有行动的学生少见,竞争会使得少见的人脱颖而出,机遇和挑战说明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注重美术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完美人格培养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诉求。
(三)美术素质教育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
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而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使得教育更多关注人才知识传授,忽视人文精神培育;注重人才专业化教育,忽略学生兴趣培养,当前的大学更像职业学校、技术学校,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体现不出来。教育面对的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只有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才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新兴趣点,才会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美术素质教育是多元且整合的,它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增加学生的艺术科学理论知识,丰富其艺术文化素养,同时也能训练其艺术思维。美术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科学与人文知识,它是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教育,所以它应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现状
(一)管理体制
公共美术素质教育作用的实现需要管理体制的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公共美术素质教育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类(见表1):第一,隶属教学机构,此类课程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实现;第二,隶属行政机构,此类课程主要是通过一些课外艺术活动完成相应学分。
(二)课程设置
公共美术素质课程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公共美术素质教育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类(见表2):第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具体美术课程,根据学生选修状况开设相应课程;第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艺术体育类课程,根据开设课程院系的状况,制定开设具体美术课程。
(三)师资队伍
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依靠教师。教育部文件规定“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1]以安徽省为例,调查得知:艺术教师最多的学校比例仅为0.09%,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有些学校尚无专职美术教师,主要依靠校外兼职美术教师开展本校的公共美术素质教育工作。同时,美术素质教育基本属于边缘学科,因此对教师本身的学历要求不高,大部分美术教师都只有本科学历。以安徽省为例调查样本中,本科学历与研究生学历的比例约为8∶2。此外,学校忽视公共美术教师的培养,基本上没有学校组织公共美术教师外出进修。
(四)考核方式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公共美术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修读性质中都是选修课,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的选修课考核方式都比较相近,主要是以终结性評价为主,过程性考核主要是集中于学生课堂的出勤状况。终结性评价又以论文、试卷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的应试教育印记较深,不能反映出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综合素养。
三、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重视力度不够, 管理体制不顺
教育部虽然规定高校应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但各高校在实施中仍存在“理论上重视,实践上轻视”“专注学科专业教育,忽视全面素质提高”的现象。在一些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作用与功能甚至被曲解为单一的校园文化活动。
从机构设置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隶属于人文科学学院、学生处,人文科学学院在整个学校不受重视,自主发展的空间很小,在职称申报、队伍建设、业绩考核、学科发展等方面,都受到制约,而且作为学校的非职能部门的二级学院要开展全校性的美术素质教育活动,在协调和组织等方面困难较多;学生处开展的美术素质教育活动基本上是实践活动,学生得不到美育理论知识的提升。
(二)课程设置简单,教学质量不高
素质教育课程在修读性质上多为选修课,主要是根据开课院系的师资状况设置相应课程以供学生选修,开课院系往往设置的课程比较简单,供选择的课程也较少,这样会导致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因没有专任教师上课而无法开设,有专任教师上课的课程学生兴趣不高,或是课程名称吸引学生,上课内容却让学生倍感失望。
同时,美术素质教育授课的对象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此类课程往往由于是非本专业的课程,课时少、学分低,无助于就业,选修不及格的话,可以选择其他课程重修。部分学生对此课程不重视,造成教学上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较差,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公
专职教师队伍综合文化素质单一,结构不合理。普通高等美术素质教育的教师大多是美术绘画专业的教师,美术教师比较注重技能的传授,缺少美术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
公共美术素质教育投入大,需要学校投入经费,给予政策、条件上的支持才能发展,但是效果却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基于眼前利益,公共美术素质教育在很多高校得不到重视与理解,在一些学校处于边缘状态,从而导致缺乏独立的教师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政策倾斜,公共美术素质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量、教学质量考核和其他学科专业一样,申报教研、科研项目又困难重重,教师的艺术指导以及艺术实践工作得不到承认。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美术教师的积极性, 制约了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滞后,考核方式单一
调查发现,多数高校美术素质课程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展示图片资料或以放幻灯片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得学生对美术鉴赏停留在简单欣赏的低层面上,长久以往,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出现 “人在课堂心在外”的现象,这就使得该门课程不能达到在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中所应发挥的作用。
课程结束时,教师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阐述对某一美术作品或画家的认识,只要交了作业皆可通过该门课程,修得相应的学分。这种考核方式也容易使得学生为了修到学分,从网络媒体上随意摘抄文章,以应付课程考核,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毫无意义。
四、改善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明确管理机制,提供体制支持
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以便提供体制支持。只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制,才能对公共美术素质教育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组织,如,有了体制支持,就有经费与精力建立美术作品展览馆,展览馆可以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这样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其自信心与成就感;对常规的美术教学活动进行督促和评估。让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使公共美术素质教育得以发挥作用。
(二)完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普通高等院校美术素质教育理论,要在现有基础上完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1.注重美术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融合性
美术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融合性,即深挖美术作品的内涵,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文学、美学、历史、哲学等的内容。如,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加入中外美术史知识的教育。这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必然趋势,只有实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注意课程开设的时间
美术素质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开设时间上,应先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理论常识、鉴赏和判断美术作品的态度,进而提高感知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多动手,从美术造型要素着手,提高他们艺术修养的知觉能力。
3.注重开设大学生兴趣浓厚的设计与工艺课程
在美术素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开设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诸如设计类课程,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工艺类课程,包括陶艺、纸艺、布艺、雕塑等。这些课程是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也是他们最感兴趣、能学以致用的课程。
(三)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
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提出的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师的要求,很多高校都无法达到。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专兼并行,即教师队伍可以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引进校外的优秀教学资源,聘请一些优秀的校外教师,增设多样化的课程;对于专职教师,高校应构建培训平台,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培训主要强调知识的融合性,即既要提高教师的美术创作经验、美术史论知识,同时还应培训教师一定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可引进竞争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如,学校应为公共美术素质教育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向。比如,职称评定方面、工作量计算方面等,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快速成长。
(四)探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美术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除了通过讲授方式向学生介绍美术知识外,还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从而加深其对艺术的理解、感染和熏陶。并且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使其能够展现自己,激发创造力。
在美术理论知识方面,除了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外,还可通过举办主题讲座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发展和美术本质的认识。如,举办地域绘画风格差异、不同绘画材料特点、东西方美术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讲座。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专业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美术学术氛围和环境。
在美术实践活动方面,还应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有运用美术知识的平台。常见方式是组建美术社团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校园活动,如,举办绘画展、书法展、动漫展等活动,形成良好的美术氛围。
(五)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公共美术素质教育要引起学生的重视,还必须改革考核方式。传统公共美术素质教育在理论知识类课程中采用论文考核方式,倾向实践类课程通常采用作品考核方式。不管哪种考核方式,随意性大,且常出现学生之间互相代画的作弊现象,缺乏检验效果。介于此,可建立以默写、想象、创作为主的考试模式,考核方式尝试采用“默写命题式”。如在油画课程结束后考核可命题为:默写麦田里的少女,黄色调,时间六小时,半开纸。学生要完成这样一张考试作业,需他动用色彩、结构等知识,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努力研究、探讨美术规律、技能,将有力改变学生不动脑筋、抄袭模仿、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状态。
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是健全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需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强人才人文素养教育,才能保持社会健康发展。作为人文素养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素质教育,应在高校公共教育课程中不断加强力度和广度,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公共美术素质教育应在正确审美观的引导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对美的欣赏、理解和创造能力,并通过美术素质拓展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深刻体验,逐渐形成正確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284/201001/80347.html.
[2]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73.
[3]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面[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84:102.
[4]让·拉特利尔.2000 年大趋势[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71.
(责任编辑 清 风)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