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睡觉了

    李青

    缘? 起

    说起琪琪(化名),认识他的老师都有点苦笑:集体活动中思维活跃但喜欢插话,老师的话音还没有落,他就接嘴了;运动的时候,会带头和小朋友追追打打;午睡的时候,每天即便老师坐在他旁边,他也能趁机咬被角、挠墙壁。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在问他:“琪琪,你能不能吃饭时不玩?”“你不要趴在地上,好吗?”“你可以睡觉了吗?能不能躺好?”“琪琪,趴在地上脏,你快起来好不好?”“琪琪,你好好坐下来玩可以不?”但不管是强硬还是请求的语气,好像都没有什么成效。我们不禁反思:是不是换种评价方式,会有效果呢?于是,我们又做了一些尝试。

    事件

    今天午睡的时候,琪琪又在那里翻来覆去,一会儿弄弄被子,一会儿又抬头看看别的小朋友。见此情景,我坐到他旁边去,对他说:“琪琪的眼睛真漂亮,现在要是闭上了肯定更好看。”于是他把眼睛闭上了,不过时不时在偷看我。我看看手表,对他说:“你已经有3分钟没有睁开眼睛动了,下次肯定能坚持5分钟。”他听完,果然动得少了。过了一会儿,他又睁开眼睛看看,拉住被子角想放在嘴巴里。我说道:“真的坚持了5分钟呢!”“好像已经有7分钟了,小被子也准备休息了。”他放下被子,又闭上了眼睛。我就安静地坐在旁边,偶尔轻拍他的后背,提醒他我还在,就这样,20分钟过去了,琪琪睡着了!但是,第二天,我没有坐在边上,一切又恢复了老样子。

    “琪琪,我们来一个约定好不好?”

    “什么约定啊?”

    “每天你讲一件自己觉得自己很棒的事情给我听,好不好?我相信每天都有的!”

    第一天:“老师,今天我睡觉了!”“哇,这是一个好消息。能自己睡觉是很大的一个进步,值得表扬,来,击个掌吧,耶!”

    第二天:我刚走进教室,琪琪就自豪地告诉我:“今天吃饭,我是小组第一名,我是小组长。”“有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小组长是什么心情呢?”“很高兴!”“下次接着努力好不好?”“好!”他点点头。

    第三天:琪琪中午没有睡觉,看到我进去也没精打采。我走过去,蹲下来对他说:“今天没睡着,老师有点点小失望,不过没关系,我们明天争取睡着好吗?今天可以讲讲别的事情,我相信肯定有!”他想了想,从他的小抽屉盒里拿出了一张画,对我说:“这是我画的!”“嗯,画面很丰满,而且这里的线条很流畅,涂色也很均匀,很不错的一幅画啊!”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第四天、第五天,琪琪都睡着了,也和我分享了另外的小事件。

    之后的一天,集体活动时,每个小朋友要做一顶手工帽,我拿出手工纸,对琪琪说:“这个你很擅长,肯定折得好!”活动开始了,他坐得比以往都端正,而且我介绍活动内容的时候他都没有插话。做好了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就开始装饰,用勾线笔画了三角形线条,然后对我说:“老师,这个帽子我要做成生日帽,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了!”“哇,这是一个好主意,那你得把帽子保护好,等会儿自由活动的时候还可以打扮得更漂亮一些!”他点点头,把帽子小心翼翼地放在小抽屉里。

    反思

    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孩子,真的很考验老师。尤其是当孩子屡劝不听、故态复萌时,容易情绪失控。这时往往就会质问:“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怎么就记不住?”但实际上,这样的话语对琪琪的改变毫无用处。在“激励性教师评价”的行动研究中,我不断吸收激励性评价的知识,不断对自己的评价行为进行调整。比如,上述案例中,我从开始激励幼儿的坚持和付出,到日常培养幼儿积极自我评价的意识,再能积极认可幼儿的表现并持续充满期待。我也反思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善于识别无意中给幼儿贴的标签。在“你能不能吃饭时不要玩”“你可以不趴在地上吗”这些句式的问话中,其实反而会让他贴上“我就是这个样子”的标签。为此,我们要换一种和幼儿的沟通方式,把这些有形无形的标签去掉。

    其次,教师要坚信并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当我们被孩子有时气糊涂时,作为老师还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给自己一种积极的暗示:他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被隐藏了;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此,当琪琪不断给我制造麻烦时,我还是相信他,并鼓励他,“相信每天都会有很棒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于是,我们的约定也就这样开始了。

    再次,教师要持续对幼儿表达期待,持续对其进行激励。幼儿行为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过程。于是,在第一次激励事件取得短期效果,但是效果并没有立竿见影时,我并不气馁,而是通过与他的“师幼约定”,持续关注、激励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看到了琪琪的变化。

    专家点评

    师幼约定中的激励视角

    文|华东师范大学? ? ?韩春红

    这是一例通过持续认可和期待从而去标签化的激励案例。

    首先,教师有去标签化的自觉和毅力。教师敏锐地觉察出了自己有意无意中给幼儿贴上的标签,尝试用激励性评价对幼儿进行去标签化。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相信每名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发光。终于,幼儿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闪耀出自己的光芒。

    其次,教师尝试了“认可和期待的无限循环”模式,即提出期待、积极认可、继续提出下一个期待、再积极认可……幼儿不断将教师的积极认可转化为对自我的认可,同时激发自身内在的向上向善的动机;从教师的期待中,获取前进的方向。如通过“这个你很擅长,肯定折得好”表达认可和期待,到通过“哇,这是一个好主意,那你得把帽子保护好了,等会儿自由活动的時候还可以打扮得更漂亮一些”表达下一步的认可和期待,给了幼儿无穷的前进动力。

    再次,教师需要一颗“平常心”。教师尊重幼儿行为发展的规律,耐心等待幼儿行为的改变,并不会因为短期的不见成效而气馁。教师相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去标签化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慢慢“抽丝”,培养幼儿积极的行为。同时,教师的“平常心”也包括和幼儿交心,不把自己当圣人。这样让幼儿体会到教师对他满满期待的同时,也让幼儿了解到他的“故态复萌”让教师期待落空、适度失望。而教师可以在适度失望中,提出新的期待,让幼儿珍惜教师的期待,获取更大的前进动力。

    最后,“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力”应成为教师持续认可和期待的最终努力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认可和期待,最终要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评价;教师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最终要转化为幼儿发现自我的闪光点。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