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俗主题活动之我见

    吴文雅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展和传承。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将民俗定义为:由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有效机制,是文化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子。

    南京是十朝都会,文化底蕴深厚,可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南京的民俗南北交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特征,故有“南风北俗萃于一城”之说。但是,现代传媒的普及与发展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主流价值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民俗文化成为边缘性文化,传承体系受到冲击。可喜的是,近年来,民俗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南京白局开始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秦淮灯会逐年火爆,人们的饭桌上开始怀念起传统的秦淮小吃……

    我园将民俗作为主题活动并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民俗为依托,从幼儿的生活环境及经验水平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借助环境、材料等各类教育资源,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具有本土特征的民俗内容,师生共同建构一系列围绕主题的预设和生成活动。在开展民俗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价值取向,以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三条线索的本土民俗内容为载体,通过幼儿园、班级、工作坊三条路径实施开展,探索并开发出一系列民俗主题活动,如秦淮灯会主题活动、十二生肖主题活动、金陵水八仙主题活动、端午节庆主题活动等。

    幼儿园主题活动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家园、社区等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容。如果将这些资源引入幼儿园主题活动,一定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周围环境中的各类民俗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加以开发和利用,创造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教育内容,同时顺应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我们旨在幼儿园进行民俗主题活动的尝试,带领幼儿走进生活,了解身边的民俗,为民俗的传承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一、传承民俗主题活动的传统文化

    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保存和继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正确理解,这就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就是保存并继承人类的文化,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产生了文化,文化作为人类的意义符号系统,一方面解释人的思维与行为,另一方面指导人的思维与行为传承符号体系。文化传承最直接的载体是人,人正是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塑造的。教育的过程就是完成人类文化的传承,同时实现人的塑造。这就是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间的重要关联。

    (一)文化传承对幼儿园课程的引领

    我们在摸索中发现,以“文化传承”为目标的系列课程活动更好地提升了园本课程的理念,实现了对园本课程的深化和拓展,以及对园本课程的创新和突破,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幼儿园课程的新发展。

    (二)文化传承对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我们通过在幼儿园阶段开展民俗主题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教师在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以实现文化传承为目标,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开发出一系列民俗主题活动。幼儿通过观赏、触碰和操作激发主动学习的好奇心,积极发现和探索,并参与到主题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在了解民俗、关注民俗中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获得鲜活的经验,并让这些经验不断生长、拓展和延续。

    二、挖掘民俗主题活动的研究内容

    民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丰富幼儿园民俗主题活动内容。然而,当前对幼儿园民俗资源的开发研究多集中在民间工艺上,研究内容比较单一,因此,我园以民俗资源为载体,对幼儿园课程开发进行尝试和探索,使民俗主题活动内容更加充实,纬度更加多元化,丰富和发展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发的教育理论体系。

    (一)梳理民俗内容,明确研究主题

    民俗是一种民间的非书面的传承文化,其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傳统文化,但其根脉一直延伸到当前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民众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和变化。民俗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物质民俗,包括衣饰、居屋、乡村生活、劳力之生产、器具等;第二类是精神民俗,包括方言、民间智慧、艺术等;第三类是社会民俗,包括家族、社团等。

    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环境及经验水平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具有本土特征的民俗内容。我们按照民俗的分类,将民俗主题活动的内容划分成三大类:第一是物质民俗主题活动,即以衣、食、住、行等为主题开展的活动;第二是精神民俗主题活动,即以民间文学、艺术等为主题开展的活动;第三是社会民俗主题活动,即以节庆、人生礼俗等为主题开展的活动。通过这样的划分,教师在进行主题选择时能够有所依托,同时有助于形成主题课程的分类,便于梳理资料。

    我们根据民俗主题活动的三个类别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在每个类别的内容选择上,从幼儿的需求和年龄特征出发,寻找幼儿感兴趣并符合其年龄段的民俗内容进行探索。例如,在物质民俗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秦淮小吃”“金陵水八仙”“霓裳制衣坊”“城门城墙”等活动;在精神民俗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民间故事——十二生肖”“大闹天宫”“有趣的京剧”“民间游戏”等活动;在社会民俗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我出生啦”“老鼠嫁女”“新年节庆”“元宵节庆”“端午节庆”等活动。在我们的多年研究下,我园民俗主题活动内容正逐步丰富。(见图1)

    (二)借助“思维导图”,拓展研究思路

    针对一个合适的民俗主题,充分挖掘其自身价值,是主题活动得以丰富的关键。在内容研究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主题生成的重要方式。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一种思维工具,由英国的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发明,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思维能力,直观快速地把握一个概念体系,理清思维脉络,并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我们将思维导图引入民俗主题的规划中,教师、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头脑风暴,绘制主题思维导图,从中寻找适合本班幼儿的研究点,拓展教师的思维,丰富主题内容,同时也可以观察幼儿对主题是否感兴趣,判断研究主题中的相关活动是否适合幼儿。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