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力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和执行力培养

    【摘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然很突出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提升就业力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各高校不二的选择。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力,可以充分发挥“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课程的应有作用。文章着力探讨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课程的开发思路。

    【关键词】就业力;职业价值观;执行力;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课程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2-0089-02

    【收稿日期】2013-09-2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道德课程开发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淑桢(1970-),女,黑龙江依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1.当前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的现实迫切需要进行相关课程的改革

    就业力,是指个人经过学习过程,能够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这个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力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国家把大学生的就业力作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高职生就业力要素中,除专业技能要素外,职业价值观和执行力是非技能要素中的两个关键要素。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力的“知”的要素,它可以决定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对职业的情感、态度、意志乃至行为;执行力是近年来企业界火热的话题,是对每一个人有所作为的能力要求。高职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明显的欠缺。

    (1)职业价值观模糊,职业方向不明确

    一是职业目标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工作,能干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二是就业期望值高。大多数学生就业预期远高于社会现有水平,与社会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三是奉献精神较差。总想要得到什么,不想能够付出什么;奉献意识明显薄弱,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倾向。四是功利心理突出。很多学生往往对就业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条件极为关注。五是职业诚信缺失。他们虽然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待遇不好就另谋他处,多数毕业生普遍存在这种“骑驴找马”、“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缺乏敬业精神。

    (2)职业素养欠缺,执行力缺失

    执行力是指贯彻战略的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主要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任务完成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即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即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即经营能力。高职院校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大多数毕业生将走向企业。但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发现,高职生执行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眼里没事;不会做事;做事马虎草率、不善沟通、不遵守规则、不会合作;做事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等等。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执行力关系到他们的就业能力,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问题。因此,亟待通过课程开发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理解力和执行力。

    2.课程改革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帮助学生寻求职业可持续发展

    品德是人才的重要标准,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十分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务实、进取精神;是否认同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否诚实可信、严谨认真等等。但很多学生生缺乏职业素养,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很少从集体利益出发,在应聘时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知识和礼貌;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一脚踩几条船。一些学生在实际中过于偏重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而忽视了职业职责、内在品质、良好人际关系积累等。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做事,不注重做人。常以表面的经验、职位作为下一步发展的基础,没有把能力和人品作为坚实的台阶。所以用人单位注重考察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品德素养,不少学生往往跌倒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上。

    本课程改革主要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与执行力提升作为重点,帮助高职生端正职业价值取向和改变“光说不练”“动口不动手”的陋习,全面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明确课程目标

    本着“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设计思路,梳理出以下课程目标:第一,学习职业、职业观和职业价值观基本知识,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树立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观及职业价值观。第二,知道理想的意义及实现理想的途径;认识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第三,熟悉职业道德基本含义、基本规范;掌握职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加强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第四,学会职业交往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初步培养师徒、同事、上下级交往能力;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第五,学会职业形象的要求及设计,提高职业形象意识,掌握职业礼仪的具体操作规则。第六,了解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关系,学会认同企业文化,尽早实现职业角色转换。

    2.设计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职业意识的构成。树立职业意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及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第二,职业价值观的作用。高职生应树立怎样的职业价值观。第三,职业理想在人生中的地位。高职生的职业理想如何同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第四,职场规则。对于初涉职场的高职毕业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与岗位适应,遵守职场规则。第五,职业操守的内容。恪守职业操守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如何提高服从力和执行力。第六,职业交往的层次及技巧。如何处理新时期的师徒关系、同事关系及上下级关系。第七,职业形象的辩证法。良好的职业形象包含的要素,如何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第八,企业文化的认同是职业人的入场券。如何提升企业文化的认同意识,如何尽快与企业融合。第九,“职业商数”的构成。如何提高职业商数,实现跨越式发展。

    3.出版教材

    2012年,根据课程开发的需要,出版了教材。教材突出实践活动特色,设置“职场格言”、“章内要点”、“理论研讨”、“实践活动探究”、“职业测试”、“教学反馈”等板块,以职场软实力提升为主线,重点放在学生职业价值观养成、职业道德操守实践、执行力提升方面。教材的使用对课程教学起到了针对性十分强的辅助作用。

    4.设计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程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根据专业人数分组。具体教学采取研讨、辩论、演讲、漫谈、现场演示、角色表演、形象展示等实施方式。实施过程总体采取六步工作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本课程的实施基本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的递进性、可迁移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过程的工学结合性、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成果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在总结反馈时学生都感到受益匪浅。

    5.探索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改革后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课程考核,主要侧重对学生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主要评价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还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技能进行考核;平时考查和素质考查相结合。通过参加辩论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素质拓展训练等体验式活动,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内容的感悟和理解及实际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静.构建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新思路[J].机械职业教育,2011,(11):50-52,55.

    [2]崔晓虎.浅析新课改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完善[J].成人教育,2011,(11):101-102.

    [3]郭伟,邢思萍.专业化视角下成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成人教育,2010,(3):45-46.

    [4]何冬怡.关于在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一些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5):102-103.

    [5]石明忱.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职业道德》课程开发浅谈[J].职业技术,2011,(9):62.

    (编辑/樊霄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