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在航运监管中的需求和应用模式研究
文捷+周丹+耿雄飞
摘 要:本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水运交通行业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和应用模式,研究移动互联网在水运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探索提升我国水运交通领域的监管效率的可行策略。总结当前航运监管中对智能终端的需求情况,针对航道管理人员、船主等航运相关人员在业务上遇到的难点,梳理出智能终端在航运监管中的主要应用模式。
关键词:智能终端;航运监管;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U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3-0046-02
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3G/4G网络的普及,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新型智能终端引发的媒体变革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越摩尔定律的产业周期,服务、终端、流量呈现爆炸性增长,并且不断向 ICT 其它领域延伸。
水运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分支,信息化建设也存在很大的发展机遇。探讨新形势下水运交通行业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和应用模式,研究移动互联网在水运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探索提升我国水运交通领域的监管效率的可行策略。本研究将总结出当前航运监管中对智能终端的需求情况,针对航道管理人员、船主等航运相关人员在业务上遇到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梳理出智能终端在航运监管中的主要应用模式。
1 背景情况
1.1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政务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全球3G和4G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移动数据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在政务应用方面,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在线政府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通过线上渠道来提供,公众对便捷、低成本、高效的公共服務的期待也会不断提升,进一步凸显政府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强化服务意识、精准识别公共需求、以及深化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间合作,是未来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的主要工作方向。在交通水运领域,为了有效提高水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公众服务,拓展智能终端的应用范围,开发优质的服务应用将成为下一步主管部门的一个扩展方向。
1.2 航道监管手段单一,技术力量亟待提升
2015年6月1日21时约32分,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东方之星”号客轮由南京开往重庆,当航行至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长江大马洲水道(长江中游航道里程300.8千米处)时翻沉,造成442人死亡。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是一起由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伴有下击暴流)带来的强风暴雨袭击导致的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
通过对此类事件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航道监管中仍然存在手段和技术落后、信息的获取和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因此,提高水运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使用新技术开发功能更齐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变得十分必要。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也为智能终端应用于水运监管提供了条件。
1.3 通信网络全面覆盖,基础设施条件齐备
近年来,我国在AIS系统、VTS系统等岸基监管系统上进行了持续投入,截止到2015年,我国实现了全国沿海以及内河四级以上航道AIS信号的无缝覆盖,并实现了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与现有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互通互联。沿海和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已成为我国水路运输重要的数字化、信息化平台,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权益维护、航运发展、水域环境保护及航运反恐和港口安保等方面。随着国内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智能终端的创造了非常好的应用环境。
2 智能终端在航运监管中需求分析
2.1航道监管需求分析
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航道管理和养护是实现水路运输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重要保证。过去十多年的时间,全国航道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航道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水运和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1万公里,等级航道6.64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21万公里;电子航道图、航标遥测遥报系统、水位遥测遥保系统等在航运监管中推广应用。然而,现有的管理系统都是基于PC端设备来完成的,在便捷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现场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航道设施的最新消息并对设施设置、检查、养护等信息现场登记,增加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监控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借助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专用智能设备等),通过开发与现有数字航道系统协调一致的应用程序,使手持智能终端可以广泛应用于航道管理的最前线,这不仅有利于设施的现场维护和管理,而且可以对各种情况下的航道现场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提高航道管理的水平。
2.2海事监管需求分析
在海事现有监管体系中,使用的船载AIS终端,给船舶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安全性还不高,关键在于不具备便捷、高效等特点,无法满足随时随地在智能终端上使用的需求,当前船舶用户利用率不高。
(1)规费征缴功能。随着海事监管模式改革,签证逐步取消,船舶不用到现场办理进出港手续,给船舶港务费、货物港建费征收带来新的挑战。目前,还没有有效缴费渠道能方便船舶无须离船、不到现场就能办理缴费。通过利用智能终端,实现远程电子缴费,能够极大的提升管理效率。
(2)航次信息自动采集。目前,一些船舶不使用船载AIS终端录入航次信息功能,致使目的港、出发港、预计抵达时间等航次信息在监管中根本无法获取。船载AIS终端输入数据繁琐,人机操作界面复杂,造成AIS功能开发、利用率不高。通过开发简单易用的应用程序,能够避免人机操作繁琐等问题。
(3)即时通信。现有船载终端能实现海事管理部门单向与船舶短信通信,但通信成本较高,且相关系统不具备船船之间、船岸之间、船舶与及海事主管部门之间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即时通信,即不方便船舶业务咨询办理,也不方便海事监管、服务及应急工作开展。因此,利用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功能,能够有效的解决沟通难题。
(4)方便使用。目前,船载终端普遍被固定在船舶驾驶台使用,没有移动智能终端使用方便,灵活性差。现有AIS及基于AIS有关系统对于船舶来说操作繁琐,加之政策性的引导、督促力度不强,造成利用率不高。加速推动智能终端的运用和基础网络的覆盖,能够极大的方便船舶用户使用。
3 智能终端在航道监管中主要应用模式
3.1航道监管应用模式研究
智能终端要在航运管理中的得到应用,必须是航运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可实时收集航运监控设施的状态。智能终端由于自身易于携带、普及广泛,在海外作业管理或用电不方便的地方,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智能终端在航道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航道监控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在地图上显示所有监控设施的基本信息、动态信息,查询和显示监控设施的详细信息。通过智能终端,基层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航道相关信息。
(2)航道监控设备的现場管理。主要包括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监控设备设计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修改抛放位置。当我们需要在某处放置航标或其它的航道监控设施时,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实时监控。
(3)航道巡查工作的现场管理。航道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需要对航道设施进行养护和维护,使用智能终端可以及时记录养护和维护的过程,包括损坏信息登记,养护记录、维修更换记录等。
(4)现场取证管理。航道管理人员在日常巡航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损害航道管理设施的人或事,在现场就可以使用手持智能终端通过照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来保留证据。
(5)信息推送服务。通过信息推送服务,可以及时收到航道监控设施的报警信息、单位通知、工作安排等,实现航道信息的广播服务。
3.2海事监管应用模式研究
(1)电子申报缴费。研发电子申报和移动支付功能,船舶进出港申报缴费通过智能终端输入始发港、目的港,配员、载货情况等与规费征缴与安全管理关键信息,即可完成取消签证后的有关数据采集工作。智能终端根据录入信息及船舶位置等客观信息进行计算和判断,需交费的船舶通过电子支付实现缴费。
(2)智能监管。智能终端对不同船舶类型的船舶以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同一种类型船舶不同状态也以不同符号进行标记,智能终端对船舶的标记信息,所有使用智能终端的用户都可见。船舶标记便于监管查看缴费情况,掌握安全状态,也便于船舶之间相互识别、避让。
(3)数据共享。智能终端需要切实打破海事数据壁垒,实现船检系统、登记系统、AIS系统、船舶动态系统、行政处罚系统等系统数据无缝对接,构建海事大数据。这样,任何船舶以本船船名、船舶识别号、AIS九位码即可快速注册,船舶公司、海事部门及有关单位也可以注册,通过APP能查询有关船舶、船员及公司等基础静态信息,也可查询船舶航次、轨迹等动态信息,还可查询船舶进出港、规费征收、安检违章、行政处罚,船舶登记等信息。
(4)即时通信。目前,移动端网民上网主要是进行即时通信。即时通信基于真实生活生产需要,对网民有较强的使用粘性。智能终端需要开通短信、语音、视频即时通信渠道,构建互连互通大平台,方便海事、船舶、公司、船员及货主等单位之间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 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调查报告
[4]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年)
[5]基于GPRS/GPS/GIS的智能航标监控系统,华南理工大学,2005
本文为基金项目:受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WTI/QH-2014-103
摘 要:本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水运交通行业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和应用模式,研究移动互联网在水运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探索提升我国水运交通领域的监管效率的可行策略。总结当前航运监管中对智能终端的需求情况,针对航道管理人员、船主等航运相关人员在业务上遇到的难点,梳理出智能终端在航运监管中的主要应用模式。
关键词:智能终端;航运监管;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U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3-0046-02
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3G/4G网络的普及,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新型智能终端引发的媒体变革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越摩尔定律的产业周期,服务、终端、流量呈现爆炸性增长,并且不断向 ICT 其它领域延伸。
水运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分支,信息化建设也存在很大的发展机遇。探讨新形势下水运交通行业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和应用模式,研究移动互联网在水运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探索提升我国水运交通领域的监管效率的可行策略。本研究将总结出当前航运监管中对智能终端的需求情况,针对航道管理人员、船主等航运相关人员在业务上遇到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梳理出智能终端在航运监管中的主要应用模式。
1 背景情况
1.1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政务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全球3G和4G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移动数据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在政务应用方面,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在线政府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通过线上渠道来提供,公众对便捷、低成本、高效的公共服務的期待也会不断提升,进一步凸显政府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强化服务意识、精准识别公共需求、以及深化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间合作,是未来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的主要工作方向。在交通水运领域,为了有效提高水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公众服务,拓展智能终端的应用范围,开发优质的服务应用将成为下一步主管部门的一个扩展方向。
1.2 航道监管手段单一,技术力量亟待提升
2015年6月1日21时约32分,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东方之星”号客轮由南京开往重庆,当航行至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长江大马洲水道(长江中游航道里程300.8千米处)时翻沉,造成442人死亡。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是一起由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伴有下击暴流)带来的强风暴雨袭击导致的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
通过对此类事件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航道监管中仍然存在手段和技术落后、信息的获取和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因此,提高水运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使用新技术开发功能更齐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变得十分必要。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也为智能终端应用于水运监管提供了条件。
1.3 通信网络全面覆盖,基础设施条件齐备
近年来,我国在AIS系统、VTS系统等岸基监管系统上进行了持续投入,截止到2015年,我国实现了全国沿海以及内河四级以上航道AIS信号的无缝覆盖,并实现了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与现有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互通互联。沿海和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已成为我国水路运输重要的数字化、信息化平台,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权益维护、航运发展、水域环境保护及航运反恐和港口安保等方面。随着国内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智能终端的创造了非常好的应用环境。
2 智能终端在航运监管中需求分析
2.1航道监管需求分析
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航道管理和养护是实现水路运输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重要保证。过去十多年的时间,全国航道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航道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水运和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1万公里,等级航道6.64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21万公里;电子航道图、航标遥测遥报系统、水位遥测遥保系统等在航运监管中推广应用。然而,现有的管理系统都是基于PC端设备来完成的,在便捷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现场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航道设施的最新消息并对设施设置、检查、养护等信息现场登记,增加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监控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借助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专用智能设备等),通过开发与现有数字航道系统协调一致的应用程序,使手持智能终端可以广泛应用于航道管理的最前线,这不仅有利于设施的现场维护和管理,而且可以对各种情况下的航道现场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提高航道管理的水平。
2.2海事监管需求分析
在海事现有监管体系中,使用的船载AIS终端,给船舶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安全性还不高,关键在于不具备便捷、高效等特点,无法满足随时随地在智能终端上使用的需求,当前船舶用户利用率不高。
(1)规费征缴功能。随着海事监管模式改革,签证逐步取消,船舶不用到现场办理进出港手续,给船舶港务费、货物港建费征收带来新的挑战。目前,还没有有效缴费渠道能方便船舶无须离船、不到现场就能办理缴费。通过利用智能终端,实现远程电子缴费,能够极大的提升管理效率。
(2)航次信息自动采集。目前,一些船舶不使用船载AIS终端录入航次信息功能,致使目的港、出发港、预计抵达时间等航次信息在监管中根本无法获取。船载AIS终端输入数据繁琐,人机操作界面复杂,造成AIS功能开发、利用率不高。通过开发简单易用的应用程序,能够避免人机操作繁琐等问题。
(3)即时通信。现有船载终端能实现海事管理部门单向与船舶短信通信,但通信成本较高,且相关系统不具备船船之间、船岸之间、船舶与及海事主管部门之间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即时通信,即不方便船舶业务咨询办理,也不方便海事监管、服务及应急工作开展。因此,利用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功能,能够有效的解决沟通难题。
(4)方便使用。目前,船载终端普遍被固定在船舶驾驶台使用,没有移动智能终端使用方便,灵活性差。现有AIS及基于AIS有关系统对于船舶来说操作繁琐,加之政策性的引导、督促力度不强,造成利用率不高。加速推动智能终端的运用和基础网络的覆盖,能够极大的方便船舶用户使用。
3 智能终端在航道监管中主要应用模式
3.1航道监管应用模式研究
智能终端要在航运管理中的得到应用,必须是航运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可实时收集航运监控设施的状态。智能终端由于自身易于携带、普及广泛,在海外作业管理或用电不方便的地方,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智能终端在航道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航道监控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在地图上显示所有监控设施的基本信息、动态信息,查询和显示监控设施的详细信息。通过智能终端,基层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航道相关信息。
(2)航道监控设备的现場管理。主要包括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监控设备设计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修改抛放位置。当我们需要在某处放置航标或其它的航道监控设施时,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实时监控。
(3)航道巡查工作的现场管理。航道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需要对航道设施进行养护和维护,使用智能终端可以及时记录养护和维护的过程,包括损坏信息登记,养护记录、维修更换记录等。
(4)现场取证管理。航道管理人员在日常巡航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损害航道管理设施的人或事,在现场就可以使用手持智能终端通过照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来保留证据。
(5)信息推送服务。通过信息推送服务,可以及时收到航道监控设施的报警信息、单位通知、工作安排等,实现航道信息的广播服务。
3.2海事监管应用模式研究
(1)电子申报缴费。研发电子申报和移动支付功能,船舶进出港申报缴费通过智能终端输入始发港、目的港,配员、载货情况等与规费征缴与安全管理关键信息,即可完成取消签证后的有关数据采集工作。智能终端根据录入信息及船舶位置等客观信息进行计算和判断,需交费的船舶通过电子支付实现缴费。
(2)智能监管。智能终端对不同船舶类型的船舶以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同一种类型船舶不同状态也以不同符号进行标记,智能终端对船舶的标记信息,所有使用智能终端的用户都可见。船舶标记便于监管查看缴费情况,掌握安全状态,也便于船舶之间相互识别、避让。
(3)数据共享。智能终端需要切实打破海事数据壁垒,实现船检系统、登记系统、AIS系统、船舶动态系统、行政处罚系统等系统数据无缝对接,构建海事大数据。这样,任何船舶以本船船名、船舶识别号、AIS九位码即可快速注册,船舶公司、海事部门及有关单位也可以注册,通过APP能查询有关船舶、船员及公司等基础静态信息,也可查询船舶航次、轨迹等动态信息,还可查询船舶进出港、规费征收、安检违章、行政处罚,船舶登记等信息。
(4)即时通信。目前,移动端网民上网主要是进行即时通信。即时通信基于真实生活生产需要,对网民有较强的使用粘性。智能终端需要开通短信、语音、视频即时通信渠道,构建互连互通大平台,方便海事、船舶、公司、船员及货主等单位之间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 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调查报告
[4]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年)
[5]基于GPRS/GPS/GIS的智能航标监控系统,华南理工大学,2005
本文为基金项目:受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WTI/QH-2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