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与实践

    李意君

    

    2017年,国务院发布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引起了幼教工作者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不断影响着中国家庭。家长可以为孩子隆重地过万圣节或圣诞节,却平淡地度过了元宵节或端午节。有的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往往片面地将传统文化教育理解为“复古”“读古诗”“看古书”“学古礼”,盲目崇拜、跟风“读经”等,却忽视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求。幼儿园应如何从家庭入手,借助家长的力量,开展适合幼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呢?我园尝试开展相关内容的探索和实践。

    一、引家长:开发家长资源,拓宽园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一)家长助教热起来

    研究之前,我們向全园幼儿家长发放了一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我能行”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家长队伍中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许多家长会包饺子、做汤圆、包粽子、写书法、剪纸、做灯笼、演奏传统乐器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为教师和孩子带来别样的活动内容。

    我们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以班级、年级组或全园活动的方式,让家长积极参与到传统节日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来,在活动中加深幼儿对节日的了解,如节日起源、节日风俗、与节日有关的诗歌等,寓教于乐。

    (二)家长能人融起来

    从助教内容上看,家长的特长多数是一些常见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针对比较稀有的传统文化,如木偶戏、灯笼制作、公共礼仪等,幼儿园需要请专业的人士来园对幼儿进行引导。通过家长的牵线搭桥,我们邀请到了相关专业人士来园开展活动,受到了全园教师和幼儿的一致好评。

    (三)家庭竞赛火起来

    1.家庭棋类比赛:益智

    我园有着悠久的棋文化,包括自行研发的游戏棋、竞技类的五子棋,还有传统的飞行棋、弹子跳棋、中国象棋(暗棋)等。每年的棋类文化节,我们都会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如家长和孩子间的五子棋对弈、班级亲子飞行棋比赛等。亲子互动的形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了棋类对孩子发展的意义,关注孩子棋类活动中的造诣,从而积极主动关注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关注棋类活动对孩子行为礼仪、抗挫折能力培养方面的益处。

    2.家庭传统比赛:健体

    传统优秀文化也包括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跳绳、踢毽子、跳房子、拔河等,不仅具有趣味性和情节性,对幼儿的各项动作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正在逐渐消失。为此,我园借体育运动会契机,专门组织了一次“传统体育游戏”亲子活动,从活动音乐的选择到游戏项目的确定,都紧紧围绕“传统”这一主题。(见表1)

    3.家庭传统展示:养德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研究设置了有趣的礼仪教学课程,如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版块,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好交往、行为习惯、自我服务等多个方面,以便于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的礼仪行为加以巩固。(见表2)

    4.亲子同乐活动:怡情

    天气晴好的休息日,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外出游玩,大手拉小手,尽情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美、乐、趣。例如,走进宁波博物馆,欣赏宁波的传统文化;走进南塘老街,尽情品尝传统美食;爬上长城,近距离欣赏传统建筑的雄伟;等等。

    (四)家风家训活起来:美德展示

    1.日行一善行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现在的家长大多有着较强的家庭教育意识,能够在家庭中创设浓厚的文化教育环境,孩子可以在家庭教育中习得和巩固多样化的传统礼仪行为习惯。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们逐渐懂得了尊老爱幼,并能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家里的长辈。同时,幼儿不断联系自我服务,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人有礼貌。

    2.家庭美德论坛

    两年一次的家长论坛活动是我园的特色家园活动之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庭美德”。参赛家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向在座的百余位家长诠释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美德传承中的有效策略,这种以家长教家长的方式更能引发彼此的共鸣。我们在论坛中发现,家长们都在家庭美德传承方面下足了功夫,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将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二、导行为:家长助力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策略

    经过与家长一年多的合作,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活动中的责任感,但家长毕竟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幼教训练,他们初次为人父母,一方面借助于书籍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摸索中开展家庭教育。为此,我园教师会经常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应注意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一日生活,教育随行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这在践行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尤为适用。一日生活中,我们会不经意地触碰和聆听到美的艺术,也会品尝到传统美食;在与人交往中,我们会关注传统礼仪行为,时刻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等。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非常强调这方面内容,让家长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对孩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二)情感为先,行为在后

    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感是第一位,先让孩子接纳、喜欢、感受到其中的真、善、美,才能萌发他们行动的意愿。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其所以然,这样具有内驱力的行动力一定会有长期保持的意义。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有吃饭挑食、不吃干净等行为时,家长就通过书籍或故事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及挑食对身体的危害,只有孩子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会自觉地实行“光盘”行动。

    (三)放手行动,注重体验

    根据3~6岁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要采用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并注重他们的亲身体验,避免枯燥地说教。家长带孩子外出参观学习时,应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去宁波慈城做年糕,学习祖辈包粽子,做脸谱,画水墨画,给需要的人让座,等等。在体验这些行为的同时,孩子也从内心真正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及时肯定,多加鼓励

    孩子对优秀文化的认知与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都需要不断地加以正面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不断鼓励孩子获得相关认知经验,及时肯定孩子已有的文明礼仪行为。例如,入离园接送时间,孩子会主动与值班老师问好或再见。在这一环节中,家长应不断地肯定孩子有礼貌的优点,并强化他们正确的问候姿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现在,每到入离园时间,孩子和老师彼此问好成为幼儿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五)树真榜样,共同进步

    我园重视人文环境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社会性行为养成方面,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的真榜样是孩子保持学习持久性的最好方法。这里所说的真榜样,指家长不能光从言语上指导孩子怎么做,而是自己首先要正确地做,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有家长感言:“我在孩子面前不敢不文明,一不小心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孩子就会给我指出来,并告诉我正确的做法。”亲子相互监督的方式让整个家庭越来越文明。

    三、看成效:家长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收获与反思

    虽然我们的研究时间只有一年多,但收获颇丰。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助力下,我园幼儿的语言表述、情感表达、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文明行为的习得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家长和孩子大手牵着小手,也促进了他们自身的不断成长。

    (一)启智、养德、怡情:孩子的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极其广泛,涵盖了五大领域的所有目标。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获得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印染、剪纸等传统手工艺,掌握传统棋类游戏,诵读和演绎传统文学作品,习得传统体育游戏……这些本领丰富了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促进了其可持续发展。

    2.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家长助力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恰好满足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要点。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欣赏不同的传统文化,他们边看边说,边说边做,不亦乐乎。例如,在亲子体验活动中,家长们以“孩子说、家长记录”的方式,将活动过程记录下来。

    大班的名名在爸爸的带领下走进了鄞州非遗馆。参观结束后,她描述当天的活动,并让爸爸记录下来:“走进鄞州非遗馆,我见到了风箱、木砻、斗、蒸笼和箩筐,妈妈告诉我这是以前的人们用的。接着,我进入了展厅,看到一位老爷爷正在木头上雕刻,原来这叫骨木镶嵌,木头上的人物活灵活现,我对老爷爷的手艺感到惊叹。旁边的老奶奶正在刺绣,我走了过去,立刻被刺绣吸引了。老奶奶说:‘小朋友,你也来试一试。可是我不敢,因为我觉得自己肯定绣不好,妈妈和老奶奶都在鼓励我,让我尝试一下。于是,我第一次拿起了针,开始绣的时候总是扎到手,后来渐渐找到了感觉,越绣越喜欢,甚至都忘了时间。突然发现肚子有点儿饿了,刚好爸爸买来赵大有的蒸团,蒸团糯糯的,里面还有甜甜的馅,真好吃。非遗馆之行真有趣!”

    3.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礼仪教育在我园已开展多年,我们积累了许多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礼仪,如分享礼仪、交友礼仪、倾听礼仪、着装礼仪、整理礼仪等;家庭礼仪,如敬老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等;公共礼仪,如乘车礼仪、参观礼仪、聚会礼仪、餐厅礼仪等。在家长和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每天练习相关礼仪行为,养成优秀的传统美德。每当我园接待各级各类活动时,孩子们都能主动积极地扮演起小小礼仪员的角色。

    4.收获了良好的社会交往品质

    家长助力传统文化教育中,需要孩子不断地与人或物进行对话,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勇敢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理解、尊重、谦让、合作、节约等多种社会性学习品质,同时也激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尊重、互助、共赢:家长的成长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能使教育幼儿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达到一致,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共同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我们以尊重、互助、共赢为合作理念,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并延伸至家庭教育中。

    有的家长在亲子活动后感悟到:“生活在城市高楼中的孩子确实已经离传统民俗渐行渐远。年轻的父母在不断引领孩子接触各种文化知识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这个亲子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孩子走入宁静的乡间,远离城市的喧嚣,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这更是一个让孩子自己动手、发挥创意、获得‘成就的平台!”

    还有的妈妈自豪地说:“每次帶孩子外出参加聚会,我都是最自信和幸福的一个,我们家孩子不管在行为习惯还是礼貌待人方面,都远胜于其他孩子,让朋友们都羡慕不已。”

    (三)尚善、和谐、“乐彰”:教师的成长

    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师应该先“做教师,做中国教师,做现代中国教师”。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师的核心素养密切相关。教师的核心素养分为两部分,即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喜爱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将传统文化分享给幼儿;关键能力是指教师文化启蒙的能力,包括文化启蒙的意识、方法等。我园有着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教师们都积极研究幼儿礼仪课程,研发幼儿棋类游戏,学习传统礼仪内容,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活动中,教师们不但收获了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变得更加阳光、积极、自信。

    参考文献

    [1]吴邵萍.家园共同体的建构——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虞永平.生活与幼儿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4]蒋煜.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5(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