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教师成为课程实践研究的主人

    边军

    在红黄蓝幼儿园十五载风雨历程中,课程升级与迭代从未止步。由于全国近500家红黄蓝幼儿园园所之间、教师之间课程管理与实践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新职管理者和教师在保教队伍中占比很重,为了实现普适课程的生本化、师本化、园本化,促进课程的二次建构,提高课程的适宜性,红黄蓝幼儿园教研部携手总部有关部门及各区域示范园,与课程建设同步建立了课程研训体系。课程研训聚焦对科学课程理念、优质课程资源的研究、实践和反思,聚焦具体活动中儿童的学与教师的教,帮助教师少走弯路、学以致用,在成长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让更多的幼儿享受高质量教育。

    经过近4年的探索,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

    围绕专题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不同

    层次教师课程研究的主动性

    对比传统灌输式培训,专题体验式研训打破“你说我听”的培训模式,强调教师在研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系列问题,帮助教师在自主思考、操作体验、合作研究、表达分享中发现、解决问题,内化研训内容。

    围绕研训专题设计适度开放性问题,在研训内容与不同经验背景的教师之间架设了一道沟通的桥梁。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互动,用口头表达、书面记录的方式展示分享小组研讨成果,可以调动不同层次、不同个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削弱教师参与的主动性,或导致活动偏离研训目标,造成研训低效、无效的后果。

    例如,针对幼儿园绘本教学蜻蜓点水、潦草结束的现象,我们与老师展开绘本微主题课程研训。围绕一本本经典绘本共同探讨:该绘本什么地方吸引你,什么地方吸引孩子?它蕴含哪些方面的教育价值,可以設计哪些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对某班幼儿而言,该绘本阅读难点是什么,如何帮助幼儿突破难点?……在课程设计研磨阶段,对这些开放性问题的反复探究引导每位教师将自己的原有经验与绘本、儿童、绘本教学策略有机联系起来,对参考课程方案能进行批判性分析,并提出保留、局部调整或创新设计的想法和理由。

    在研讨中,我们发现,很多开放性问题没有年龄界限,原本给幼儿的设问同样能激发教师思考的兴趣。如在一次绘本课程研训中,我们请老师参考绘本《棒棒天使》,尝试利用有相反词的短句和图画编绘一本《好朋友的相反小书》。《黑黑与白白》《大大与小小》《高高和矮矮》……老师们的作品充满想象,而腼腆内向的苗老师最后悄悄递交的《静静和闹闹》更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触动:静静和闹闹是一对好朋友。静静年龄大、闹闹年龄小;静静比较沉稳、闹闹比较活泼;静静遇事想得多,闹闹遇事想得少。当静静遇到烦恼时,闹闹为他带来了快乐;当闹闹做事马马虎虎时,静静为她考虑得仔仔细细。我为有这样个性的相反朋友感到快乐和幸福!

    从老师们的创作中我们不仅看到他们对绘本教育价值、教学策略的理解,还看到他们人生经验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再现和升华。好的幼儿园课程传递真善美,受益者不仅是孩子,还有所有参与的成人。

    聚焦学与教的核心问题,引导教师走出

    观念误区,学会“以学定教”

    教育活动观摩与研讨是老师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但我们发现,无论是施教教师还是观摩教师,往往在活动计划阶段只思考如何教,不预测幼儿如何学;活动实施阶段只关注预定计划完成与否,忽略幼儿反应,尤其是超出预计的反应;活动结束后缺少对幼儿发展的反思。

    对一些老师而言,“尊重、发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还停留在口头上,“重教轻学”的课程观念和行为习惯严重束缚了其专业成长。为此,我们提出贯穿课程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活动中幼儿有哪些积极主动、有意义的表现,教师对其的支持体现在哪里?活动中幼儿还有哪些行为表现,教师还可以怎样优化指导行为?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反复问、反复思,帮助教师建立新的思维、行为习惯,学会将关注重心由“教”转向“学”,学会观察解读幼儿,以学定教。

    例如,在中班仿编诗歌《雨》的观摩研讨活动中,观摩教师们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孩子们充满童趣和想象的仿编诗句。研讨环节,大家认为郭老师的支持性策略包括诗歌欣赏环节给了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表达、集体分享和交流。但是,大家也发现有部分幼儿仅简单重复诗歌原句,未掌握仿编诗歌的关键经验,郭老师却未做出回应。因此,建议郭老师活动前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下雨天的情景,丰富生活经验,打开思路。郭老师经过反思,对比分析“一课三研”中3个班幼儿的行为表现,认为前两次活动幼儿仿编诗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给幼儿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及填画仿编内容的条件。至于活动前帮助幼儿做相关经验准备,是自己今后特别要加强的。

    可见,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观摩研讨活动能很好地聚焦于幼儿有意义的学习与教师支持性策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借助玩具材料搭建进阶式问题,支持

    教师在合作研究、深度学习中领悟教

    学真谛

    玩具材料是儿童的第三任教师。能否借助玩具材料的投放引发幼儿自主学习,让教师成为孩子的玩伴,在日常工作中边游戏边研究,与孩子共同体验游戏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实现共同成长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与实验园老师和孩子们开展了“慧玩游戏”追踪研究,借助3类经典玩具(Ludo思维拼图、logic建构积木、Dorphon创意积塑)在活动区创设由简单到复杂的游戏情景,支持幼儿以小组、个别的形式开展自主游戏。“最多的欣赏、最少的干预”是教师在“慧玩游戏”中需遵循的指导原则。

    每套玩具在各年龄班都有自由拼组、图纸拼组、创意拼组3大玩法。“自由拼组时你发现组件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拼组方法?”“对照图纸进行拼组时你有哪些发现?”“请介绍你的主题创意拼组作品,在拼组过程中你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随着师生游戏经验的变化、玩具材料组合的变化,这些师幼互动时给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的内涵也在变化。在游戏螺旋式进展中,师生都有了更多机会观察比较、分析预测、迁移运用。

    随着“慧玩游戏”在园所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无论是适应期、发展期还是成熟期教师,其在“慧玩游戏”中指导行为的有效性都远远高于集体教学活动。

    一方面是孩子们游戏主动性、观察力、造型表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教师突破了专业发展的瓶颈,掌握了支持性教学策略,如,活动前通过预操作预测幼儿的反应、有目的地分层投放材料和物化教育目标、注意幼儿游戏前经验的铺垫、给予幼儿充分试误的机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解读幼儿、避免结果导向的评价、借助同伴合作解决挑战性问题等。在师生共同游戏、深度研究和学习中,老师们逐渐体会到了自身教育智慧的增长和幼儿教育职业的魅力。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