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课程教学改革

    王金海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这对社会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如何抓住机遇,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建设,大膽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是我们在新世纪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 中职课程 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进入中职课堂已成为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仍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就势必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整体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建立与自身相符的教学标准,在满足学生整体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市场对各类人才的要求。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培养和人文素养提升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这些目标,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明显跟不上需要。而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中职教育送来了曙光。只有将“互联网+”技术大胆地与中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会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环境,使知识的共享更加方便快捷,使中职课堂焕发无限生机。

    二、“互联网+”对中职课程教学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也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使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面临严峻的挑战。

    1.教师的危机感。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从黑板加粉笔到用电脑制作课件,再到采用投影仪进行教学的教师,又一次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首先对老师的专业素质及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老师要熟悉掌握网络制作的相关技术,能制作科学精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视频。另一方面,老师要适应角色转变,做到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学习。在心理素质方面,可能还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准备,还得面临来自学生的一些新鲜的始料未及的问题。

    2.学生的失望。中职学生的纪律性不强,学习较弱,就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一部分学生已无法接受,课堂上不集中注意力、睡觉等现象屡见不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模式,虽然学生一开始会感觉新鲜一些,但其所包含的知识容量加大,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精力,这时部分学生肯定会由新鲜转为失望,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3.家长的怀疑。许多家长由于生活在农村,且年龄稍大,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只停留在QQ聊天、微信、看新闻的层面。他们不理解“互联网+”,便会产生诸多怀疑,首先怀疑利用“互联网+”技术,老师在黑板上不写不画,只是在网上搜索一些内容,然后点击鼠标在课堂上播放,是不是图清闲、图方便?其次是担心学生跟着老师在网上学习,会不会让学生沉溺网络而耽误学习?

    4.设施的局限。中职课堂要实施“互联网+教学”,原有的许多设施无法满足需要。比如网络带宽缺位或不达标,缺乏微客教室,需要考虑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等等,导致服务器端功能受限无法正常使用,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虚拟教学空间等都无法实现。

    5.模式的陈旧。现有的教学模式都是在课堂上,一位老师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集体统一施教。虽然也讲究因人而异,但与“互联网+”的“点对点”教学管理还有差距。“点对点”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进行线下学习,通过网络反映自己的问题,最后实现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深度融合,减少中间环节,使得因材施教更具体。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

    在中职学科教学中尝试“互联网+”的介入,要做的工作很多。

    1.更新设施。实施“互联网+”介入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搭建校园网络平台,让教师能够通过现代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借助电子公告板批改作业,也让学生主动参与网上的专题讨论,完成作业的提交,就要对学校原有的设施进行升级换代。在此过程中,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可以集中优势财力,分期、分阶段、有计划地投入,确保新投入设施的长期有效性。

    2.转变观念。由于“互联网+”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有机整合不同的多媒体软件、素材和多媒体平台资源,从而建立完善精品化、网络化及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浏览和使用。所以,中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但自身要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更要引领学生积极使用,实现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3.培训师资。“互联网+”模式能否在中职学校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但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学历、职称、年龄等因素参差不齐,推进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和优化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培训计划,选派教师或考察或培训,要走出去取经,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并适应新形势,不至于在“互联网+”的时代潮流中掉队。要从开设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出发点,根据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互联网+教学”能力的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以强带弱,以年轻帮年老的措施,促进全体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要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模式,聘请能工巧匠上讲台,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为“互联网+中职教学”提供人才保障。

    四、“互联网+”介入中职课程教学的原则

    1.以人为本。“互联网+”介入中职教学,所带来的只是教学形式与内容上的重大变革,只是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使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但以人为本的目的要始终坚持,任何时候,人都比技术更重要,不能为方法而方法,一味地强调“互联网+”技术,讲究形式的花哨,离开目标太远,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2.注意学科特点。“互联网+”介入中职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选取适宜的互联网手段,使教学过程悦耳悦目,充满趣味而富有成效。例如汽车电路修理,实践性很强,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复杂的电路图虚拟再现,把整个实践过程形象化,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感受和了解,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3.评价转换原则。“互联网+”介入中职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讲评方式与内容也要随着改变。“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里的每个人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包括教师与学生,也包括家长。在评价的内容上,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教师对信息的组织与整合、通过互联网共享教学成果的程度等多方面指标,教学评价将会更全面更客观。

    4.循序渐进原则。在中职的实际教学中,“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不光老师一时半会不能适应,学生也会出现抵触现象。所以要循序渐进,从思想上的接受到行动上的摸索,有序推进。对于学生,要从教育或就职的前景、社会的需要等多方面着手,使他们慢慢尝试接受,最后变成自觉。

    5.团队协作精神。一些课题或学科涉及的内容可能较复杂,就要求教师要有合作意识,最好是同一专业组的老师都介入,统一认识,分工协作,促使教学科研减少失误,早出成果。

    “互联网+”时代是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已经不可阻挡地正式到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为了满足现代化社会市场对人才的整体需求,中职教学一定要从社会需要出发,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体现中职教育的真正价值。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