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大学生在使用线上教学资源学习存在碎片化学习的问题,使得混合式教学中形成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知识内化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尝试从“教”与“学”的两方面,就如何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碎片化;对策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順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教育教学技术也需要进行变革与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移动终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根据课程、学生、教师的需求,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主要因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自身的优势。

    (一)有助于“金课”的打造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在出了“金课”的概念,提出“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所谓“金课”就是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先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知识,然后再课堂上进一步讲解,最后教师在线下教学时也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手机端的抢答、问卷、讨论、课堂练习等功能展开课堂互动;课后教师可以采用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这种混合式教学使教师可以全程监控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按认识的顺序进行学习,提升了学习的效果,加深了学习的难度。

    (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将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网路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即时通信技术实现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教学平台集成视频会议、聊天工具、讨论系统、邮件系统等功能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后台数据的统计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以此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下课堂教学活动,活跃线下教学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基础,自行调节预习的程度,预习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三)提高教师对教学投入的要求

    混合式教学运用了即时通信技术,学生可以及时与教师就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交流。在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海量迅速传播,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得跟上知识迭代的步伐,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混合式教学不单只关注学生是否坐在教室里,教师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线下教学时就会遇到在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时,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的反馈不一样的情况,教师得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能驾驭整个局面的能力,还要能够迅速回应学生的疑惑并提出能让持不同观点学生比较信服的说法,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认识。这对教师专业素养以及教学组织能力的要求比以前更高,无疑也将增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同时进行教学,难免会存在两种渠道在教学中的衔接问题。由于线上学习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中断,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并无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一)碎片化学习,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不少学者对碎片化学习进行了研究,这种学习方式有利有弊,但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而言还是弊端更突出。祝智庭认为学习碎片化更大程度肇始于信息碎片化,进而带来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空间碎片化、媒体碎片化、关系碎片化、思维碎片化、体验碎片化等问题[5];李平认为碎片化学习,即指学习者通过对被分割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特点是“短、平、快”[6]。

    碎片化学习由于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得到有效的连接,学习时间比较随意,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学习后给人有似懂非懂的感觉。教师在线下教学时,为了拓展学习的深度,可能讲课的难度会超出课前布置的线上学习的内容,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步伐,产生线上线下学习脱节的问题,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构建理论知识体系。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活动同时进行,多渠道的学习,使学生疲于应付各种任务,对于学习不够投入的学生而言,真正的收获有限,影响学习效果。

    (二)大量碎片化信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为了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有用性,线上教学资源内容的呈现形式不断多样化,有微视频、动画、图片和超链接等形式,这些形式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快节奏,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但在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的跳转中,教师直接给出各种信息引出的结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都属于被动的接受,导致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有可能使学生只记住导出知识点的引用新闻、动画等内容,而对知识点本身掌握不到位。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对学生的冲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浅表层次,无法形成对知识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认知,深度思考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无法深入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被动式学习,不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

    所谓知识内化就是课本的知识经过学生的认知活动,重新组合转变成其内部的知识,将学生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知识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即实现知识结构向认识结构的转化。

    线上线下教学同时开展,信息量大、任务重、要求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已经被消磨殆尽,学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分散的,对于基础薄弱、能力不强和求知欲不高的学生来说,很难及时把所学知识和以前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知识框架。碎片化学习的知识输入无法形成整体的知识输出,不利于将知识转化成学生内在素质以及能力的一部分。

    三、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对策

    混合式教学不是将传统教学内容简单变成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搬到线上,也不是将线上的内容在线下再重复一遍,而是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在“线下”开展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线上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线下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是促使学生实现深入学习的推进器。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中无论是“线上”和“线下”教学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习的逻辑顺序,建设而教学资源,实现“教师教授为主”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转变。在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尽量减少知识的碎片化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1)根据知识掌握的深浅程度程度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体现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在教学资源的建设时充分考虑不同的需求。在每个章节知识进行介绍时,可根据知识掌握深浅程度,设置基础版和加强版的学习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对于选择加强版模块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形式的鼓励,如加分等,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有效引导,并做出相应的线下教学设计,减少线下教学内容拓展面太广,学生抓不住重点,跟不上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2)每个知识点之间增加相互关联的内容。任何科学知识都具有自己的结构,它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为避免线上教学资源的碎片化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碎片化的问题,可以在每个章节前根据学习的逻辑顺序,增加承上启下的线上教学内容。同时在线下教学时,教师应更强调知识点之间关联的归纳、总结,把整门课程知识点的串联起来,让学生理解这个章节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3)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只有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化,才能提高内化知识的价值,而这需要建立合理地知识体系。针对碎片化的知识输入,要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消化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完成,可以在每个章节最后安排学生提交绘制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在课程结束前完成整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图,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渐构建理论知识体系。

    (二)增加线上线下教学互动环节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海洋中,学生每天也都可以接收到各种新鲜资讯,如果不善于学习,将会被各种信息裹挟着前行,无法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更无法形成创新。通过增加教学互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

    (1)对政热点新闻进行讨论分析。教师通过每天关注时事新闻,收集与课程内容重要知识点相关的资讯,此外教师还可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资讯与关注的焦点通过线上的交流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分析讨论新闻现象后面深层的原因。相比与传统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更喜欢通过互联网的社交平台进行交流,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学生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讨论,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2)组织线下辩论会。辩论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的方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可以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这不但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也能为教过程留下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教师结合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选择有可辩性的选题,以自由组合或指定的方式确定正方和反方成员后,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经过激烈的辩论和教师的点评,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3)针对性讲解相关练习。无论是随堂测试还是课后作业,对与学生都是具有一定挑战度的,如果教师不进行必要的讲解,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会很好。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时间的限制,往往来不及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混合式教学中的社交平台,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教师可以在线上,选择课余时间集中答疑。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才能使学生在面对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时,能够发掘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并且发现碎片之间的内在关联,建构起知识结构,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

    (1)突出理论知识的有用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这需要教师线下教学设计中进行精心的安排,通过如:讨论、专题讲座、新闻追踪等方式,有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驱动力,从被动学习变為主动学习。

    (2)合理设置学习任务的间隔时间和任务完成难度。目前很多高校大部分课程都进行混合式教学,学生的课业学习压力迅速增加,为了避免应付式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除了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消化,还应该合理安排任务的难度。

    (3)创新学习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可以多样化,多维度进行考查,不局限于书面考试。如学生可就本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收集相关的最新信息,制作成PPT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或完成并公开发表论文等方式。这些都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琳.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分析与教学应对[J].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2019(04):53-57.

    [2]陈淑华.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课堂应对碎片化学习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20,015:225-226.

    [3]魏武华,罗雅过,侯敏,高晓宁,朱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时代,2020(3):88-89.

    [4]王洪岭,邓小娟.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实践探索——以《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33-234.

    [5]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6]李平.微时代:满足碎片化学习需要的微课设计与创作——以“李平现代文学欣赏”系列微课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4(2):13-19.

    作者简介:陈婷(1977—),女,广西南宁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