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的实现路径

    刘勇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消费水平日益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但也面临着服务型消费品、中高端产品及公共品供给不足,消费环境不良等问题。扩大消费,应有效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推进消费政策供给方式转变,推动消费品和服务转型升级。

    [关键词]扩大消费;消费结构;新消费

    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消费稳定增长。扩大消费既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也可以带动产业升级,进而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消费的价值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引领意义日益彰显。

    1.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消费,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投资、出口、消费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差异化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也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而逐步增强。进入新时代,消费呈现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并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2014年开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开始超过投资和出口,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的高

    位①。可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及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②。

    2.消费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转变,人民由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③。一方面,消费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来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

    “产品的占有,是衡量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使需求得到满足的尺度”④。纵观人类历史,正是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获得质的提升,进而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因此,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以消费的升级来推动。另一方面,消费的目的在本质上也是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真正的消费需要应符合人性、有利于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和巩固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的需要⑤。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⑥。

    3.消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步入了转换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关期,经济发展由增长高速转向发展高质量的阶段,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不断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将会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持续增强,消费能力逐步得到释放,可以进一步助推消费提质升级。作为生产最终目的和动力的消费,其提质升级有助于加速供需两端正向循环,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有效推动需求引领和供给变革相互促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消费的现状

    当下,我国消费市场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消费品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主要表现为消费持续走强和消费升级加快。

    1.消费持续走强

    进入新时代,我国居民消费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0986.9亿元,2014—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1%。

    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同比增长8.4%,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消费率稳步攀升,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达到4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3%,自2012年以来连续6年占比超过50%。2018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76.2%,比2017年提高18.6个百分点,高出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43.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2.消费升级加快

    进入新时代,居民消费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逐步从商品和传统消费日益转向服务和新型消费,彰显个性化多样化的品质消费渐成主流。2018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进入联合国划分的富足区间(20%—30%),这表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整体上已经达到富足水平,对于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比重持续走低,更高层次的医疗健康、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绿色时尚等消费的比重不断升高,成为人民最迫切的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5.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 %。国内旅游收入51278亿元,增长12.3%⑦。

    三、消费面临的挑战

    我国消费领域主要存在服务型消费品、中高端产品及公共品供给不足,消费环境不良等问题,表现如下:

    1.服务型消费品供给不足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但是,服务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滞后程度较高,难以匹配先进制造业生产发展需求。国际经济数据表明,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达到60%以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而生产型服务业占总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在70%左右。而我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7年仅为51.6%,生產型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同年仅为50%,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是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准入门槛过高,市场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决定性作用。另外,服务业发展滞后会带来服务型消费品供给不足,人们对服务型产品和服务的日常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后开始承接大量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这些转移产业极少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也因此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这种产业链格局导致的后果,就是中国制造生产的中高端产品供给明显不足,而低端产品供给则相对过剩,具体表现为低附加值产品多、“老面孔”低端产品多、“大路货”产品多等“三多”现象,高附加值的产品少、新面孔的中高端产品少、名牌产品少等“三少”现象。即便这种“三多三少”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偏差相对较大,难以满足当前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增长需求。造成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主要成因在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以及出口导向战略下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3.公共品供给不足

    公共品供给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消费成长速度与公共品供给也是分不开的。在现阶段的中国,公共品供给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公共品供给规模的不足以及公共品空间分布的失衡。从教育公共品资源来看,我国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人口规模大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发展需求。从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分布稀疏。与此类似的是医疗卫生和保障性住房等公共品供给,这些重要民生领域的公共品供给不足或空间分布不均,导致看病难、住房贵,人们有钱也不敢消费。因此,公共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推动政府部门由“经济建设型”向“有为、有限和服务型”转型,解决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

    4.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消费需求的拓展离不开优良的消费环境。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热情。消费环境不良主要表现在消费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层面。在消费硬环境方面,消费设施建设滞后,消费金融发展相对不足,无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有效衔接。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电商发展起来后,与其相关的物流、仓储、配送设施不足。在消费软环境方面,虚假广告时有存在,价格欺诈现象时有发生,格式化条款使得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在维权时经常会出现举证难、鉴定难和解决难问题。除此之外,社会诚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监管还存在一些疏漏,这些都不利于消费需求的发展。

    四、扩大消费的对策建议

    扩大消费,应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有效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为先导,以推进消费政策供给方式转变、推动消费品和服务转型升级以及扩大公共品供给并优化结构为重要内容,以营造适宜消费的制度环境为补充,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为关键。

    1.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消费结构升级

    以新发展理念精准推进消费结构升级:(1)以创新发展为统领,推动消费支出结构由传统消费模式转向绿色、健康、安全的消费模式。(2)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居民消费价值观念中充分融入生态文明理念,通过观念引导来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3)以协调发展为依托,在增强消费需求发展后劲的同时,加强薄弱领域的消费需求增长,以此来拓宽消费空间。(4)以

    共享发展为基础,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来为消费需求增长提供现实基础。(5)以开放发展为助推,促进消费结构优化满足国内居民对个性消费以及品质品牌的新要求。

    2.有效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

    以新消费为抓手为消费需求增长提供新动力:(1)服务消费方面,推进生活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旅行等服务业的发展。(2)品质消费方面,加快淘汰劣质与落后企业产能,通过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来提升中国制造的國际竞争力。(3)时尚消费方面,以新消费改革为前提,大力推进精细化、个性化、柔性化生产,不断增加具有创新性的高端消费品供给。(4)绿色消费方面,不断加强低碳环保技术研究、生态产品供给以及符合生态发展需求的生产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消费贯穿于节能节水、新能源以及生态农业等领域。(5)信息消费方面,降低电信资费标准,大力发展“互联网+”战略,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并为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推进消费政策供给方式转变

    现阶段推进消费政策供给方式转变,应该改变传统需求管理导向的消费政策供给方式,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进一步考虑消费政策制定。(1)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部门应该着眼于创建和谐的政企关系,理顺与企业的边界,通过政策引导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及自主创新。(2)消费者存在非理性消费心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消费政策制定,应该以鼓励消费者理性、科学和绿色消费为核心,以增加有效供给和完善供给体系为着力点,有效结合财税、信贷、分配以及货币政策来优化消费政策。(3)政府是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公共品供给规模及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总消费需求,尤其是在教育、医疗以及住房等公共品供给层面的“缺位”问题。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公共品供给机制建设,应以扩大公共品供给、优化公共品供给结构为抓手,构建促进消费需求扩张的长效机制。

    4.推动消费品和服务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供给侧面临中高端消费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促进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内向化”成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1)拓展消费品供给领域及供给规模。传统的消费品供给主要集中在与基本生活相关的吃、穿、住、行、用等层面。新时代应该由传统内容向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健康消费、养老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新领域拓展,并提升新消费领域的供给规模。(2)提升消费品供给层次,尤其是对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居民消费层次,对“名、优、特、新”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变化,通过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来推进产品供给的细分化、品牌化、绿色化以及智能化,满足人们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高端化消费需求。(3)增强服务业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居民消费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消费品,而开始追求消费服务的需求满足。所以,在完善传统服务业的同时,还应有选择性地培育发展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行业,进一步放开新兴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通过扩大服务消费领域来满足人们对服务的需求。

    5.扩大公共品供给并优化结构

    作为公共品供给的主要来源,政府部门应致力于由“经济建设型”向“有为、有限和服务型”政府转型,在公共品供给规模、质量以及结构等方面有所作为。(1)财政支出制度转型应该以扩大公共品供给规模为导向。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逐步递减,但目前为止尚未完成支出制度转型。财政对实体经济的干预,致使公共品供给出现不足。因此,当前的财政支出制度变革,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来推动公共品生产。(2)公共品供给结构优化也是扩大公共品供给的重点内容。传统的公共品供给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养老以及就业服务等方面,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后人们对终身教育、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文化产品以及公共交通等民生领域的公共品需求。为此,政府公共支出方向的调整应该围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惠及全体民众的公共品供给体系。

    6.营造适宜消费的制度环境

    治理消费需求不足除了从供给侧发力,还要从制度环境方面着手:(1)放宽市场准入,为消费品供给主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市场上的消费品或服务供给规模和种类。(2)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构筑消费者权益“保护墙”。通过社会诚信体系,惩罚产品质量差的企业,让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受益,倒逼产出品或服务质量提升,增强消费者的市场信心。(3)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主动创造来释放不同类型的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4)进一步完善城乡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广大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人民群众能够消费、敢于消费。

    7.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

    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对高品质的产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消费结构将逐步由“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主导向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⑧。(1)积极发展时尚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品质消费等新兴消费,培育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新兴消费的引领作用;(2)根据新时代产业升级趋势,重点培育文化旅游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增长点,以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及支持发展绿色智能家电等打造中高端消费载体,以产业升级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扩大消费市场潜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构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分享经济等消费新动能、新业态,支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以发展中高端生活型服务业为载体释放中高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8.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1)完善消费能力体系,让居民“有钱消费”。通过完善消费能力体系,为广大居民提供提升收入水平的政策保障,让广大群众“有能力”消费。第一,完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持续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第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国民收入中的劳动者工资收入占比;第三,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三农”的政府投入,增強农民群体的技能水平并提升其收入;第四,实施精准式的扶贫扶助,有针对性地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第五,加快社会保障全覆盖,保障广大居民“敢于”消费。

    (2)完善消费供给体系,让居民“可以消费”。通过供给结构优化来让居民“可以消费”,完善消费品与服务的供给体系是促进消费需求有效增长的关键。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增大消费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并增强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第二,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消费品和服务供给,通过供给结构优化来满足个性化、品牌化、时尚化以及高档化的消费需求;第三,通过关税和市场准入机制改革来扩大全球高质量、高附加值消费品进口,并吸引全球知名品牌的生产企业或服务企业入驻,从而增加国内消费需求;第四,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基于科技创新发展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

    (3)完善消费支撑体系,让居民“放心消费”。适应新时代居民消费提质升级转型的新趋势,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第一,在立法层面加强消费者保护立法,严惩违法行为,加大针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从法制层面为居民消费保驾护航;第二,加快对医疗健康消费、金融消费、新技术和新产品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的保护,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第三,通过市场秩序规范以及消费环境改善来释放消费需求新空间;第四,完善城乡流通网络,拓宽消费渠道,大力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相协同的消费供给模式。

    注释:

    ①数据源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后文若无特殊说明,来源均与此相同。

    ②③⑥⑧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⑤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⑦中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2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王 玉)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