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国贸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

    谢廷宇 于世海

    摘? 要 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必须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要求及新时代。瞄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探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全面分析当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广泛存在的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偏离应用型教学目标、企业参与程度低、教师与教学目标匹配度低等问题,提出构建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具体措施。

    关键词 校外实习基地;“一带一路”倡议;国贸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44?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0-0130-04

    Abstrac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ersonnel training must?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This paper aims at the new requirements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ield practice bases: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are?disconnected from social needs, course system deviates from tea-ching goal, low level of corporate participation and the teacher and the teaching goal match degree is lo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concrete measures of establishing the long-term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Key words off-campus internship bas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special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前言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分工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创”战略的提出,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本科教育“以本为本”新思路,提出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要实现我国从外贸大国到外贸强国的转变,需要培养大量不仅掌握最新的业务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持有相关的高级执业证书的专业人才[1]。经过系统的学习,国贸专业学生一般都掌握了国际贸易的惯例和准则,了解各国产业发展现状,具有相当的国际化视野,但是与企业对具有战略决策、市场分析、商业谈判和管理协调等综合能力人才的要求尚有差距。同时,培养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基础[2]。因此,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夯实实践性人才培养基础的重要支撑? 国际经贸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知识,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准则的国际化商务人才。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是本专业的特色,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需要实习基地的支撑,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能够给学生參与具体工作的机会,对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生就业胜任力提升的必然途径?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和社会有机衔接的桥梁,是理论知识向具体工作延伸的触角,是学生和用人单位需求契合的节点。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客观认识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的差异,了解用人单位对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实习单位,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发展趋势,在教学上进行适当调整。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 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的途径,可以检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双创”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校外实习基地则提供了基础场所。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社会价值的战略性平台? 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为高校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强化校企联系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生产实践与高校科研活动的结合,为企业提供项目咨询、产品开发等服务,或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企业发展。同时,高效的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人才定制化培养,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3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关系到人类福祉的大事业,更是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内,我国势必会加大对外交流合作、投资,依托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经贸人才,高质量的大学教育是关键和基础。

    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历史传统差异大,宗教信仰复杂,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各有不同。这就需要重点解决跨文化冲突的难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强调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研究沿线国家的历史,还要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加强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融合,推动中国传统价值与当地文化融合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兼具政治、法律知识的综合性管理才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巨大差异。推进多边合作,需要在不同的法律框架、政治制度框架下进行,那就需要培养了解当地政治、法律的基本常识,能够有效认识、规避相应的法律、政治风险的国际经贸人才。

    具有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技能的工程、金融和贸易复合型技能? “一带一路”倡议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将会极大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基建、金融、贸易等人才。

    4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国贸专业的定位上普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了凸显办学特色,多数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因此在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投入都非常大,并且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上尚存在不少问题。

    路径依赖制约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及国家战略的与时俱进性? 人才培养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基础性保障的社会工程,保证其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一带一路”倡议的高效推进,需要大量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国家化人才,但当前高校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由于路径依赖和惯性,决定了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都存在较大的稳定性和传承性,难以在短期内完成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在国际经贸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则表现为原有的实习基地多针对一般进出口贸易或加工贸易,尤其侧重于产品的出口贸易,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新型国际经贸人才的需要。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受制于“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设置体系? 由于专业发展历史原因,受制于专业建设理念、经费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足,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特征鲜明。一方面,固有的成见认为经管类等社会科学专业的实习通过建实验室并购买相应的仿真模拟软件就可以较好完成,不必像理工科专业一样注重校外实习和野外实践;另一方面,经管类专业建设经费相较于理工科专业明显偏少,导致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捉襟见肘,发展不足[3]。受制于投入不足,课程的设置上就偏向于理论,规避过多设置实践课程难以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的尴尬。同时,受制于师资能力及课程设置的惯性,对于实践课程的建设和重视程度尚不能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企业深层次参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动力不足,尚处于浅层参与状况

    首先,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上,虽然考虑了企业参与的因素,但是实际操作上企业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程度较低,流于形式,直接导致高校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学与实践环节起不到互相印证、互为补充的作用。

    其次,实践环节的集中安排制度使得其与理论课程的进度失衡,往往是在理论授课结束以后,集中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没有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实施匹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企业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接纳众多的实习生,导致实习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显著[4]。

    最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较低,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担心实习学生能力和经验不足,降低企业效率;

    二是由于外貿类企业的核心资源就是客户,企业担心客户资源等商业机密外泄,危及企业发展;

    三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顾虑,实习学生往往将实习单位视为能力提升的平台,期望获得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提升,为以后跳槽做准备,实习单位并没有因为接纳学生实习而获得企业效益的提升,反而有可能降低企业营运效率;

    四是实习生的管理问题,学校一般采取指派相应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并不是企业通过严格选拔招收的实习生,企业对学生的约束力和约束手段不足;

    五是学生缺乏对实习基地的信赖,期望回报低,归属感缺乏。

    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制约了高校、实习基地、学生深层次互动,导致企业对实习学生管理难度大,高校和企业相互缺乏约束手段,学生浅层次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成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关键性问题。虽然高校和企业在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中取得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未能形成规律性及可操作性的成熟模式。当前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中陷入高校寻找学生实习场所、企业偏重于廉价劳动力获取、学生敷衍的困境,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平台作用的发挥,降低了实习实践教学质量。

    教师知识、能力结构难以适应高质量实习实践教学的需要? 当前,各大高校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千方百计提升科研水平,争取进入研究型大学,即使是地方性本科院校也情绪亢奋,高喊进军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此,一些高校在人才引进上,注重科研能力突出的博士、教授的引进;在内部人才培养上,注重科研能力突出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型教师的发展,造成师资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培养目标不匹配。这种教师选聘制度和趋势,导致很多学校国贸专业存在教外贸实务的教师没有做过外贸,教单证实务的教师没有做过一张真正的外贸单证,教报关的教师都不知道海关基本的办事流程。并因此加剧了师资结构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目标的背离,使得各大高校在“双师型”教师的配备上明显不足[5]。

    为应对此困境,各大高校采取从企业聘请有从业经验人员为兼职教师作为补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缺陷;但是企业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及教育理念、方法与模式等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难以全面发挥其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作用。

    校外实习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不规范? 国家和地方政府尚未有关于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企业和高校的责权利难以明确界定,导致部分企业在合作上缺乏主动性,学校也徘徊于收、放两难的境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可操作性低,难以得到严格执行。多数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都有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考核等都有具体的规定,但是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不够严格。一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只对于校内适用,不具有对企业的约束力。虽然校企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有合约,但是这类合约并不像一般的合约那样对于企业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企业即使没有兑现合同中的事项,考虑到双方合作的长久性等,学校并不会按照合同对其进行追责[6]。另一方面,对校外实习基地的考核流于形式,往往是具体参与实习的部门提交建设报告,说明建设过程及成果,然后学校备案。囿于考核成本及考核数据的可得性,学校往往只对各负责部门提交的纸质报告负责,缺乏实地调研及与企业的面对面沟通,以致考核体系名存实亡。

    2)实习实践的过程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重制度建设,但是制度的执行及保障条件配套不够,在经贸类专业中尤为明显。经贸类专业校外实践大都处于分散状况,难以像理工科专业那样通过具体的工艺、流程或生产线等进行实习,且实习成果亦难以界定。理工科专业可以要求学生做出具体的产品,实现某个实验结果等,而经贸类专业的实习成果难以量化考核、标准化实现。比如在外贸类实践中,学生可能参与了外贸的实务流程,制作了相应的单据,但是最终业绩的体现难以获得准确数据,实习指导教师尤其是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跟踪,而企业配备的导师因公司的管理制度及商业活动机密性等也缺乏提供准确数据的动因,使得最终管理及评价往往依赖实习单位的鉴定结论。

    3)高校和企业缺乏清晰的责、权、利界定。因缺乏国家法律及规章制度的指导,企业与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难以明确界定双方的责、权、利。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划分上,高校负责部分和学校负责部分由于在课程设计上缺乏沟通,往往对接不够;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安全风险责任界定不清,校企都不愿为此承担责任;实习给企业创造的收益分配界定不清晰;实习考核的具体责任归属不明确等。

    5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思路

    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推动国际经贸类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本科院校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需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从主要培养商品出口贸易人才转向国际交流及合作人才的培养,注重商品进出口,尤其是服务和技术进出口及对外投资等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重点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需求,强化相关的人文、社会、政治、法律、宗教等知识的融合。在专业特色培育上,应结合地域特点,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例如:广西、云南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重点培养服务于东南亚及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投融资、国际交流合作的人才;陕西、甘肃、新疆等则可以考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侧重于培养与中亚、东欧等国家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人才[7]。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打破专业壁垒,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国际经贸类学生不仅要掌握国际经贸的基本理论及技能,也要熟悉和了解贸易地理、宗教、法律、政治等社会知识,有条件的高校可考虑开设一些适应地域特色的小语种课程,为深度国际交流培养综合型人才。

    高校和企业深化在实习实践课程体系设置、考核制度确定等方面合作?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不能盲目好高骛远,动辄以国际标准,尤其是以欧美顶尖高校,国内如清华、北大等高校为基准,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盲目跟风。毕竟国内外顶尖高校侧重于理论型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往往定位于研究型、学术型,不一定适合于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要明确区分与这些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的差异化,重点强调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培育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这就需要深化高校与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全面合作,让企业全面深度参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同时基于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接纳能力和培养条件,制定可行的校外实习实践课程,明确实习目标和方式,有针对性解决校外实习存在的弊端。

    政府通过立法介入高校和企业合作,探索企业利益的法律保障?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强调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中政府、高校、企业和行业的协同合作,实现办学模式多元化,建设经费保障和来源渠道多元化,实现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和企业间的有效衔接,从而消除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例如:澳大利亚通过立法,保障企业在满足有益于学生、有利于自身、跟实习课程紧密相关等条件下,可以不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基本权益,提升企业参与实习课程教学的积极性;法国则规定在两个月内的实习免于支付报酬,达到或超过两个月则只需支付最低工资;英国通过推行“国家见习计划”,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鉴于当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弊端,政府需要通过立法或出台地方性规章制度等措施,维护企业利益,提升企业参与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开展项目合作。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为高校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了理想的渠道,校企双方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技术合作,有利于企业吸收高校的研发成果,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也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定制化为企业培养人才。高校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对接,全面把握变革世界中企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即时信息,有针对性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专注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帮助学生提升岗位的适应能力,奠定企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企业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的培训基地,致力于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从而实现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的校企双方实现双赢。

    3)建立校企学术交流常态化机制,增进相互了解。为适应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校企需要将双方学术交流常态化。可以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专家为高校的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学术报告,参与实习教材、大纲、指导书等的编写,参与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参加毕业答辩等具体工作。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这一平台,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参与企业咨询,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持续成长。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联谊会等形式加强双方的联系和沟通,增进感情,促进两者合作关系的长期深入发展。

    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激励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科学评价校外实习基地指标体系,每年定期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评价考核。对优秀的实习基地,在人才输送和合作方面给予一定的激励;而学生培养效果不理想的实习基地,想方设法增强合作效果;经过努力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要进行动态调整,刺激企业增强合作效果。

    6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度认可,中国企业参与程度不断提升,倒逼高校适应新要求,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充分认识到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短板,尤其是实习实践教育的不足,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不断开拓,打造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有着重要意义。将企业专家引入高校实践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共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促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献

    [1]王淑云,刘学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1(13):149-152.

    [2]沈克华.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贸易格局下国贸人才培训服务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3(5):27-37,67.

    [3]周泽炯,马成文.经济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8(3):129-131,136.

    [4]程婷婷,房敏.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共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11):74-77.

    [5]吕红芳,李佳斌.工业4.0背景下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49-51.

    [6]张治国,赵志根,郑永红,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1):139-141.

    [7]赵文报,王凤飞.深化校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的思考:以河北经贸大学资产评估专业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2):94-96.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