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新大学又好又快发展

王智勇

杜林,工学博士,教授。1976年毕业于空军通信学校无线电通信专业,曾于空军通信部队从事无线电通信技术与通信工程工作15年,历任无线电技师、通信参谋、通信工程师。分别于1986年和1991年在北方交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3月~1990年7月于英国Exeter(埃克塞特)大学从事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学科领域为信息与信号处理。1993年和1995年晋升副教授、教授。1991年~1993年,任北方交通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信号检测研究室主任、外事处处长。1996年~2000年任铁道部教育卫生司高教处处长、科技教育司高教处处长。2000年~2003年任北方交通大学副校长,2001年兼任研究生院院长。2003年5月起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
新世纪初,为进一步优化首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提高首都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满足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人才配置的需要,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决定。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准筹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4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扎实推进并努力完成了大学筹建任务。教育部于2008年3月27日印发通知,同意正式设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日前,记者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如何通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动新大学又好又快发展等问题,采访了该校校长杜林。
记者:请您谈谈贵校作为一所合并组建的新大学,所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杜林:作为一所合并组建的新大学,既面临各种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总体来说,新大学的发展机遇主要有:建设新大学为我校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和需求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我国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目标为我校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首都教育国际化、举办2008 奥运会等为我校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新大学的发展建设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首都高等教育普及化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大学建设对我校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市管高校,北京市对我校为首都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抓住用好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谋划好新大学的发展。主要包括:定规划、创途径、找资源和做特色。定规划,就是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确定新大学的发展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必须综合考虑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创途径,就是要重视发展途径的选择和创新,明确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实施规划;找资源,就是要争取政府投入和政策资源,寻求社会支持;做特色,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记者:请问贵校在大力推进新大学内涵发展中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杜林:新大学筹建期间,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调整、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等方面大力推进新大学内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师资工作领导小组,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确定了以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引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筹建期间,学校高级职称人数增加了22%,博士学位人员增加了3倍。通过筹建,专任教师的年龄、学历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生师比更趋合理。
第二,紧密围绕服务首都经济建设本科专业,突出行业特色,服务社会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整合原两校19个系、部、中心,成立了9个学院、1个教学部、1个中心,完成了学院设置与学科专业调整工作;二是本科专业新增了47.6%,拓宽了本科专业设置的覆盖面,优化了本科人才培养专业结构;三是通过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稳定普通本科生培养规模、停招高职生和控制成人高等教育规模,使学校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得到优化。
第三,确定了以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为重点,面向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持和进一步发挥在行业特别是在国防军工领域的科研特色与优势,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方针和“抓横促纵,抓大带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建设基地,快速发展”的科技工作思路。筹建期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达到历史最好成绩。一是共获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科技奖励2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省部级和行业科技奖励一等奖两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0项、软件著作专利权42项;发表论文2,610篇,进入三大检索论文339篇;科研总经费14,480.9万元,实到科研总经费9,439.9万元。二是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项目——“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标志着我校科学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三是以知识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为特色的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学科群,成为北京市哲学社科研究基地,使我校北京市级科研基地数达到3个。
第四,以构建工管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目标,在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学位点申报、学科整合与学科体系建设、学术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使学校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达到19个,覆盖了工、管、经、理、法等学科领域。二是新增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取得突破。三是新增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其中一级学科点1个、二级学科点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点达到12个,比筹建前增加了1倍。四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兼职博士生导师,分别比大学筹建前增加两倍和1倍。
第五,坚持质量第一的意识,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努力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筹建期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两项;积极利用北京市教委和市财政局支持的专项经费进行了品牌专业、实验室、精品课程、图书资料等本科教学基础建设,着力改善本科教学条件;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显著。
记者:请问,贵校落实新校区选址及建设资金的进展情况怎样?
杜林:新大学筹建期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广泛调研、选址论证、选址审批和推进立项4个阶段,学校新校区最终确定在昌平新城沙河组团西北部地区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南侧,规划用地1,226亩,其中建设用地755亩,校舍建设面积40.28万平方米。新校区建设资金以学校现有校区置换为主,不足部分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解决。
作为北京市2006年重点推进前期工作项目,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已经完成规划选址论证的各项审批手续,进入工程立项、土地预审程序。已经完成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及评选和对现有校区土地与资产评估、控规设计等工作,正在加速进行现有校区土地证办理、新校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设计招标准备、单体建筑需求调研等工作。
记者:作为一所合并组建的新大学,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请问贵校在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杜林: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大学办学理念和个性的体现,而且也是新大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在推进新大学实质性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推进校园文化融合与建设,努力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摆在突出的位置。
学校一是结合开展“新大学,新形象”校风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凝练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凝聚大学精神,提升大学形象,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筹建期间,通过广泛讨论、深入研究,全校师生员工形成共识,确定了新大学的校训——“勤以为学,信以立身”。同时,对全校各个校区的主要教学场所进行校园文化设计,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和学府氛围。二是抓住奥运机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以“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为主题,以“服务社区、贡献北京”为切入点,形成了“菜单式”志愿服务特色,推进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向经常化发展,努力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三是加强校园与社会的交流和互动,使校园文化富有时代感和社会性。通过“大学生社区挂职锻炼”、“志愿服务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象。四是以红五月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宿舍文化节、“一二·九”科技节为平台,以文化艺术、社会实践、身心健康、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广泛开展了“名人有约”、“文化星期三”、“名人名师讲坛”等系列讲座以及“院士论坛”、“与企业家面对面”、“本科生基金资助项目”等活动,大力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营造学生科技创新环境,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拓展空间。
记者:请您谈谈贵校今后在推进新大学全面协调发展方面的主要思路。
杜林:新大学正式成立后,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积极谋划,努力形成内涵发展与外延建设、软件与硬件建设紧密结合并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以新大学正式成立为新起点,继续深化内涵建设。一是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学科布局调整和优化整合工作,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和效益。认真组织冲击博士点和新增硕士点的建设和申报准备工作,力争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力争在更多的优势特色领域取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力争获得MBA专业学位授予权。二是积极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逐步形成有利于优化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结构,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人事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三是通过政策导向和专项经费支持,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氛围,继续深入开展科研工作,力争在科研经费、承担国家攻关项目、争取国家级科技奖励等方面再上新的台阶。
第二,以实施“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以教学评建工作为载体,全面深化教学评建工作,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以新校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满足学校办学与发展需要的新校区,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办学空间和物质保证。
第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以学院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院活力,形成学校宏观管理与评估监控、学院为基础的工作格局。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干部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按照科学、民主、依法办学与管理的要求,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五,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培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信息化与各学科专业的渗透与融合,加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突出、更鲜明。
第六,紧密结合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为师生员工多办实事、办好实事。妥善处理内部矛盾,切实维护和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生活环境及和谐氛围,大力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责任编辑:包和春]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