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关键经验
王岚 刘璐 杨平
过去,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都特别善于组织和策划一些有趣的活动,总是挖空心思地把精力放在设计更新颖的活动形式上,反而很少反思:活动中孩子们究竟发展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教师行为在支持、促进着孩子的发展?
如何让幼儿在园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成为幼儿经验重组和改造的过程,都快乐而有意义,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问题。美国著名的“高瞻课程”中提出了58条关键经验,作为教师观察幼儿和实施课程的依据。那么在我国,在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主题活动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关键经验呢?本土化的关键经验有哪些?如何支持我园幼儿关键经验的发展呢?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开始了对主题活动进行“慢镜头”式的追踪和分析,带着“放大镜”去观察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去捕捉教师那些巧妙而不着痕迹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具体以大班主题活动“食物科学家”为例。
从“健康意识”到“健康行为”
9月的第1周,大二班的许多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观看了电视节目《开学健康第一课》。节目中,一个关于饮料的科学小试验,在早来园的谈话中,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原来果汁根本不是水果榨出来的啊。”“我以后可不敢喝饮料了。”老师们组织孩子讨论: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很多孩子回答:“我再也不想喝饮料了。”老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呢?”“我觉得饮料对身体不好。”哦,原来,孩子们知道了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已经有初步的健康意识。
可每天的进餐环节仍然存在不少挑食现象,在家庭中幼儿爱吃零食也依然让家长头疼。怎样才能以此为契机,促进孩子们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呢?就这样,一个关于“食物科学家”的主题活动开始在老师的头脑中酝酿……
生活中,我们都能做到健康饮食吗?最初,我们通过“我最喜爱的食物大调查”发现,幼儿普遍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一定的健康常识。
◆? 保健医小课堂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可真多:巧克力、棒棒糖、薯片、汉堡……但是,这些食物可以多吃吗?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邀请保健医李老师来到班级中,给孩子们讲解“营养膳食宝塔”。
根据李老师的介绍,我们把喜欢吃的这些食物分类,“巧克力属于甜食,玉米属于五谷杂粮,薯片属于高油脂食物”。原来,汉堡里的“炸鸡块”也是可以吃的,只是要注意不能过量,更不能只吃鸡块而不吃汉堡里的面包和蔬菜!
听完李老师的介绍,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胡萝卜对眼睛有好处”“木耳吃了不咳嗽”“一天一苹果,医生不找我”……小朋友原来已经知道这么多关于蔬菜的小秘密,也非常愿意和别人分享。
考虑到第一天的分享时间不够长,第二天,我们继续请孩子们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最爱吃的一种蔬菜,进行了一次专门的“蔬菜小讲堂”活动。结果,青椒、香菇、西红柿、豆角、南瓜等十几种对身体有好处的蔬菜都被介绍了。
幼儿经验分析:调查结果体现的是孩子们的经验,其中也包括一些粗浅的健康意识、初步的健康知识。
教师支持策略:如何将孩子们之前对饮料实验的思考迁移到其他食物上,思考日常饮食对生活的影响,知道更多饮食均衡的知识,完成从健康意识到健康知识的转化?提问依然是引导幼儿思考的关键。对于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是由教师发出的倡议。当然,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科学地回答,但这种思考是有意义的。同时,为了把抛给孩子的球再接回来,老师们调动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与孩子们发生连接——保健医的讲解使得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健康饮食的知识。搜集后的分享,能够有效发挥同伴的力量,强化了班级中讨论饮食健康的氛圍,进一步促进了健康意识的发展。
◆? 娃娃自助餐
不久,传来了幼儿园又要举行幼儿自助餐的消息,小朋友们可兴奋了。这时,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自己取餐,应该怎么选呢?”小朋友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次应该按照膳食营养宝塔来搭配食物!”“要多吃粗粮。”“要营养均衡。”老师们心里也有点犯嘀咕:“看你们说得好听,自助餐那天看看行动再说吧!”
到了吃自助餐的那天,老师们出乎意料地看到好多小朋友和原来相比有了巨大的进步。比如,童童以前特别不爱吃肥肉,可这次闭着眼睛,把肥肉咽下去;楚瑜以前从来不吃香菇,当他听到嘟嘟介绍完香菇以后,也开始尝试吃香菇;统统以前最不爱吃西红柿,现在他却说“西红柿是我的最爱”。老师们都在第一时间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晚离园时,还当着孩子们的面,向家长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在家继续坚持下去。
老师们及时肯定了孩子们主动拿取粗粮的行为,鼓励孩子们把吃过的粗粮画下来,贴在了班中的膳食宝塔上。有了这次的经验,老师们趁热打铁,在以后的每次进餐前,都请小朋友来介绍今天所吃的蔬菜的营养,剩菜的情况也大大减少了。
幼儿经验分析:这一次,我们真正看到了孩子们在行为上的改变——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有健康、均衡饮食的意识,知道食物营养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这些正是大班孩子在“良好生活习惯”维度上一系列重要的关键经验。
教师支持策略:教师在自助餐前的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给孩子们积极的提醒和暗示。而在进餐过程中的细心观察和及时强化,更加有效地帮助幼儿实现了行为的转变。
从“愿意交谈”到“生动表达”
“食物小讲堂”上,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举手,愿意向别人介绍蔬菜知识。但是,老师们也发现,大部分孩子讲述时不够连贯、有序,即便个别家长做了小海报辅助,但大部分孩子的讲述还不够吸引人,需要老师多次补充和引导。主题活动中发展的关键经验应该是丰富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有所提升呢?
◆? 一园青菜成了精
老师们找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投放在了图书区。由于近期关于蔬菜的活动比较多,孩子们一眼便发现了这本绘本。绘本封面上的蔬菜有着夸张的动作和生动的表情,蔬菜“成精”后“冲锋打斗”的故事情节也赚足了孩子们的眼球。
接着,老师组织孩子们坐在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本由民间童谣创编的故事。童谣的韵律和幽默的拟人化用词,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教师朗读后,与幼儿一起阅读画面,分析内容,讨论书中的细节,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比如,说到“绿头萝卜称大王”“歪嘴葫芦放大炮”等语句时,老师邀请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蔬菜的神态。老师进一步提问“葫芦和大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全班孩子都对这首童谣十分喜爱,老师们便在图书区提供了不同版本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并投放了秋季收获的各种农作物作为表演道具。孩子们利用区域游戏时间,与同伴共同讨论、创编情节,模仿和表演故事,大大增加了口语表达的机会,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与生动性。
幼儿经验分析:前期,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集体共读中,孩子们有机会用动作和自己的语言来表现故事。后期,活动区里的讲、演和创编故事,是孩子们运用自己新习得的动词、句式等语言要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表达的主动与自信。
教师支持策略:老师们在活动区里投放农作物,提供时间、场地与材料的支持,创设了一个能激发幼儿表达兴趣的语言环境;教师通过生动地朗读儿歌、启发提问、解释说明,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表现。
◆? 蔬菜大讲堂
考虑到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的,老师启发孩子们:我们知道这么多健康知识,可以介绍给谁呢?孩子们最后都同意:最需要这些知识的就是弟弟妹妹们,我们要举办一个“蔬菜大讲堂”!
因为有了前期经验,孩子们很快确定了自己要介绍的蔬菜。但是,怎样才能讲得好呢?孩子们想出了多种形式:绘画、表演等。“要在家练习,多说几遍。”“要带上动作和表情。”“要大声。”……
第二天早来园的时间,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海报,兴致勃勃地拉着弟弟妹妹介绍,从一开始的不好意思、介绍时的不连贯,到渐渐放开,主动拉着送完小朋友的家长连贯地介绍自己爱吃的蔬菜。
幼儿经验分析:经过前期的准备,孩子们对于介绍蔬菜有了足够的经验,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因此,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能够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支持策略: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发出了倡议,为幼儿运用语言提供了真实、有意义的机会与环境。
◆? 录音高手
活动后的讨论中,孩子们在回顾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彤彤说:“有的小朋友着急走,都没有认真听我介绍。”统统提议:“可以把要说的话变成一个二维码贴在海报上,叔叔阿姨用手机一扫,就可以听了。”
这是个好主意!同时,也为孩子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地说完介绍词。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有的小朋友在家錄制了几十遍。晨晨说:“录音的时候,我觉得就像我们打怪兽一样,要像奥特曼一样不放弃,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努力,最后才能打败怪兽。”妈妈感动地和老师分享这个细节,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坚持赞叹不已。
经过录音的挑战,孩子们介绍起来更加清楚、流畅、自信了。趁热打铁,老师们还鼓励小朋友参加学前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宝宝讲故事”活动,录制自己喜欢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幼儿经验分析: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众人面前清晰、流畅、完整地介绍,更在准备录音的过程中,表现出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积极的学习品质。对应《指南》中语言领域的“倾听与表达”方面的“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我们总结出相关的关键经验: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教师支持策略:组织幼儿对经验进行反思,是引发幼儿深入学习的关键。对于积极的学习品质的肯定和鼓励,以及为他们创设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更为孩子们带来成功感和自信心。
关键经验如同“方向盘”,指引着主题活动开展的方向,以确保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关键经验也成为教师反思的“抓手”,可以使反思紧紧围绕幼儿的发展,使老师们对教与学的过程理解得更加清晰,也更有意识地调控和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课题的引领下,实践的脚步还在继续。关键经验”的理念如何在我园的课程框架下发挥作用,幼儿关键经验的发展如何与主题活动共生共融,是我们继续探索的方向。在这条道路上,幼儿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与幼儿园课程建构,将在“关键经验”的研究中三位一体地同步进行。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下本研究专项课题《主题活动中幼儿关键经验与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BEB16092)课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