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地方高校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在分析湘西州的人才现状的基础上,以湘西职院农村人才培养为例,对武陵山区地方高校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取得的成绩进行探讨,并对进一步完善湘西职院农村人才培训模式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为武陵山区农村扶贫攻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武陵山区;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2-0062-03

    【收稿日期】2013-10-15

    【基金项目】“湖南省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研究”,课题批准号为XJK012CCG004,课题主持人:彭继顺

    【作者简介】彭继顺(1976-),男,湖南吉首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人才培训。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西北边陲,与湖北、重庆、贵州三省市接壤,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2年)》,我省被纳入规划的就有37个县(区、市),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2011年11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启动,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我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以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武陵山区农村扶贫攻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人才培养则是当前扶贫攻坚的首要问题。

    一、湘西州农村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湘西州的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农民致富的发展路子还不多,特别是农村人才匮乏、数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均匀、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农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比较低,缺乏就业和创业的技术本领。因而,应着重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培养,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尤其是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直接服务于农村的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为切实弄清农村人才的现状,掌握农村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情况,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湘西职院)课题组成员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有关乡镇进行了专题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课题组成员讨论得出武陵山区农村人才需求情况。就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未来我州农村迫切需要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型和能工巧匠型人才。

    1.现在的农村机械化生产普及率逐步提高,需要大量操作员,很多操作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安全意识淡薄,要加大操作员的培训力度。

    2.建筑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加大,从事农村建筑的人员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培养一定数量的懂技术、会操作的建筑技术人员十分必要。

    3.农村产业合作社培训落后,有的虽然成立了合作社,但不知道如何合理管理和运作,缺乏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营销人员,缺少培训学习,影响到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很多县成立了种养殖方面的合作社,总体处于初级阶段,运作水平不高,规模较小,带动力不强。

    4.农村产业经过最近几年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种植业、养殖业、深加工业等和生产经营小区,虽然经营者掌握了一般的种植、养殖技术,但是生产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品种、模式等还缺乏技术和设备,总体来讲,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疫病防控技术及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需要社会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指在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服务的各类人才,主要包括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文体艺术人才、村级金融保险员、村组管理干部、农村社区民政人才等。

    6.农村青壮年基本上都以外出打工为主,由于对国家实施的各种培训政策知之不多,参加短期培训也不太积极,觉得学不到本事还要耽误精力、时间,不如直接打工赚钱见效快。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有的虽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但学习的热情反而很高,所以培训年龄限制应尽量放宽。

    7.有的正在创业的规模种养户,由于忙于经营,对培训期望值也不是很高,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难以领会和掌握,主要还得靠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技术。认为学习培训是好事,学与不学肯定不一样,但时间一长就受不了,时间短了等于没学,效果不佳,经营与培训的关系难以协调。如果培训时能学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内容,有培训人员现场指导,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性一定会提高。

    二、湘西职院的支撑条件

    湘西职院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职院校。近年来,形成了以工业、种植为优势,工、农、文、理多学科并举发展的办学格局,特别是在民族旅游、民族特色、生物技术、种植业、畜牧业、农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学院系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十大示范基地之一和全国青年创业培训基地。学院已形成了职业教育为主、地方推荐培养和短期技术培训为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面向西部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西部,服务农村,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国家提供的扶贫资金以及《湖南省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等诸多政策,充分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这些条件都为湘西职院开展农村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保障。

    三、湘西职院对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培养模式按照培养对象学习特点的不同分成学历教育、集中培训和就地办学三种模式。三种培养模式的教学工作全部由湘西职院承担。

    1.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湖南电大联合办学,利用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展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依靠州组织部组织招生,开办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和农业设施技术等四个专业。从2009年开始每年招收一批学员,至2013年已完成945人的培训任务。

    2.在原有短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在湘西自治州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州劳动局的“阳光工程”、州移民局的“移民培训计划”和州民政局“退伍军人培训计划”等集中培训工作。如根据省农业厅的培训安排,经与州、县农业局协商,自2011年10月开始,每年利用湘西职院教学资源,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完成一批农民创业培训任务,分为种植和养殖两个方向,集中培训20天,面向8县市,培训已达300人。

    3.湘西职院对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和培训时间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校企结合、就地办学、农闲培训、农忙实践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假期、农闲,甚至利用晚上时间为自治州各地区免费提供计算机培训、家政培训、烹饪培训、驾驶培训等等。

    四、湘西职院在农村人才培养中取得的成绩

    五年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累计招生943人,现毕业202人,目前在籍大学生741人。通过实施该计划,共有331名学员进入基层干部队伍,其中5名学员进入後镇领导班子,11名学员考取公务员,295名学员进入村五大主干,使我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在湘西大地生根开花,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有效地促进了湘西州地方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年来,以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的农民创业培训,培养了相当一批科技致富能手,他们为我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学生已经在当地的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了带头效应,对当地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受训干部利用所学知识,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涌现出了年产值超百万元的养鸡户,如保靖县的石兴吉发展养鸡业,创造“吕洞山”品牌,产原生态山鸡和鸡蛋,年产值达2000万元;自主成立合作社的种茶专业户,如保靖县梁明望带领全村种植“黄金茶”,成立黄金茶生产与销售合作社,年产总值达100万元;永顺县李垚发展山羊养殖业,由开始的几只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只山羊。

    通过“校企结合、就地办学、农闲学习、农忙实践”的办学模式,为工厂企业培养计算机、服装、机电修理等专业人员,补充企业人才力量。为各社区提供计算机培训、家政培训、烹饪培训、驾驶培训等等,培训人数已达500人,并通过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资格证书,为创业、就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五、进一步完善湘西职院农村人才培训模式的建议

    1.“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进一步落实。就是通过州组织部、州电大、湘西电大联合办学,着力培养一大批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技术人才。我们的目标是:使湘西州现任村长、村支部书记及农村有志青年通过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成为有思想、有新观念、懂技术、会管理、带领广大村民奔小康的带头人。使他们成为能够带领和帮助村民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农业经济,推广农业科技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调动村民学科学、用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在湖南省武陵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2.在培训模式、教学方式上进一步完善。在现有培训及管理模式上,将继续在面向基层、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基层,走进乡镇,走进社区,同时加强非学历教育,完善农民继续教育机制。我们的实施原则是:边调整、边实践、再调整、再实践,对武陵山区农村人才培养及管理模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如湘西职院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校内办学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层次结构和办学体系,适应了农村发展对不同人才的培养需求。专业设置将根据学院实际与所服务乡镇和社区的特点进行调整,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需要对现有专业进行合理整合,调整减少非实用专业,发展潜力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加技能型、复合型专业,以适应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课程安排在考虑农村产业建设和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的前提下,保持专业教学的系统性,突出农村产业的技术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体现出“种植、养殖、加工、管理”的教学特色。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最优选择,形成合理的成人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根据成人的认知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后关联性,突出前沿知识等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专题报告式、模拟场景式和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以自学为主,教师面授辅导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推动武陵山区农村人才建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波.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甘肃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2]陈钰. 农村人才需求结构视域下的江西农村职业教育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黄尧.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姚远峰.试论成人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0,(3).

    【Abstract】Taking X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of rural talent cultivation, rur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Wuling in the local college is discussed.This paper set out to present situated of talent in Xiangxi,discussed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achievements.This paper hop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alent training on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Wuling moutainous area.

    【Key words】Wuling moutainous areas;personnel training;pattern;investigate

    (编辑/乔瑞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