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研究

雷蕾
【摘 要】基于高职高专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生的特点,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从日常管理体制、专业学习、职业规划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中外合作办学 入学教育
近年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多,合作层次的不同,高职高专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与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层次相比,高职高专类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相对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在入学之初引导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他们了解学院的历史、熟悉校园生活、培养专业兴趣;如何教育新生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新生入学教育也就成了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与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有关。本人从事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管理工作多年,在工作过程中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新生的入学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与研究。
一、学生日常管理体制教育
1.学生管理体制教育
为了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消除陌生感,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学院的校史馆,让学生清楚了解行政办公、教学、住宿、医务室等区域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并了解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部门负责的相关事宜。向学生介绍学院的组织机构以及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以及在外事活动中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辅导员具体负责的各项具体事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国际化背景下,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模式、教育目标,以及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四导制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2.规章制度学习
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考试、竞赛等形式,带领新生班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学生手册,学生违规违纪处分规定,奖、助学金的评定标准,助学贷款的发放情况,学院学生公寓的管理办法以及学籍注册和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以此来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适应性和独立性。
3.安全教育
为提高大学新生的安全知识,能够保护自我,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通过宣讲会,安全演习等形式对学生进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防火安全等安全教育。其次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优质的教学条件下,学生会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碰撞、西方生活习惯,以及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学生入学之初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开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中西文化抱有宽容的态度,吸收各方文化精化,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专业学习教育
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新生专业学习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学院领导主要向新生介绍学院的发展现状、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同时院校骨干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相应专业情况,如专业的历史、就业前景、发展方向、专业要求和学习方法以及在大学三年的生活中应考取的资格证书。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来。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是贯穿于整个大学三年的全过程,在新生入学之初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简单地渗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以就业为导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组织学生参观历届学生招聘会的图片展或者观看招聘会现场的视频,让学生以第三者的身份感受求职的氛围,并简单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和信息,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为自己将来的求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并参与其中。如道路桥梁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去施工现场参观接触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汽车专业的学生参观中日合资企业一汽丰越生产车间、实体4S店感受一下将来工作的环境。使学生明确方向,自觉地、主动地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
新生入学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新生入校后的一个长期过程,要有的放矢地对新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有助于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并能融入到大学的愉快的文化氛围中。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