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孩子一些拥抱
田春利
〔关键词〕家庭教育;拥抱;安全感
为什么要拥抱孩子?
先说说自己亲历的一个案例。我的一个朋友,老婆在将要分娩的那段时间,被查出患有肝炎,分娩时又大出血。幸好孩子顺利出生,母亲也保住了。但是孩子的母亲要住院治疗。这一住院,就是半年。孩子出生之后的这半年,是奶奶和爸爸喂养的。基本的状况是,孩子只有哭的时候才会被抱一下,换尿布、塞奶瓶,之后就继续躺着。孩子2岁以后,表现与一般孩子大不相同,攻击性强,破坏力强。他们家里的客厅基本什么小东西都不放,因为只要这孩子能够拿得动的东西,他都会拿来摔。与小朋友交往、与大人交往,总是以打别人和吐别人开始,当然人家也就躲得远远的了事。
我后来意识到,这个孩子的表现与其出生后的经历大有关系。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婴儿期(0~1.5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也就是说,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对他人、对世界建立信任感的关键期。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是大错特错的。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而孩子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是通过父母与孩子的密切交流来实现的。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交流,就是母亲的拥抱、哺乳等带来的肌肤之亲和频繁的语言、眼神沟通。这个孩子没有与母亲有足够的交流,导致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失。后来的攻击与破坏,就是这种缺失的表现。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抱的,不仅仅是早期,他的整个成长阶段都需要拥抱这种交流方式。生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不同人的肌肤电位是有差别的。当有肌肤之亲的时候,就是因为不同电位差的肌肤有了电位的流动,从而使人“饥饿”的皮肤得到抚慰,从而使人有了安全感和舒适感。人的一生都需要肌肤之亲,孩子当然也需要。作为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可能的话,多抱抱孩子;或者为孩子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饥饿”的肌肤有得到抚慰的可能。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的拥抱减少了,而又没有进入恋爱期,男女的身体接触是不可能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进入了一个肌肤“饥饿期”。所以就难怪有些男孩子特别淘气,爱招惹别人了;而女孩子同性之间手牵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这正满足了她们肌肤接触的需要。
家长和教师能做什么呢?游戏。为孩子提供更多体育类游戏机会,让不同孩子有合适的机会进行身体接触,让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身体的这种自己也不知道的肌肤接触需要也得到满足。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部发布的校园集体舞方案是极其人性化的。人的这种生理心理需要,不是邪恶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渠道,它的确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微妙的不良影响。对于孩子的这种需要,好的教师应为其提供更多的游戏,而校园集体舞方案则使所有的孩子的接触需要都有合适的实现渠道,都能在优美的集体舞中得到合法而得体的表达。
如果有机会,就多抱抱自己的孩子吧。他们需要,你也需要。如果有机会,也多抱抱你的其他家人吧,他们需要,你也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