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马琳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较原来课程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響等纳入科学精神的培养”.面对新课程、新“课标”,如何摆脱旧教育观念的束缚,搞好初中物理教学,达到培养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传统的物理教学观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由实验和理论组成.旧教学大纲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主张“选择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承.虽然有实验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没提及科学研究,也没提及科学过程.同时,旧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的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效果,难以顾及物理教育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教师费了劲,培养出的物理人才却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做了许多“无用功”.
二、搞好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物理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学习内容常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许多实验也仅仅作为验证规律的手段,学生的学习成了模仿、训练和背诵式的维持性学习.学生严重依赖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往往得不到尊重和发展,甚至被销蚀.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等在教学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探究式教学虽然能促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探究式学习方式来进行.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使用包括接受式、探究式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如讨论、调查、资料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学校附近调查锅炉的烟尘、汽车的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及对居民的影响,并在班上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获得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总之,通过物理教师的努力,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三、重视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的物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要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物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涉及的实验和“家庭实验室”等涉及的实验,指导学生做好每个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很容易找到的鸡蛋做以下实验.
1.压强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3.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由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决定.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物理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完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较原来课程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響等纳入科学精神的培养”.面对新课程、新“课标”,如何摆脱旧教育观念的束缚,搞好初中物理教学,达到培养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传统的物理教学观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由实验和理论组成.旧教学大纲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主张“选择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承.虽然有实验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没提及科学研究,也没提及科学过程.同时,旧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的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效果,难以顾及物理教育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教师费了劲,培养出的物理人才却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做了许多“无用功”.
二、搞好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物理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学习内容常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许多实验也仅仅作为验证规律的手段,学生的学习成了模仿、训练和背诵式的维持性学习.学生严重依赖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往往得不到尊重和发展,甚至被销蚀.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等在教学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探究式教学虽然能促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探究式学习方式来进行.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使用包括接受式、探究式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如讨论、调查、资料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学校附近调查锅炉的烟尘、汽车的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及对居民的影响,并在班上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获得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总之,通过物理教师的努力,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三、重视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的物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要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物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涉及的实验和“家庭实验室”等涉及的实验,指导学生做好每个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很容易找到的鸡蛋做以下实验.
1.压强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3.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由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决定.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物理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完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