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

高利姣 李军华
[摘 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活动重要的环节,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完善当前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制定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应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态度等信息,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包含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种方法的权重, 客观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07-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院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保持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判断,并评估其价值。有效和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提升高校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教学科研能力,起到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效果。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能够为学生、教师和教学活动服务,主要原则如下。
(一)导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的效果要有益于建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将对学校办学方向、投入和学科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客观性、可考核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不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要把实际教学情况和效果客观地反映出来。另外,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有效考核。
(三)简洁、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但是评价指标的设立应尽可能地少,各指标间不能有很强的相关性。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能够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简单实用、可操作性较强。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各学科的共性,突出学科教学重点。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可由课程教学统计数据给出,部分指标可采用专家和同行打分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系统性缺失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结果正确引导教师以提高教学水平。但是,目前国内高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与任课教师职称晋升和收入等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奖惩性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学改革,但也可能使得部分教师产生忧虑、紧张和对立,甚至导致师生对立,影响教师的教学自信,反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也有可能造成教师一味迎合评价指标、迎合学生好感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二)评价标准单一化和简单化不能客观反映教师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创造性
授课过程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应该只看到共性,还要看到多元化的方面,学科间和教师间各有其特色,因此评价标准不能采用单一化评价标准和简单的评价方法,而应该是多元化。
现有的教学评价往往采用全校统一的评价形式,忽略了教学的多元性,因而只能涵盖基本的、共性的评价内容,难以深层次地全面而客观的揭示学科之间存在的不同和差别的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可能进一步地降低教师对该学科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的热情,使得教师们只是满足于完成教学评价指标的要求,从而不顾忌学生们的需要和想法。
现有的主要评价方法是通过网络让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督导式听课评教、领导听课评教、同行听课式评教、调查问卷式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等。上述评价方式都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比如学生考前紧张对于评教敷衍了事、学生讨好老师、学生报复老师、同行相互吹捧等。因此,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和公正。
(三)教学评价难以提升并且忽略学生需求
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水平和学识水平进行评价,能提高教学评价的结果。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课程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上。但是,没有反映学生需求的评价指标的教学评价,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应付了事,在学生评教体系内要避免学生讨好或报复老师等情况。
(四)现行的高校教学评价是静态评价机制
在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中前续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石,前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能给后续课程教学带来重要的影响。现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静态评价而忽略了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动态性,没有考虑前续课程教学的效果对本课程后续教学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性。而且静态的评价体系对后续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不能充分保证。
三、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一)改善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性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水平。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目的应该是以评促教,使教师能通过评价对其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应在评价信息反馈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进一步探索,使教学质量评价向有利于学生、教师发展的方向转变。
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不只是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者,还是它的服务者,为教学评价创造理性的审核环境。
(二)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优化
教学活动是共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学科、课程和教师之间各具特色,因此教学评价标准也应适应这些特点。有必要把教学质量评价分为教学纪律等共性特征类型、学科特色部分类型和课程特色部分类型等。此外,教学管理部门首先应该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性制定共性部分指标;再次,各个学科教研室依照学科教学特点设置学科特色部分指标;第三,承担课程的教师负责课程特色部分指标的设置;最后,由教学管理部门将三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统筹和整理。
(三)提高学生需求的导向性
教学评价中体现学生需求的导向性,教学评价指标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要体现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课程教学满足自身能力提高的需求。可以设置一些学生需求导向性指标,如: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是否适合;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学科知识能否得到提高;课堂讨论能否提高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是否容许你提出异议;教师的讲授能否使你有进一步学习该学科的欲望,等等。
(四)教师教学评价动态化
由于前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能给后续课程教学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后续课程教学评价时对前续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辅助性评价,通过合理设置的评教指标和权重可以对前续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立体式比较。
1.前续教学评价
由于前后续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纯粹的静态评价是否科学,没有反映前后续课程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学评价应当涵盖对前续课程教学的评价、建议和意见。
2.后续教学评价
由于学生的实践有局限性,学生往往难以公平地评价通过课堂所获得的知识。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其对课堂知识的有效性就会显现出来。后续教学评价必须不定时统计毕业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使得教学内容得以更新以及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四、结论
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既要体现课程教学的要求,也要体现老师和同学的看法。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来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培养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范华凤,杨庆玲.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12).
[2] 谭莹.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参与积极性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 谢平.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文教资料,2010,(10).
[4] 陈小民,叶春梅.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2,(3).
[5] 白菲,谭豫之.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2,(1).
[责任编辑:雷 艳]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