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潘晓雁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阅读教学中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激活高效课堂。

    [关键词]寻疑 情境 探索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85-02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如何能肩负起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一一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造。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在对教材的合理挖掘中寻找其促进人性发展的因素,把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兴开放教学之风,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山中避雨》一课,学生提出“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避雨时和胡琴唱歌,本是开心无比的事,为什么作者要说她们好象西湖上卖唱的?”“三家村的青年为什么仅因胡琴的因缘,就对路人产生惜别之情?”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独角戏演员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自主确定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明确学习目标,都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探究的方向,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所以,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勇气》这课时,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勇气》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以《勇气》为题,两种勇气的含义是什么?那种勇气更可贵?”“文章中的两个人物哪个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怎样的作用?”等等,教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注重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小巷深处》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在风中,她无助的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这名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这位同学读时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凄楚的表情读出了女儿对母亲的愧疚,“无助”“凌乱而花白”“深凹”等词的重读,读出女儿对母亲的心疼。“又光又亮的竹棒”低语缓读出母亲的痛苦和坚定。最后,教师又安排全班齐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品味中领悟了这段描写的动人魅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五、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思维的逻辑性还不十分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習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小巷深处》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说出阅读本后最深的感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造就这篇感人至深的若干因素”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确定为“事件一一情感一一语言”这三个因素,为散文“形散神聚”文体特点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笼统的评价语,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对发言者更具启发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判断思维,而且还极大的激励了他们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热情,这样的课堂评价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