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分享向深度进发

    樊海燕

    本案例中,老师创设条件,让幼儿分享在区域中遇到的问题,这个初衷和立场都是正确的。当孩子们有了机会说、被鼓励说、还能与老师亲密接触,幼儿的想法老师会帮忙记录,署上他们的名字,并且进行张贴。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足够大的鼓励。随着时间的推进,问题越来越多,每天分享的时间不够用,这是“停车场”墙饰推进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接下来怎样让分享环节发挥更大价值,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老师可以尝试以下分享策略。

    ◆ 分享话题归类

    分享环节如果完全由幼儿自由发挥,由于每个幼儿的关注点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活动方式不同、参与的游戏不同,分享的话题必然是千差万别的。这时候,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对话题进行梳理,提炼一些话题的共同点。比如,和同伴的冲突、建构大楼的创新玩法、科学探索小实验的新发现……将同类的问题进行归类。

    同时,停车场墙饰的“我想提问”和另外一块“我想对你说……”需要进行划区设计,将幼儿分享的话题按类别进行分区呈现,引导幼儿围绕共性问题的解决展开广泛讨论和思考,引发幼儿基于各自已有经验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提出多角度的假设,并在活动中进行积极尝试。这样不仅能够在有限的分享时间内师生能确定讨论的中心,分享更多的话题内容,更能够使幼儿避免仅仅满足于提出问题的层面,深入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以问激思的效果。

    ◆ 分享形式多元

    案例中,分享实施的是“幼儿说——教师记录——幼儿说”的流程。实际上,幼儿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行表达分享,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有不一样的形式。在引导幼儿进行分享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画、说、作品表现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注重幼儿情感、语言、动作及思维的全面参与,满足幼儿个人意愿和个体差异,用多元化的记录形式来进行分享。这样,幼儿分享的经历和感受才会更加真实细致,表现也才会更为积极主动。

    当分享的方式拓展以后,分享的时空也会随之丰富扩大。教师大可不必纠结于集中在某一固定时段组织幼儿进行分享,分享环节可以随着分享记录载体的呈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如游戏后、谈话时、过渡环节等时间段,在区域中、户外、家庭中等地方随时进行。比如,毛毛画了一幅搭建城堡的分享图,夹在“我想提问”版块中。老师看到了,可以鼓励他向每一个关注他分享作品的同伴、老师、家长,分享他在建构过程中的得意之作或所遇到的困难。不同的对象会给他不同的建议和反应,毛毛因此会获得多方面的经验,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感受。

    对于一部分不善于“主动出击”进行分享的幼儿,老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比如“结对式”分享组织形式,鼓励幼儿开口说;“小组式”形式,促使幼儿喜欢说;“组合式”形式,激发幼儿多说等。这样来引导幼儿积极与环境、同伴及教师进行多样化的互动,在讨论交流、思維碰撞中互学互启。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