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教育在新课改后的创新改变
摘 要:自新课改政策实施之后,教育机构关于各学科教育纷纷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尤其是化学学科。为了解决过去教师授课质量低的问题,相关教师纷纷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理念,以求提高教学质量。文章通过探究分析各类型优改方案,从而打破传统化学教学常规,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育;方法创新
化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包括学生收获知识程度的高低,而且涵盖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升级转变等,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改善的。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改善实际教学能力
在许多人心目中,教师这一行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园丁含辛茹苦照料着学生的成长,虽然各方观点因人而异,但是对于教师的定位需要重新考虑。化学教育不仅教授学生对于实际生活需要观察细致入微,更要针对学生的客观意愿,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学习方式,从而创新教育理念,重新定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实现在和谐、友爱、包容与尊重中的师生对话,以提升学生的各项基本素养。待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育理念得到创新改变后,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授课将会更加游刃有余,而且学生向教师反馈的问题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这样既确保了学生的知识含量得到提高,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有教无类,一視同仁
人无完人,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都那么了然于胸,如果确保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化学课堂中受益匪浅,那么教师便需要做到“有教无类,逐个击破”。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观念,精确划分不同程度的化学知识,并且在课堂上做出科学详细的分类讲解。此外,在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也需要注意使用不同的化学仪器和材料教授学生使用,方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案。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单纯指学生化学科目成绩的高低,而是指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了解与热爱及其收获到的知识。为实现这一简单却又伟大的目标,教师和学生不仅需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更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尊敬与包容,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化学课堂中存在疑惑的方方面面,确保教师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之所以为学生设立课堂提问或者课前答疑环节,只是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对于未知知识领域的迷茫,在找到困惑之后,学生定会想方设法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继续高歌猛进。但是教师也需要衡量类似的情景设置,即问题的设立难度适中,相信在这样的方法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会异常高涨。举例来讲,在教授“二氧化碳的基础化学性质”一课时,教师通过采取蜡烛燃烧实验作为授课开端,在同样条件下的二氧化碳环境中哪一根首先熄灭为主要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联想,相信学生的答案也是不尽相同,即有些学生认为二氧化碳会使两根蜡烛同时熄灭,有的学生认为原子序数大于空气的二氧化碳会使短蜡烛先熄灭等结论,为此教师在课上进行化学实验,在相同环境中放置烧杯和蜡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发现,长蜡烛首先在烧杯中熄灭,最终教师解释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并对得出错误结论的学生予以科学性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不但教师的课堂质量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学生的热情也得到了相对的提高。
四、巧用语言文字激发学习热情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的言行举止会深刻影响学生的思维运转,化学课堂上不外如是。新课改之后,各大教育机构为端正校园学习风气,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做到面面俱到,确保学生能够在严格的学习环境中受益良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纪律和授课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学生的主动性便会一落千丈。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字字珠玑、不容有失,确保课堂压抑无趣的气氛能够被打破,而教师授课的趣味性,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发音是否标准等都需要格外注意,这样才能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传道授业。如果教师的授课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索然无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运用修辞手法点缀授课语言,进而引起师生授课、听讲的“统一战线”。氛围愉悦的课堂中有说有笑,知识点的传授便不再那么传统无趣,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知识,感悟人生。
五、严谨规划教学重点,认真传授学术难点
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通常会将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于黑板上条理清晰地呈现,学生通过教师的板书内容便会对文章的重难点一目了然,进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强化。为此,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将教学大纲中计划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概括整理,并且使用巧妙的语言将原理、公式进行完美的串联。不仅如此,教师的板书字迹也要工整有序,否则学生将会难以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含义。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只需要将黑板内容进行逐次划分,如果需要额外补充知识点,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工具解决。
六、做行动上的巨人
化学知识并非在书本内容中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往往还需要相关实验进行补充说明,试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才最具有说服力。作为自然学科的重中之重,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成为行动上的巨人,语言上的矮子。
1.拓展课堂实验,优化讲解教材思考专栏
作为化学实验板块的中流砥柱,相关教材中的分析思考专栏不仅要求教师的化学实验切合教材,更要求实验的宽度和深度得以延伸,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实验发生的化学现象,并通过数据的总结归纳和现象观察进而得到实验最终结论的目的。针对学生在该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教师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而拓展化学知识点的深度,从而帮助学生体验化学的真正魅力。
2.合理规划利用活动探究专栏,帮助学生走近化学
新课改之后的化学教材添加了活动探究专栏,旨在督促学生行动起来参与到日常的化学实验过程中,根据不同化学性质的物品产生的千奇百怪的化学现象,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化学实验的各个步骤,教师需要在实验课前完成小组分配,即有的学生操作仪器,有的学生记录数据,有的学生放置化学药品等,待到下节化学实验课时再轮流转换任务即可。相信在所有学生的齐心协力之下定会得到一个令众人心满意足的答案。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悉心讲解,这样才能够使他们领悟到化学实验的精髓所在。
七、巧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授课体验
众所周知,传统形式下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使用粉笔、黑板等工具完成课堂重点的书写和讲解,虽然这些工具呈现出的课堂效果有目共睹,但是时代的变迁使得这样的授课方式过于索然无味,而且针对某些三维立体知识架构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得传统形式下的授课形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师通过利用录像机、投影仪等设备为学生提供科学可观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是现代多媒体设备的主要特点之一,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于空洞知识领域的感知,加深了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印象,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巧妙利用多媒体工具可以有效地将化学公式中分子的分解聚合完美展示,客观直接地为学生展示出氧化还原反应、加成聚合反应以及燃烧反应等化学现象,进而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化学知识的海洋。
结 语
新课改后,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形式的教育方式,依照新大纲内容要求进行改革创新,力求使用新课标的规定重新定位学生的客观主体地位,优化升级课堂教育水平,将索然无味的化学课堂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情景式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开心快乐地学习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宋海涛.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7(3):33-34.
[2]孙跃洺.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D].延吉:延边大学,2016.
[3]邓玲章.中学化学教学中新课改之新理念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4(2):46.
[4]苏西娟.新课改视域下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策略探讨[J].高考,2019(12):178.
[5]王会元.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8(16):154.
[6]胡常林.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分析[J].新课程(下旬刊),2019(4).
[7]任秀毓.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心得[J].中华少年,2019(5).
[8]苏天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4(3):84-85.
[9]昝 鑫.浅谈新课改中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神州,2015(12):187.
作者简介:布海力其·吐尔逊(1986—),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教研组长,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