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张强
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广与普及,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都亟需改进和优化,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其中就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教师就需要加强改进原先的教学模式,注重对生活化策略的应用,实现教育教学创新,这对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虽然已经推广了新课程教材,但部分教师为了备课方便,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沿用原先的教材内容,这样就会出现课程设计固化、所选取的例题老化等现象,限制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深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我国选拔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仍然是高考,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是会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也会将教学中心放到物理问题的解决方面.
二、在高中物理力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模式的有
效对策
当前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更加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相关性,在教学中更加强调生活实际,这样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就能够缩小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知识接纳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1.加强对生活化情境的融入.高中物理力学知识,通常都会与人们日常生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是就物理力学知识本身来说,抽象性比较强,因此,学生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候大多都需要借助直观、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撑.如果能够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情境,就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带入到相应的生活原型和生活情境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比如,在讲解“动量定理”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应用实验,分别将4个鸡蛋放到书的四个角上,然后在鸡蛋上面放一本书,并在书上放置一定数量的砖头和瓦片.当所有的材料都摆放好之后,用大锤子砸下去,问碎的是鸡蛋还是瓦片,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猜测,产生学习兴趣.等所有的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就可以邀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表演,用实验来证明哪种猜测正确.
2.加强对学生物理力学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教师在分析力学问题的时候,应该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素材,这对学生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讲解“力的分解”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为什么古代的桥梁多为拱形?”“如果桥比较长的话,为什么会设计相应的盘旋引桥?”等等.通过引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能够得到充分激发,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注重对原始力学的应用.原始力学是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产生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拥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生命活力.由于原始力学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都还不明确,因此就需要学生对相应的情境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才能够得出.比如,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题目:“某市的车辆行驶速度明确限制在40km/h范围内,一辆卡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由于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在路面上留下笔直的黑色痕迹,整个过程被路边的电子眼记录下来.假设你是一名交警,怎样来判断这辆卡车的司机是否存在违章超速现象?”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问题,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还有角色扮演,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师生互动教学.在生活化教学模式当中,教师还要加强师生互动,进而实现双向教学與双向反馈,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主体性教育的内涵要求.
5.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如果想更好地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应用常见的生活事件、物品等.比如在讲解“超失重现象”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应用弹簧秤、健康秤等设备来让学生直接感受超重或失重的状态,其中在进行失重体验的时候,可以先在饮料瓶底打一个孔,然后在饮料瓶中装入适当的水,让学生对瓶中的水进行观察.这些实验器材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学生也可以自己操作,在玩的过程中就能够学习到相关知识.
总的来说,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