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习作“慧眼” 培养观察能力

    钱蓉迪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观察”为主线,旨在唤醒学生观察的意识,激发观察的兴趣。教学本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养成观察的习惯,再从“观之有物、观之有序、观之有感”这三个方面提升观察的能力,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使笔下之物真实可感,习作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观察;习作教学;统编教材

    对于习作而言,观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三年级学生刚刚从写话过渡到习作阶段,还未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也没有细致观察的能力,写作时常常泛泛而谈。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感受作者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使他们切身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生活中展开持续的观察,从而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巧設观察实践活动,养成观察习惯

    选择观察内容,并进行细致观察,能有效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学生留心观察的事物,对它们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习作练习也就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由盲目低效变得科学高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师必须遵循此思维规律,合理安排观察活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观察的要求,尝试在生活中展开持续的观察,为初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奠定基础。

    (一)观察节点由单个变多个

    学生觉得作文无话可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写作材料。细致观察生活中某一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是帮助学生养成观察习惯、获得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每天将观察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感受到的随时记录下来,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学生就会发现事物是动态变化的,一段时间后就能形成一段有价值的文字。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观察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者一处场景,并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地记录观察时间、地点及观察所得。学生十分积极地递交了各种各样的记录表。

    再如在同单元《金色的草地》一文中,观察的对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由于观察细致,发现了草地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聚焦第三自然段,学生很快可以完成课后第二题。虽然学生答题的能力比较强,可要真正发现其中的奥妙,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还需要教师引领展开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对比迁移的环节,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如果门前出现了一片草地,开满了花,你会观察到什么?”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课文中的“我”不只观察了草地的颜色,还在不同时间观察了草地颜色的变化,更进一步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

    在学完此课的基础上,教师可再次扩充观察实践的内容,给予学生较长的时间,特别提醒学生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事物出现变化后,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注意随时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观察内容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增多,学生观察的深度也随之更进一步。实践发现,部分学生观察的事物或场景不容易发生变化。对此,教师要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调整,让学生真正观察到事物是如何动态变化的,从而体会观察带来的乐趣。

    (二)观察途径由单一到多元

    学生对事物或场景的观察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的。为了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观其形,辨其色(视觉训练),闻其声(听觉训练),触其体(触觉训练),嗅其味(味觉训练),感其情(想象感悟),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广度、深度,实现观察途径由少向多的转变。

    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初试身手”中,有关于杧果的观察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除了看一看,还可以通过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途径来了解杧果。教师可设计相关观察训练,让学生以苹果为例,展开习作练习。

    初试:妈妈买的苹果红红的,大大的,闻起来有点儿香甜,摸上去也十分光滑,味道是甜的,真好吃。

    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观察时都调动了各种感官。有的学生做到了看、闻、摸、尝等,完成了观察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但试写时却只是把观察所得琐碎地罗列起来。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各种感官的观察再细致一些,或是让其聚焦于一两种感官活动,不做面面俱到的陈述,使观察更扎实深入。

    为此,教师设计了实践活动:四人小组自带苹果一个,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除了颜色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学生回答:“形状。”“是啊,圆圆的苹果又像什么呢?”学生纷纷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再仔细看看,除了颜色,表皮上面还能观察到什么呢?”根据学生的疑问,课前预习过的成员说出了苹果纹路的奥秘。接着教师让学生摸一摸,记下所感。之后,教师将苹果切块后分给组内成员品尝,每一组派一人记下味道。最后每组成员选取一到两个观察点把苹果写清楚。教师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所观察之物真正地写细致了。

    修改后:妈妈买了一大袋又大又红的苹果。你瞧!它们一个个圆滚滚的,躺在水果盆中,像极了可爱的小娃娃露着红彤彤的脸蛋儿。仔细一看,你还会发现,上面有一条条粗细各异的纹路。听妈妈说,这样的苹果吃起来会更甜更美味。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一咬,满口汁水,别提多好吃了。

    学生若充分运用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条途径展开观察,那么对事物会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丰富的观察结果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所写之物便会更加生动鲜活。

    二、撷取最佳观察镜头,提升观察能力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要把这种训练建立在学生真实的需求上,让学生感受到留心观察和练写的价值、意义,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一)特写镜头——观之有物

    如果教师一下子要学生观察纷繁复杂、各式各样的事物,写内容多、场面大的作文,恐怕绝大多数都难以胜任。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写,并抓住其中一个细小的特征,进行细致观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再通过片段教学,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技能。

    如在《搭船的鸟》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翠鸟动作敏捷这一特征的呢?教师可以聚焦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师范读,生练读)

    (大屏幕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同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翠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师: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圈一圈。(课件出示句子: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指名回答。生圈出了“冲、飞、衔、站、吞”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并齐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播放翠鸟捕食的视频。生观察捕鱼的镜头,体会动作的敏捷,并迁移说话)

    学生通过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从而了解作者对翠鸟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懂得观察时要眼中有物,抓住某一特征。这样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长镜头——观之有序

    依照三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习作的重点是言之有序。在观察时,学生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按不同的顺序进行细致观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观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按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等顺序观察事物的空间位置;按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事物。

    在第五单元《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完成如下表格,体会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把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描写得十分仔细,另外加上“先”“随后”“最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将杨梅的变化写得清清楚楚。

    [杨梅 特点 外形 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成熟后刺变软变平。 颜色 先是淡红,随后深红,最后几乎变黑。果肉新鲜红嫩。 味道 没有熟透时又酸又甜。熟透后甜津津的,略帶点儿酸味。 ]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如何有序地观察,在心中把这一过程分解,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将观察信息记录下来。教师可利用文章批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杨梅的变化观察得很仔细。这样,学生就能学着把精彩的瞬间写清楚,并将这些瞬间有序衔接,使读者有真实感。

    (三)附加镜头——观之有感

    对于本单元来说,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应当服务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意识和兴趣”这个核心目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鼓励学生多看多想,让学生感到平常事物也能带来乐趣,自然而然地投入自己的情感,逐步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加入自己在观察时的想法,会使事物的描写更加生动。

    比如,在第五单元《我家的小狗》一文中,作者写小狗跑不过火车时,对它的叫声进行了猜测,把自己想法也写了下来,显示了小狗的淘气可爱。《搭船的鸟》一课中,写翠鸟的外貌时,作者认为它比鹦鹉还漂亮,这是对两种鸟类细致观察后的所感所想。《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作者分析了杨梅吃多之后牙齿又酸又软的原因,把杨梅的味道写得更加具体可感,让人想亲自尝尝。由此可见,加入自己的想法,能把观察对象写得更加清楚,让人看得更加明白。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梳理出理性的语句,只要能说出自己真切的感受即可。

    在第五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语段训练。

    要求: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粗看不觉得特别,但如果能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发挥自己的想象,一定能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

    学生在操场上取景,在描写的过程中尝试加入自己的所想所感,习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使他们练就一双“慧眼”,细心地观察,冷静地思考,合理地想象,从而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周爱琴.谈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9).

    [2]李华春.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2(2).

    [3]郑宇.部编教材习作单元“观察”的特殊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8(9).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低塘小学? ?315490)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