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探究

赵向云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创新教学理念与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教师应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在每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一、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生物教学情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阶段,其对于未知事物都有较大的好奇心,愿意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根据生物教学内容,引入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有感染力的生物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每天同学们都要摄入各种各样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类、牛肉,大家在初中的学习中就已经知道蛋白质是组成食物的重要部分,那么请同学们区分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呢?蛋白质在人体活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给予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讨论交流,积极思考有关蛋白质的问题,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印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氨基酸通式.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记忆知识,打开学生知识眼界,让学生更好地思考知识,树立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二、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合理利用实验教学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生物知识.教师需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征、教学内容等因素,选择恰当的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酶的特性”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生物实验.首先,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学生分成均匀的探究小组,为学生准备好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配置好的淀粉酶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等实验原材料,要求学生按照不同温度、加入碘液等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查看其是否变蓝;其次,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通过实验的方式得知生物知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学习生物的乐趣,主动探究生物知识领域,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转变实验方式,要求学生根据知识研究目的,自主选择实验原材料,与同组同学进行讨论,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当学生设计独立实验方案较为困难时,教师可以适当改变实验形式或者条件,为学生提供重新設计实验的思路,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自主解决生物问题,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三、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思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树立学生正确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已知知识探索未知生物领域,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际教学时教师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与时间,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探索,以此挖掘学生生物学习的潜能.
例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教学方式,选取“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中的关键知识制作成5—8分钟微视频,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观看,并提出针对性问题:(1)在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2)以DNA为起点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3)什么是一切生物性状的体现者、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大胆提出自身对于知识点的质疑,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问题,选择针对性问题要大家共同探讨解决.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须给予其充足的思考空间、时间,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身观点,如果学生提出较为怪异或者标新立异的问题,教师不可全盘否定,而应主动聆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在知识点正确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探究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深入挖掘学生生物知识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生物探究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总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生物课堂应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生物知识体系,巩固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水平.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