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交错立体”的同伴指导型专业成长平台

    廖蕊

    “承认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认同教师性格的独特性,鼓励教师表达的多样性,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能行”是我们幼儿园多年来形成的教师观。正是扎根于这样的团队文化,我园提出通过“同伴指导”来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力,并赋予“同伴指导”这一概念新的内涵,不再是大多数文献中所界定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充当指导者,引领和帮助新教师或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而是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和优势,鼓励任何教师都有机会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在分享经验、互帮互助中实现专业共同成长。

    为了使同伴指导真正走入每一位教师的课程实施过程,我园从上层架构进行整体部署,使幼儿园中的各类研修活动成为“交错立体”的同伴指导平台,以增加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影响。具体包括课程管理中心、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小教研、特色活动组室、工作坊、各类课题组、教学评优、年终考评等,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某个平台成为他人的指导者。因为我们相信,即便是刚工作第一年的新教师,也能在某些方面带给团队积极的影响力。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合作型同伴指导

    园本教研一般面对的是全园教师,因此针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教研。教师们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同伴之间合作研究,大家共同贡献对某一问题的想法,通过头脑激荡,促进彼此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认识,过程中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角色会不断转换,形成合作式同伴指导关系,实现共同促进和提高。

    例如,“墙面环境创设”是教师在实施每一个主题都会遇到的工作,以往我园的墙面环境更多体现的是作品展示、主题背景墙的功能,但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需要引领教师对“主题背景下墙面环境创设”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对于这个教师都有困惑的问题,我们采用“合作式的同伴指导”方式,即以园本教研为载体,各年龄段教师轮流承担墙面环境实践活动,探索墙面环境与主题的内在关系、墙面环境与幼儿发展的关系等等。每次园本教研,教师们进入开放班级,现场观摩孩子在主题环境中的学习,随后承担实践活动班级的两位老师借助PPT与大家分享她们主题开展、墙面环境创设的思路、经验、思考、困惑,最后大家围绕专题共同研讨,在互动中促进彼此认识上的提升,而大家所达成的共识又成为下一位实践者实践探索的基石与依据。教师墙面环境创设的专业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合作式同伴指导活动螺旋式地提升。

    分享型同伴指导

    我们的园本培训经常运用分享型同伴指导的方式,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培训。而只要有想法、做得好的教师都能成为园本培训的“讲师”。

    例如,工作刚满两年的沈蕊老师就曾在“如何写反思”的园本培训中,分享自己的反思案例,带给同伴关于反思的内容、反思的视角、反思的行文等多方面思考。再如,大班教研组“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创新实践,得到了市教研室专家的肯定,于是大班每个班级都通过园本培训向全园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案例,将我园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推向了又一高度。此外,在课程实施中,我园许多教师对音乐、数学、舞蹈、绘画等活动有许多困惑,尤其是近年不断增加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而与此同时,在这些领域,我园都拥有非常优秀的骨干教师,于是借助园本培训的平台,邀请这些骨干教师开设了相关的分享式同伴指导活动,如“和孩子一起画画”“和孩子一起玩中学”“和孩子一起跳舞”“和孩子一起玩节奏”以及主题背景下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幼儿园数概念发展活动等专题讲座。

    兴趣特长型同伴指导

    而工作坊、课题组、特色活动组室等研修活动,则由在某方面擅长或有深入研究的教师作为领衔人,教师们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与志同道合的教师一起就某一内容进行实践研究。

    比如,特色活动小组就是由来自四个年级组的教师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报名,经统筹安排形成的。组长全部由非教研组长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工作仅仅2年的男教师吴诚杰和汤晨,分别担任了篮球馆和迷宫馆的组长,他们在访谈中说道:“在我刚刚工作的第一年就能深度参与幼儿园如此重要的特色活動研究项目,园所给了我们新老师这么好的机会,周围的老师都很尊重我们新教师,很愿意听我们的想法,和我们一起讨论,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的想法大家会认真听、讨论,也会接受和接纳。在我们刚毕业将学校学的理论转化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更有机会深度参与幼儿园的课程研究。我们感到了被信任,对学校的教育理念也更加了解和理解,能更大、更整体地看到幼儿园课程的全貌。”

    平衡型同伴指导

    我园保障课程有效实施的“课程中心”由课程研发中心和课程监控中心组成。保教主任领衔课程研发中心,带领一半教研组长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具体化,研发和修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各年龄段主题操作手册》。课程监控中心则由科研组长领衔,带领另一半教研组长对研发的《各年龄段主题操作手册》文本以及教师就课程文本的实践情况进行质量监控并提出改进建议。研发中心和监控中心领衔人、教研组长、教师,在研发、实践与监控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互为指导与被指导、相互平衡的同伴指导关系。

    个性化同伴指导

    年终考评、教学评优也是幼儿园的常规评价活动,从中发现教师在课程实施方面存在的个性化问题。于是,由园考评小组、外聘专家组成的团队,以个性化同伴指导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反思点评,以交流探讨、给予建议为主。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给予教师个性化关注的机会,促进其认识与反思。

    纵观园所的“顶层设计”,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从以往只是作为垂直化管理层级的课程实施者,到能参与更上位的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参与度和课程理解深度。此外,在不同的团队中,每一位教师不仅有机会作为组织者、领导者想得更多更深,还有机会与来自不同教研组、不同教龄和专业优势特长的同伴研究探讨、碰撞想法,特别是有更多机会在与团队灵魂人物(园长、特级教师、保教主任、大教研组长等)的共事中得到最前沿的同伴指导。

    就这样,同伴指导培育幼儿教师的自主意识,发扬其学习精神,也展露其独特天性。更多教师正在经历从“被指导者”到“指导者”的连续而广泛的转型。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