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幼儿与水的“狂欢”
洪艳
基于儿童经验的游戏化课程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及需要。生态教育则看重让孩子从自然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学习,鼓励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类事物。在最直接的生态环境中,孩子能够获得最深刻的教育印象,更加能够激发其积极美好的情感。
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儿童经验”。“儿童经验”替代了过去的“学科知识”,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概念。经验是情理融合的、情境化的、难以用知识符号表达的,且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获得。以幼儿生长为目的的课程,应致力于帮助幼儿获得有益于生长的经验。因此,幼儿的已有经验是什么,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获得经验的深化和拓展,是课程应该关注的核心。
我决定利用“水”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结合幼儿天生对水的興趣,让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累积。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是班级。班级是课程实施的现实基地,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真实所在,没有班级,幼儿园课程将空无所依。”儿童经验的获得受儿童的直接需要和兴趣所影响,越是年龄小的幼儿,越容易受直接动机的支配。幼儿有着游戏的天性和建造、交流的本能,这些生而有之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日益丰富、复杂的需要应该成为课程的起点。
一、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明确课程方向
杜威认为:“对于儿童的生长来说,一切科目只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它们是工具,它们以服务于生长的各种需要衡量其价值……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因此,在设计主题活动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幼儿的已有经验。? 戏水节是我园的传统活动之一,孩子们在小班的时候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过戏水节的游戏。于是,我们借助“嬉水游戏大调查”,以幼儿叙述、家长帮忙记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幼儿关于戏水节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
通过归纳整理,教师发现幼儿的话题涉及“玩哪些游戏”“游戏可以怎么玩”“游戏在哪里玩”“谁来玩游戏”等,其中包含的经验涉及各个领域。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发现该主题活动可以实现多领域课程的多个目标,也能对幼儿现有能力提出适度挑战,于是确定了“戏水节”的主题活动。
二、拓展深化儿童经验,有效开展课程
如果课程仅仅停留在重复幼儿的生活经验,无疑会造成浪费。虽然我们说幼儿的生活经验是生动的、丰富的,但与人类的总体经验相比,幼儿作为一个成长和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经验是狭窄和单薄的,需要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因此,我们围绕这些话题和幼儿展开了讨论。
(一)我们的戏水游戏
话题一:玩什么?
大家都喜欢玩什么呢?为了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我们组织了一场小小推荐会,请每位幼儿都来介绍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水游戏。桐桐说:“我最喜欢玩水枪游戏。”欢欢说:“我喜欢在水池里玩捞鱼游戏。”乐乐说:“我喜欢将气球装满水后挂起来,然后戳破气球,水就会从头顶流下来,感觉很舒服。”大家听完乐乐的介绍,都欢呼起来,这样带有游戏性、趣味性的游戏深受幼儿的欢迎。最后,大家通过投票选择喜欢的玩水游戏,乐乐的得票数最高。随后,教师又组织孩子们一起商量,给这个游戏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球”“叫炫酷水球”“叫雨淋水球”……孩子们取的名字五花八门,创意无限。
话题二:在哪里玩?
那么,这个游戏适合在哪里玩呢?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幼儿园里搜寻起来。大家围到水池边,乐乐说:“要不把气球放到水池里?”子涵马上反对:“这样不行,气球应该挂在高的地方。”此时,小谢发现水池边有一个紫藤架,立刻说:“我们可以把气球挂在紫藤架上,这样水就可以从头顶流下来了。”明轩说:“这么高,我们怎么挂呀?”小谢说:“拿个梯子呗!”子涵说:“这样太危险了吧!”看到孩子们讨论不休,我提议道:“不如我们请胡师傅来帮忙吧!”经过孩子们的一番讨论和寻找,我们的游戏场地定了下来——紫藤架。为了让其他班级的幼儿都能清楚明白游戏内容和场地,我们根据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共同绘制了一张场地示意图。经过全年级交流,最终形成一张活动总示意图,从左到右分别是:水中寻宝、雨淋水球、水枪达人、小小运水工、捉泥鳅和水炸弹。
话题三:怎么玩?
游戏材料需要用到气球,于是,大家开始收集气球,此时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怎样往气球里注水呢?
第一次尝试装水:孩子们一手拿着气球,将气球浸在水里,过一会儿拿上来,发现气球还是瘪瘪的,没有水进去。CC说:“气球不会自己喝水,我们要喂它喝。”听了CC的话,孩子进行了第二次灌水:一手拿着气球,用碗将水倒进气球口。欢欢说:“好多水都流出来了,琪琪你帮我把气球的嘴巴张大一点吧!”通过两两合作,气球的肚子才慢慢大了一点。可是,瑶瑶说:“才这么点水,一会儿就流光了,不好玩。”这可怎么办呢?
我们立刻围绕游戏材料展开了讨论,孩子们觉得往气球里灌水太难了,耗费了很多时间,气球里的水还是太少。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呢?彤彤说:“可以用塑料袋,既能装水,又容易戳破。”她的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我们的游戏也从雨淋水球变成了雨淋水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放手让幼儿去做,幼儿在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中不断获得新经验,达到新的经验生长点。
那么,游戏到底怎么玩呢?小孙说:“我们要制订游戏规则,不然所有小朋友同时来玩,会很乱的。”什么样的规则才合适?幼儿带着问题开始了讨论,有的说一次只能进6个人,有的说要设置一个拿牙签的地方,还有的说要画一些标记给玩的小朋友看。大家分组讨论,最后还画了规则标记,张贴在海报上。
话题四:谁来玩?
规则制订好了以后,孩子们发现需要一些工作人员,谁来发牙签,谁负责往塑料袋里装水,水流光了后谁负责换袋子。阳阳说:“这些是‘准备材料的人吧!”在后续环节中,孩子们还讨论出了“服务的人”“帮助的人”,不断丰富着我们的“人员分工”思维导图,也让幼儿清晰地看到了戏水节活动中所需人员及安排需要。
学到了什么:
1.敢于在集体面前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根据游戏规则,利用绘画、数字等方式进行表示。
3.结合问题,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予以解决。
教师的支持:
1.提供调查,注重经验提升。
2.策划幼儿合作制订计划的机会,提升合作能力。
3.引导幼儿科学认知,选取材料的适宜性。
教师的感悟:
1.关注幼儿兴趣,共同参与活动。
2.为促进幼儿学习,教师及时在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之间切换角色定位。
3.行动的力量远大于照本宣科,要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戏水节,约吗?
话题一:邀请同伴
在“开心娃加油站”活动中,因为幼儿有过大带小的经验,所以在讨论时便提议:“我们请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来玩吧!”大带小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孩子们都欢呼雀跃起来。各班小小讲解员准备好戏水节的相关材料和邀请卡,根据场地示意图和海报向小班弟弟妹妹进行介绍,同时邀请他们与自己结对子,将自己设计的邀请卡送给对方,并记录下名字,以便下次游戏时能较快确认自己的朋友。
话题二:尝试游戏
我们设计的游戏好玩吗?幼儿提出自己要先玩一下,再请弟弟妹妹一起玩。于是,到了周三上午,工作人员先到场地上摆放材料,孩子们根据自己制订的规则尝试着玩了起来,发现了许多实际问题,开始共同解决问题。
下午,孩子们围绕预演情况进行了讨论,雨墨和小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请大家一起商量解决。蛋蛋说:“那我们还是只能让6个小朋友进来,其他人可以先去其他地方玩。”欢欢说:“那不行,如果每个地方都要排队,那我们还怎么玩呀!”一时间,讨论陷入了僵局。琪琪说:“要不然我们把塑料袋挂满,这样一次进来的小朋友可以多一些。”小宝说:“再多准备一些牙签。”为了解决人员冲突问题,孩子们最终讨论出的解决策略是:准备更多数量的材料。
孩子们还对该穿什么样的服装进行了探讨。乐乐说:“我觉得穿雨衣不方便,口袋里会有很多水。”欢欢说:“我觉得穿雨鞋也会进水。”梓涵说:“水会流到眼睛里,需要戴副眼镜吧!”在这一番讨论中,冲突围绕“雨衣”和“泳衣”进行,孩子们的解决策略是:实地预演发现问题,自然将雨衣淘汰,在行动中解决问题。
合作能力是大班幼儿应达到的水平,但是小班幼儿在经历戏水节活动后也发展到了合作游戏阶段。
学到了什么:
1.发现了问题后,尝试解决问题,促使活动更加有趣。
2.拓展生活经验,与同伴共同制订计划,大胆尝试规划自己的活动。
3.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游戏内容,大膽交流游戏内容。
4.根据游戏内容和喜好自由选择游戏项目。
5.积极参与集体合作活动,体验帮助他人及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教师的支持:
1.提供海报纸,为幼儿的制作和介绍提供可能。
2.联系好小班老师配合活动开展,促进幼儿游戏发展。
教师的感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三)戏水狂欢
经过两周的准备工作,戏水节活动正式开始了!幼儿园内到处充满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孩子们两两结对,快乐的身影穿梭在操场的每一个角落。
主题课程的设计是幼儿与主题“周旋”产生的,“戏水节”主题活动就是对幼儿在生活中产生的兴趣的延伸。因此,主题活动的设计必须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围绕幼儿的生活及相关经验进行组织,让幼儿将在主题活动中产生的经验延伸渗透到幼儿园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回顾经验生长过程,反思调整课程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对活动进行了讨论,孩子们纷纷觉得自己参与策划活动、制订规则、准备材料之后的游戏更好玩。我们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促进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时,也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不断思考活动设计需要调整的地方,以更加适合幼儿游戏,还要经常对实际进行的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进行反思。
皮亚杰说过:“所有观念确实需要有一个经验的基础,连逻辑的数学观念也都如此。”因此,能够被幼儿吸收的经验,总是与已有的经验相关联的,是已有经验的深化和扩展;来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课程,应该与幼儿的经验息息相关。开展生态教育不应停留在标榜生态教育的概念本身,而应将生态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学习即是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化的课程进行学习,在真实的环境中不断思考、操作,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