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材料投放的六大原则

    顾青

    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世界、积累经验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看,材料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观察幼儿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经验的重要媒介。处理活动材料考验着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媒介,课程和活动的实施,幼儿的发展,教师的设计都是围绕材料展开的。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探索、积累经验的桥梁。活动目标、内容都蕴含在所提供的材料中。这就需要老师合理调配,结合主题的进度、幼儿的需要等合理地投放材料。因此,教师对材料的发现和运用能力,决定着课程与活动实施的情况。因此,重视教师处理材料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因此,教师在课程和活动实施中,要引导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解决一些有关认知方面的问题。幼儿通过操作不同的材料会获得不同的“关键经验”。“关键经验”是幼儿发展必须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经验系统或经验结构中起节点和支撑的作用,有利于幼儿经验的建构、迁移以及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关键经验的获得和发展有赖于幼儿与环境(材料和人)的互动,有赖于经验的积累。

    在主题背景下的各种课程和活动实施中,幼儿的发展会受到多重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材料投放起着舉足轻重的作用。材料投放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顺应幼儿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材料投放中有一定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让幼儿有更多机会自我决定、自由选择、主动参与、充分交往、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各种情感。因此,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材料,是为每位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学习习惯、方法、情感及认知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遵循材料投放原则是材料适宜性的有效保证,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一、关注课程和活动实施中材料提供的适宜性

    (一)注重对活动材料的分析

    1.要有分析材料价值的意识

    教师拿到材料后,不要急于投放,而应充分考虑材料自身拥有的典型价值和延展价值,以及适合投放的活动、投放的方式,从而减少材料投放的盲目性。

    2.要有分析材料价值的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对材料本身价值的把握和对幼儿年龄段特征的把握两个方面,关键是要做到材料特点与年龄段的匹配。

    (二)注重活动材料投放的意义

    1.材料的投放要有目的(因为是课程)

    2.材料的投放要有挑战(因为是学习)

    3.材料的投放要有情趣(因为是幼儿)

    (三)注重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

    在幼儿课程和活动实施的材料提供中,老师要考虑主题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等,并依据原则提供课程实施活动材料,同时材料要体现趣味性、操作性、层次性和挑战性。

    1.主题性原则:材料投放要考虑近阶段开展的主题经验,要对主题有推动作用。

    2.全面性原则:要考虑各领域目标实现的全面性,不能单一地强调某一阶段目标或某一领域目标,从而使整体目标发生缺失。

    3.目标性原则: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要物化教育目标,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主动获得发展。材料的层次支持幼儿的发展: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来体现材料的层次性,支持不同水平幼儿获得成功;分解目标,设计系列化材料,从材料投放的先后顺序上体现层次性的呈现方式,使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情景性呈现、问题任务式呈现)

    4.动态性原则: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来调整材料,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需要、兴趣及发展水平。

    材料本身是物化和静态的,但如果我们能细致地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就能使静态的材料呈现动态性,这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建构行为,同时能优化材料,体现材料利用的高效性。

    材料的添加。当原有材料的目标基本达成后,我们不是将原有的材料全部更换,而是采用添加的方法,递进或拓展课程和活动实施的内容和目标。

    材料的组合。材料的组合是指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材料组合。某些活动内容可以成为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者,以拓展丰富游戏内容,延长材料的生命力。

    5.适宜性原则:是指材料的外部特征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征、发展水平相适宜。小班:大而鲜艳、形象逼真的;中大班:喜欢任务、挑战与竞争,规则

    意识逐渐增强,材料可具有情境性、挑战性、有一定的规则。

    6.层次性原则:每个年龄段的幼儿能力水平不同,同年龄段的不同幼儿能力水平也不相同,因此,教师投放的材料首先要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普遍水平,又要兼顾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层次,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也就是说,教师要投放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因为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思维特点不同等等。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该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材料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二、关注课程和活动实施中材料呈现细节的关键性

    在课程和活动实施中,幼儿是在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发展的,材料的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构成材料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我们教师在呈现材料时必须考虑幼儿驾驭材料的能力和自由度;考虑幼儿在操作中作用于材料的方式;考虑同样的材料对不同幼儿的潜在功能。而实践是验证材料适宜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关注细节,力显适宜。

    1.操作路径明了化

    幼儿园课程和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直接与材料发生作用,因此活动材料操作方法明了化是至关重要的。在材料投放时我们以流程式的方法来呈现路径,以满足幼儿的自主活动,流程式是指将幼儿操作的过程以简单易理解的步骤流程一一展现出来,引导幼儿跟随流程图操作。流程图中的图示选择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有目的地选择,一般来说,小班以幼儿的活动照片来提示,中班则以照片或简单的符号表示,大班则以符号与文字相结合的图示表示,让幼儿的学习从学会看懂活动流程开始。

    2.材料层次“星级化”

    分层投放材料是一种有效的“引导”,教师通过不断增加和改变材料的投放,提示和“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丰富知识经验。小班幼儿知识经验不丰富,对各种材料操作还不熟悉,采用分层呈现材料是很有必要的,使材料层次“星级化”。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来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活动,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

    总之,材料是幼儿学习的“教材”,是幼儿园课程和活动实施的重要支架,决定了幼儿的生活、学习的可能性和行为。适宜材料的投放是课程和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我认为,活动材料的提供要灵活,既要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又要体现材料种类的丰富性和层次性,要有浅有深、有易有难,保证不同层次幼儿在学习时的各取所需,为幼儿自主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