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术讲政治”的根本要求

    李作言

    [关键词]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

    “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在教学中的现实运用,既体现政治要求,又有业务要求。党校在推进“用学术讲政治”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政治性、学理性、逻辑性、生动性、发展性等要求,始终注重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一、善谋政治高站位

    党校有别于高校、科研院所,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宣传、研究、阐释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一是要增强党员意识、党校意识、党校人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遵守政治纪律,讲究政治规矩;二是要从政治的角度去看待学术、看待学术活动、看待用学术讲政治,要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讲出“所以然”,用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引导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三是必须把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使之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二、善构学理强支撑

    用学术讲政治开展得怎么样,最终要以质量高低来评判,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有较强的学理支撑,赋予学术活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政治价值。

    学理框架的来源无非三个方面:马列经典著作、本学科经典、自己构建。三方面资源的调动使用情况也不一样,比如经典著作是灵魂,任何研究都要从经典著作的立场、方法和角度去分析和把握,从中找到学理的政治之根;学科经典是历史之源,是创造性转化的基础;在这两者基础之上,进一步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找出学理的自然发展路向,构建出对问题导向的分析、阐释和研判。好的学理支撑来自科研含量,学会用创新成果丰富教学,至少有三个标准,即框架适当、问题精准、阐释贴切。让学员频频点头、深得我心的会心感悟。

    这里面有三个层次,一是讲出了学员想听的问题,初步解答了思想困惑;二是学员也想到了,但没有如此清晰的表述和概括分析,讲课内容、信息量让人佩服;三是学员没有想到的话题被阐释得酣畅淋漓,学员感到学有所获。贯通其间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大量的案例中抽取规律,从枯燥的理论模块中找到实践的律动,相互印证,引人入胜。三、善析逻辑成体系

    话语千万条,逻辑第一条。所有的“用学术讲政治”都必须讲清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内在逻辑,通过逻辑体系把问题讲透彻、讲明白。

    首先要讲清楚历史的大逻辑。大逻辑有大格局,从而蕴含着解释分析的内在原因和可能。要以问题的历史导向为主线,去释疑解惑。寻找问题必须从全局中思考,去梳理出历史发展的来路、现实路和去路。

    其次要梳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逻辑。近百年大党的风雨兼程,70年共和国的披荆斩棘,40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贯穿其间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主线,成为历史和现实相互激蕩的最大特征。要从理论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还要说清楚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婉转曲折,将历史研究、学理分析和实践历程融会贯通,方能解疑释惑。

    最后,要将现实问题转换成学术问题,将其中的内在逻辑说清楚,符合人的思维习惯、紧贴人的思维常识,收到思维创新的实效。四、善阐话语自生动

    为什么在新时代很多人愿意听党校老师授课?关键是党校话语的魅力。同样是阐释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党校人以坚定的信仰信念、棘手的问题、生动的案例、开阔的思路站稳了讲台。这里面关键是拥有一套生动形象的话语体系、阐释体系。

    首先要有党校话语的定力。中央党校韩树英老师说得好:“对党校教师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党性,没有党性的或党性不够的,休想当中央党校的教师。”新时代的党校话语定力在于,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通过话语展示定力、通过话语巩固定力,全面展示党校主渠道主阵地的坚定自信和时代特征。

    其次,要有党校话语的情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拥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阐释,能够把握好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科学探索的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既不会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也不会不顾场合无遮拦乱说一气,为了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是否拥有信仰、拥有真的信仰,在三尺讲台上流露出的情怀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三,要有党校话语的品牌。千锤百炼始成钢,品牌建设自非一日之功。要真正地深深地打动自己、并通过展示经典著作的真理力量去触动、感动学员,需要打造将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的能力,就是将用学术和讲政治融会贯通起来的本领。五、善重发展终贯通

    讲政治,必须讲到顶层设计、宏观发展的层面上去,置放到历史长河、古今中外的纵横对比坐标中,讲清楚发展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发展之间的转换、转化,方能实现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理论贯通、实践贯通和价值贯通。

    一是坚持理论维度,实现学以致用。要从执政党的全局上去思考伟大事业的鸿篇巨制。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离不开思想引领。要为党的重大创新理论提供学理支撑。同时,也要从党的重大政治判断中,找到学术研究的生长点。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波澜壮阔实践,恰恰就是理论研究、阐释不能缺席的时候。

    二是坚持实践维度,实现知行合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迫切需要学者们找准政治和实践前沿的脱节点、耦合点、熔断点,建立问题清单、目标导向和实施路线图,作出鞭辟入里的解释,用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去回答时代之问,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观点,把学问写进干部群众心坎里,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三是坚持价值维度,实现精神引领。推进“用学术讲政治”,除了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之外,还应注重研究、阐释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刻解读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力量,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周 巍)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