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本科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研究

    陈钊铭 周梅芳

    [摘要]本研究对广州地区本科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MOOC有所了解的占5成多一点,使用或参加过MOOC学习的占4成多一点,有422%的学生表示会使用或继续使用MOOC等平台,而且学生性别在网络学习资源利用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有8657%的学生认为MOOC“学习形式方便、自由”,但大学生对MOOC的利用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大对MOOC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强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意识,加强有关MOOC技术的培训与指导,以生为本开发MOOC课程,同时,相关教育部门要对高校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质量评估和课程认定,以提高MOOC的有效利用率。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网络学习资源;MOOC

    [中图分类号] G6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4-0095-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4019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资源不断向传统课堂教学发起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2013年MOOC开始进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越来越多高校注重对MOOC的开发和使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以广州地区本科生为调研对象,了解该地区本科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状况,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MOOC的态度和需求,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的MOOC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步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中国大陆的MOOC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华东两个地区;二是超过五成的课程均依托本土平台建设;三是台湾省的MOOC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发展迅速[1]。从中可知,我国MOOC虽然有所发展,但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张振虹等人认为MOOC的兴起体现了从课堂到学堂、从教到学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并指出未来MOOC将在学习交互、学习评价、支持特殊学习环节三个方面有新的发展[2]。邓宏钟等人探讨了MOOC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知识体系网络的构建[3]。潘雪峰等人从学习者体验的角度研究了包括MOOC在内的在线教育产品的设计[4]。

    国外学者Barton K Purse等人利用MOOC学生的人口统计数据、预期的行为和过程的相互作用研究学生對MOOC的参与度[5]。而Jina Kang等人通过调查新闻学学生的状况,研究三个问题:这些学生主要是谁及其为什么参加这个课程?学生会用多少时间去完成课程以及所有的作业?他们学到了什么和MOOC的哪方面对他们最有帮助?主要调查结果显示,84%的参与者是全职人士,只有289%是有新闻背景的。那些没有完成课程的人,没有时间是最重要的原因[6]。Dennis等人则通过探讨MOOC学习者、教师、学校等15个可能产生影响的对象得出结论认为,MOOC虽然具有解决高校成本高涨、学生负债难以管理和应对来自其他高校激烈竞争等方面具有难言的潜在优势,但它并不会取代现在的大学或学院,而只是作为一种传统教育的补充形式而持续发展[7]。

    在实证调查研究方面,上海财经大学李艳红等人发现,被调查同学中,对不同MOOC机构的课程做过比较详细了解的人,在361人中只有17人,其余同学中,选择“了解过一些课程”的为180人,略多于选择“完全不了解‘MOOC是什么”的人数,即161人。说明MOOC在财大本科生中的推广程度并不高,虽然主动接触、了解MOOC的同学不少,但是广泛涉猎各种课程、深入学习的同学却很少,大多数同学只是对MOOC有浅层次的认识[8]。虽然财经类院校是个例,但是在上海这样经济和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也出现了推广程度不高、对MOOC了解甚少的情况,从而促使本人从广州地区大学生入手开展调查研究,进而横向对比两城市之间的异同。

    从广东的研究状况看,广州中医药大学黄诗敏等人发现,目前MOOC,在广东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主要现状如下:大多数本科生虽没有接触过MOOC,但多数表示感兴趣,其对MOOC的看法既有褒也有贬;已有MOOC体验的本科生主要通过现代媒介和教师接触MOOC,普遍反映MOOC学习动力不足,但对MOOC学习仍有较高认同感;大多数教师不重视MOOC,均认为MOOC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只能是课堂的辅助和延伸;广东部分院校尝试在MOOC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各层次院校举办与MOOC相关的研讨会、座谈会和报告会,努力寻求MOOC时代下的变革之路[9]。

    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MOOC的研究已经从早期集中于MOOC的发展历程、影响、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等宏观层面,发展到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习反馈等微观层面的关注。而且,研究的态度也从早期的片面肯定或否定发展为今天的辩证思考。但对于研究对象——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较为欠缺,为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总结分析广州地区本科生使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意愿、态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来自广州地区18所本科高校的大学生,主要分为医药类院校和非医药类院校两类。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剔除非广州地区高校的调查样本,有效问卷289份,问卷有效率为9633%。其中,医药类高校121人,占419%,非医药类高校168人,占581%;专业类型分为:理科类和文科类,分别有144人和145人,分别占比488%和512%。男生67人,占比232%;女生222人,占比768%。调查对象覆盖了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五年级,主要分为低年级人群和高年级人群,其中低年级有142人,高年级有147人,分别占491%和509%。同时,也调查了其家庭所在地,其中城市人口160人,占比554%;农村人口129人,占比446%(表1)。

    三、学生对MOOC的认知与使用情况

    1.对MOOC的认知情况。调查发现,289个有效样本中,对MOOC有了解的调查对象共有155人,占536%,“从未听说过”MOOC的大学生有134人,占464%(表2)。而从了解途径中的多项选择中,通过身边人推荐认识到MOOC的占529%,通过网络宣传认识到MOOC的占4968%,自己了解的占4129%。

    2.对MOOC的使用情况。在大学生对MOOC有了解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查大学生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155名知道MOOC平台的大学生中,仅有67人使用或参加过MOOC的学习,占432%,表示未使用过的有88人,占568%(表3)。调查过程还针对使用过或参与过MOOC学习的67名大学生做了学习频率调查,结果发现,选择“不定期”学习的占5075%,选择“一学期一门课”“一学期多门课”的分别占3731%和1045%。此外,有1人选择“一个月多门课”,占149%,没有人选择“一月一门课”的。

    4.对MOOC的使用意愿情况。结果显示,289名被调查大学生中,5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会使用或继续使用MOOC平台;422%表示会使用或继续使用MOOC等平台(表5)。而对推荐的意愿调查中,发现564%“不确定”是否会推荐该平台,391%表示会向身边的同学推荐。大学生对MOOC的使用评价褒贬不一,在使用和推广态度上也呈现保守的现象,多数大学生还未从心理上接受MOOC,或者基于MOOC本身的某些缺陷导致大学生不认可MOOC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四、使用者对MOOC的评价

    1MOOC的特点。本研究针对67名使用过或参与过MOOC学习的大学生做了相关使用体验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有8657%调查对象选择“学习形式方便、自由”,7761%选择“免费学习”,597%选择“课程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具体见表6。

    2.通过MOOC学习获得的好处。在研究过程中,还对MOOC课程学习为大学生平时学习、研究提供的帮助方面做了调查。结果发现,认为通过MOOC学习“补充了自身知识”的占791%;“扩宽了视野”的占7761%;选择“引起了相关领域和问题的思考”“提升了专业技能”“为学习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信息”的分别占5373%、4925%和3731%。

    3MOOC学习平台存在的问题。MOOC作为一种网络学习平台,除了其自身特点能带给学习者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调查。67名使用过MOOC的大学生中,认为MOOC“知晓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的占5672%;认为“学习内容过于学术性,缺乏实践性”的占4925%;认为“课程有地域性差异、语言差异”和“平台操作过于复杂”的各占3284%;20人认为“课程设置不贴合大学生需求”,占2985%,其他占1194%。

    五、大学生对MOOC的利用现状不容乐观1.调查对象对MOOC了解有限。通过调查发现,289人中有134“从未听说过”MOOC,从中可知,认识MOOC的大学生人数非常有限,而了解MOOC的大学生也未能对MOOC有深层次的认识,说明目前高等教育中对MOOC的推广程度并不高。虽然现代教育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短期内也很难改变教育方式的现状,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也将逐步转变授课形式。

    2.调查对象对MOOC的使用有限,评价不一。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使用过MOOC或参加过MOOC学习的大学生只占了232%。多数大学生使用MOOC的时间跨度较大,未能习惯性地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未能及时引导大学生使用MOOC进行学习。另外,大学生在使用MOOC的收益选项中,多数人认为MOOC可以拓宽视野、补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该平台也存在着知晓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学习内容过于学术性、缺乏实践性等缺点。大学生对MOOC的使用评价褒贬不一,在使用和推广态度上也呈现保守的现象,多数大学生还未从心理上接受MOOC。

    3.不同性别在MOOC的使用态度上有差异性。由于男女生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有差异,多数男生偏向理科的学习,更加注重实践和科学实验;女生则偏向文科的学习,更加注重理论探讨。而在MOOC平台上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且课程更多偏向文科类,所以女生态度更积极,因此呈现出男女生在使用态度上的差异。

    4.调查对象对使用MOOC缺少主动性。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要的问题是大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身边的人或事的影响、网页上其他信息的吸引、学习内容缺乏实践性等原因影响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门MOOC课程的开发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资金,耗时费力,但经济效益却又不明显,导致MOOC平台上的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大学生在使用MOOC时无法辨别,从而无法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影响了他们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主动性。此外,与传统大学教育相比,MOOC容易作弊,這是互联网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如何保证“证书”的可信度和含金量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和手段[10],是MOOC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5.高校开设MOOC等网络学习课程的效果不明显。正如前所述,一门MOOC课程的开发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资金,耗时费力,但经济效益却又不明显,国内许多高校不愿意去开发MOOC的相关课程。在调查中也发现,289名被调查者中225人表示其所在学校开设了网络教育课程,部分学生对MOOC课程成效与否表示不确定,说明高校在开展网络教育时没有带给大学生更多正面或积极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接触MOOC等网络学习平台较少,也降低了大学生对MOOC的认可度。

    六、突破——大学生充分利用MOOC的建议

    1.学校应加大对MOOC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调查显示,了解MOOC的大学生人数非常有限,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完全不知道MOOC等网络学习平台。传统教育一般不离学校,在线教育平台也是如此。一方面,学校应注重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相结合,以传统课堂为主向学生进行常规性授课,以线上课堂作为补充,弥补传统课堂有限时间内未能授予的知识内容,特别注重对MOOC等平台的使用,为老师提供一个更好的辅导环境以及向学生提供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场所。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发挥好资源优势,从硬软件设备、现有优势课程、课程开发经验等方面入手,积极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并引入相关课程,逐步推动网络教育成为学校常规性教育,以此加大对MOOC等网络学习平台的推广和使用力度。

    2.增强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意识。鼓励学生多使用网络,倾听权威专家的网络公开课或者精品课程,要对某一问题进行多维思考,不能固步自封。既不要将网络视为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不要将网络视为万能的工具。网络资源能给我们的基础知识锦上添花,也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研究雪中送炭,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要加强外语学习,从而形成阅读外语文献的习惯[11]。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认为MOOC课程有地域性差异和语言差异,如果大学生的外语水平能得到提高,可能会大大提高MOOC的使用率。

    3.学校应加强相关技术的指导。调查显示,部分大學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在线教育的一个原因是学习者对计算机技术或网络教育技术不熟悉,操作复杂,这很可能成为限制大学生使用MOOC平台的一个瓶颈。MOOC等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必须以技术操作为基础,可通过对MOOC课程讲师、初次接触MOOC的学生开展相应专业能力培训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来提高MOOC教学质量和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12]。如果学校老师以及相关MOOC的开展机构能够及时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技术指导,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MOOC平台的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对MOOC的使用率。

    4.学校应以生为本开发MOOC课程。多数学生认为在线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有重叠之处,线上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甄别等,这是制约学生使用MOOC的一个主要因素,而MOOC等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主体主要是学生,因此,在平台开发和课程设置上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基于现代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大学生愿意使用教育或教学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机用户端等平台,应以此为载体开发教学平台。基于学生需求考虑MOOC开发的可行性,可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为平台,全方位了解学生需求以及参与制作,充分调动人力和智力资源,增强课程吸引力,拓展MOOC的互动性,在这一方面,广州医科大学MOOC学社的成立已做出了好示范,为探索平台开发、课程设置等提供了借鉴。

    5.教育部门应对高校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质量评估和课程认定。调查显示,高校网络在线教育经济效益不明显,未能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教育部门可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另外,广州地区某些高校,例如华南师范大学,具有较丰富的课程开发经验和完善的设备及平台(凤凰微课),可通过试点,发挥其现有资源优势,逐步向各校铺开,从而促进MOOC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燕桃, 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21-27.

    [2]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0-27.

    [3]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5-7.

    [4]潘雪峰,张宇晴,毛敏,崔鹤.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现状及产品设计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13(08):13-16.

    [5]Pursel B K, Zhang L, Jablokow K W, et al.Understanding MOOC students: motivations and behaviours indicative of MOOC completion[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16, 32(3):n/a-n/a.

    [6]Liu M, Kang J, Cao M, et al.Understanding MOOCs as an Emerging Online Learning Tool: Perspectives From the Stud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14, 28(3):147-159.

    [7]Dennis M.The Impact of MOOCs on Higher Education.[J].College & University, 2012(88):24-30.

    [8]李艳红, 李思志, 李尚英等.本科生基于MOOC学习情况分析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81-82.

    [9]黄诗敏, 林俏雁, 葛思慧等.“慕课”现状与思考——基于广东本科院校的调查[J].西北医学教,2015(5):761-765,795.

    [10]刘平安等.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考试周刊, 2014(84):151-152.

    [11]张仲德, 李雅萍.校园网络学习资源应用调查及分析——以某大学本科生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9):20-23.

    [12]曲智丽,韩佳妤,陈悦,黄立国,董德森.影响大学生对MOOC适应性因素研究——以延边大学为研究对象[J].教育教学论坛,2017(8):63-64.

    [13]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18):48-50.

    (责任编辑:赵淑梅)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