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语境下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实现“中国梦”是当前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目标。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从业人员的主要机构,其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和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现状,更凸显出“中国梦”语境下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

    【关键词】中国梦;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2-0106-03

    【收稿日期】2013-10-14

    【作者简介】刘立红(1971-),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特有的,以善恶观念作为评价标准,用以调节从业者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及行为准则的总和,也是从业者用以肯定、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价值和思想境界的重要精神力量。[1]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起构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

    1.制度性的职业道德课程比例小,内容单一。职业院校都制定了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但职业道德教育多通过制度性的政治理论课来进行。翻看这些课程,就会发现两大问题:一是职业道德的内容比例很少且单一,多为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很少有关于职业道德问题的情境性探讨;二是不分专业,多为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笼统介绍。

    2.专业课程中的职业道德内容很少出现,即使有也很容易被忽略。在与专业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认为职业道德确实很重要,关系到安全生产与创新,但同时他们又认为职业道德属于技术伦理范畴,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讲清楚。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需要传授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多,课时又有限,因此不得不把职业道德的内容忽略。由此可见,在专业课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很难有一席之地。

    3.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职业道德的比例偏少,内容较浅。就业指导课是所有院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但其内容多集中在如何搜集就业信息、如何制作简历以及求职时应注重的礼仪等实用知识的传授上,职业道德教育所占比例很少。教师在讲授职业道德内容时,很少涉及具体职业道德问题,多与政治理论课中的职业道德内容重复,依然注重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传授,内容偏浅。

    4.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活动很少。职业院校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主题班会和课外实践活动。但主题班会多为与社会热点有关的时事问题,政治性强,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很少出现。课外实践多为实习或见习,在实习或见习之前,有的学校会请合作单位来学校就与工作相关的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简单授课,有的则要等到了合作单位后才开始学习。因此,这些活动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力很小。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由于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院校处于“边缘化”状态,而我国目前又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那些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道德要求受到调整,有些已经瓦解,但是一些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及时形成和确立。于是在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2]社会职务犯罪层出不穷,弄虚作假比比皆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对这些负面事件的影响给予推波助澜。受内外因素的双层影响,加之职业院校学生多为成绩不理想、没能或很难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文化水平、基本素质等方面相对欠缺,因此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相对淡薄。有的职业目标定位不准,自身期望值过高,不愿意从事“蓝领”、“灰领”的一线工作,导致理想错位,行为异化;有的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希望从事管理岗位工作,没有做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准备,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有的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干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奉献精神、责任意识,自私,人际沟通能力差,职业道德素质欠缺;有的诚信意识淡薄,轻易撕毁就业协议。[3]

    二、“中国梦”语境下加强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实现人生梦想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职业院校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人的梦想有大有小,但都离不开生存和发展。职业院校学生要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首先必须生存,离开生存谈发展、谈幸福是不现实的。而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4]78

    “中国梦”的内涵之一是人民幸福,人的发展最终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幸福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物质需要的尽可能满足,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言,“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4]220。可见无论是求生存还是谋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现代人获得物质的主要途径是就业,即通过从事某一职业来获得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因此,职业成了现代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其首要目标在于实现个人的就业,使“无业者有业”;而从业人员由于自身职业道德方面的缺陷被砸了饭碗,使“有业者失业”的例子在各行各业都屡见不鲜。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职校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缩小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目标的差距,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增强竞争力,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谋得一席之地。

    同时,幸福的实现除了有外在的物质条件外,人的主观感受更为重要。而生产领域是与利益接触得最为紧密的,最容易导致人的异化。现代社会中由于多种原因,曾经支配与约束人们的传统道德弱化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范围扩大了,而生产的约束性并未得到相应发展。现代生产中人们的激情和欲望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放纵的态势,所以虽然外在物质条件已有了很大进步,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未如想象中那样上升。从这个角度讲,人们的发展目标并未实现,还需要提升对激情与欲望的约束,增强人的主观幸福感。而职业道德可通过对人们生产活动中的欲望进行合理的限制与约束,使个人不易在无限中迷失自己,通过从事各种明确的生产活动,增强自身的满足感,使个人在物质条件与精神追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增大个人的幸福认同,从而实现发展的最终目标。[5]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

    1.职业道德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涂尔干曾说过:“倘若没有相应的道德纪律,任何社会活动形式都不会存在。”[6]16市场经济,顾名思义就是用市场进行资源调节的经济体制。市场能否发挥资源调节的积极作用,个人行为的可确定性,即人的诚信意识是其前提条件。而在现代社会的生产领域,利益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人们在生产领域的活动更多地与利益直接相联,这就意味着人们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在生产中采取一些不道德行为,虽然有法律等正式规章制度的强力约束,但这些以明确条文形式出现的制度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生产行为,对于条文未涉及的内容便不具有约束力,而且法律等正式制度对人们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存在着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导致经济活动出现无序。“任何能够在整体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活动形式,要想不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就不能脱离所有明确的道德规定”[6]13,因此,需要道德作为法律等正式制度的补充,以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内在地包含着一定的价值目标,更强调人的精神完善,能帮助人们克服内心深处非理性的自利冲动,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从而确保行为的可确定性。同时,当个人认同职业道德要求并长期按照相应的要求行动时,就会在无意识中培养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人们在生产中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根据习惯采取行动,因此,在对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所形成的良好习惯也将确保个人行为的可确定性,为经济活动提供保障。

    2.职业道德关系到现代企业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代企业组织的存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而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形成和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从企业的形成看,企业内部成员在进入企业时都有明确的经济目标,在进入现代企业时,其成员通常通过合约的形式签订契约,而契约的订立对于进入生产领域的生产者就代表着履行义务,对于企业成员来说就是职业道德要求。从这个角度看,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形成的前提条件。

    在市场中,企业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履行契约降低交易费用,以减少生产成本和生态成本,一切企业行为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企业要发挥这一职能必须具备一个前提:企业组织者(企业家)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是建立在所有成员具有良好的行为确定性上,能够履行进入企业时所订立的契约。如果没有企业成员的行为确定性,或企业成员对企业家的指挥阳奉阴违,那么企业组织者的指挥效能就不能落实;如果企业内部各生产者不能尽职地履行职业责任,就意味着生产要素不能在企业内部顺畅流动。这就意味着企业组织成本上升,降低了企业存在的价值。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将保证生产者尽职、守责、服从、服务、创新等职业道德行为的出现,降低企业的组织成本、生产成本、生态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不仅仅是指资源分配公平、群体利益均衡、人际关系协调、生命财产安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即人们要有高尚的、健康向上的道德素质。胡锦涛同志强调:“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道德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宣传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心理调节功能。

    职业道德是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从业阶段是人生中最主要的阶段,职业道德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多方面关系的和谐。

    三、结束语

    职业学校毕业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降低和缓解他们的职业道德风险,有利于实现各方面关系的和谐,提高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文波.面向铁路行业的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新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5):42.

    [2]李刚,高静文.市场经济与道德代价[J].哲学研究,1997,(3).

    [3]徐远平,王秀莲.铁路特色高职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陕西教育,2009,(5):2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法]爱弥儿·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胡锦涛.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N].人民日报,2005-02-19(1).

    (编辑/乔瑞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