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赵琳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并通过与外界的交互作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里,学生经过和老师、学习资料以及其他学习者之间交互建构知识。教学的转变,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总结前人对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旨在探索一个建立在交互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支架式教学方法,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口语教学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60-03
引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主动的加工,原有的知识能够被新的知识激活,并且从中构建起相互的联系,再产生新的学习,从而积累新的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合理借鉴建构主义理论,使学生成为构建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使其更好地获取知识,从而更好地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批判和发展传统教学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建构主义教学观这一概念。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从三个维度阐释了建构主义,他们认为人类思维的形成是来自于经验的,与社会文化、社会活动、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人的认知能力,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外部世界不但可以认知,依然是可以建构的。人们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里,逐步形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从而构建新知识和认知结构。我认为,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学习如何发生?概念如何形成?意义如何建构?建构主义就能够很好地说明人们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把与外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息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称之为同化。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受到外界的影响,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称之为顺应。前者量变,后者质变。 在同化过程中,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会被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构建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其提供有效的“情境”学习。 在认知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给传统教学理论注入了新的理念, 强调个体间的协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应转变过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认知的过程和信息的建构过程。
二、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尽管在英语教学中已经开始注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的诸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的细节学习上,忽略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也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授课、不敢大胆尝试新的方法。
在笔者的教学计划中,导入部分刻意将重心偏向了主题内容和背景知识,语法和词汇点不再像以前那样具体详细,让学生分组展开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英语。运用“情境学习”的理论,让学生进行“合法理的周边参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考虑自己怎样教的多,忽略了学生如何主动学习。教师的讲解占了课堂的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运用活动也仅限于简单的yes、no,和重复的跟读。学生参与交际的机会较少,教学变成了说教和训练,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教师在引入课文相关主题及背景时,介绍性的语言更多一些,看到学生的反应冷淡,就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更耐心地想办法,引导学生,使其主动地发觉信息,自发地去探索、研究。启发式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没有完全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导入部分,交际法没有有效地运用其中。在符号式思想的取向中,学生对学习的看法不会受到重视,而情景式思想不同。学生对本身能力的信心,是导致表现有别的主因。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开卷的测试方式,增大写作和翻译等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同时还可将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与学生的自我检测相结合。评价方式就是学生能否熟练表达出所学知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知识掌握的提高,评价以横向居多,纵向的很少。这样不利于检测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和使用有效的策略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转变
理想的转变,是必须要让学生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以此为据,来判断自己的进展。因为学生之所以表现较好,是因为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懂得在开始时先作反思,并考虑用不同策略的可能性。于是,教师对课业的选择和设计,便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和协助他们取得进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构建语言意义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给学生构建出的语言体系的宏观架构,让学生了解到英语逻辑思维的特点,老师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学习,将单向传授转变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教师应该将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避免整堂课讲授太多的语言点;避免给学生具体列出语言点的用法;避免给学生直接指出应该注意什么。在教学过程里,教师会自然选择反映自己教学理念的内容和任务,而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则会选择相对于自己有意义或者偏好的方式去理解和学习。 他们会主动挑选学习内容,重新整合、加工。在教学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大量的教学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且,教学绝不能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应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因此,学习内容必须选择真实性的任务。教师如何在深入了解学生认知过程的基础上,把建构主义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设计和教学策略中, 为学生提供辅助,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主张把认知建构主义因素,应用到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之中,旨在探索一个建立在交互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支架式教学方法,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在总结前人对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如何把此理论运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研究目的。我们应考虑以下问题:1.在当今的教学体系下,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可行有效?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否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3.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的提高有多大效果?形成性评估是语言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达到促进语言教学健康发展的目的。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和学习环境等方面对所评估的课程产生影响,如何从教师对课程要求的理解、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对所评估的教学产生影响?如何从学生对课程要求的理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内容等方面对所评估项目的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建构主义教育教学思想基本的出发点是技能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它的一个前提是:知识不是一种存在于每一个人之外的客观外部现实,相反,人类的知识是人类自己的建构物。杜威、维果茨基的经验基础论以及皮亚杰的主客体互动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通过沟通与交流,可以看到问题的各个侧面及其解决途径。因此教与学的关键是学习者是否有机会、有热情充分地参与交流;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互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构的思维空间,使其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其自身的创造力。”其主要观点强调了知识与经验的双向建构。因此,互动式教学是我在教学实践方面需要做出的转变。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有意义的学习”,要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口语训练的前提是要掌握并会认读相关的词汇,针对部分较被动,基础较差,鲜少开口的学生,初期的训练就是要强迫其跟读、模仿,从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再到短文。一定量的训练能够形成较好语音语调,同时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从羞涩到自信,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而在交际中,听与说是互动的,分不开的,不能进行有效的输入就不可能有准确的输出,交际中的两者相辅相成,决不能一味地强调口语表达,忽略了听力理解的训练,然而,课上的时间必然有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认知过程中,从同化到顺应的转变,应该以一定量的训练为基础,因此,给学生布置课下的听说练习是必要的。
教学的转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我在课外任务的布置中,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介,搜索课题的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加以思考、总结。并在课堂上将自己获得的信息讲给大家。这样一来,学生渐渐地改变了传统被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阅读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使学生能够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播放新闻、电视、电影等片段,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信息,如:新的概念、术语、词汇等。强调师生互动、强调“合作”学习,进行演讲示范、问题发言、案例学习、小组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话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走上讲台演讲,难免会有人不情愿,大部分还会紧张,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压力和鼓励帮助。这种教学方式加强了对学生英语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动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并通过与外界的交互作用获取知识的过程”,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有四个因素: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学习资料以及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建构知识。这四个因素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式教学,学习者是通过一定的环境,通过意义的建构,来获取知识的。先前学习的知识,先前获得的经验、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都对知识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在情境取向中,认知系统的界限涵盖了环境”,因此,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物理环境、情感环境、学校环境、乃至更大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然而,情境式学习是通过学生在情境中参与构建知识,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环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原来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只需一个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可能情境式学习需要3-4个课时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合理优化教学任务,与教学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灵活地安排课时。学校管理部门应注意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比如广播英语新闻,举办英语主题活动,构建英语沙龙等,并要注重英美文化的渗透。
四、结语
教学也是一个参与学习构建的过程,教学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学习者用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因此,不同的人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没有所谓的唯一的理解标准。理想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看法和理解,倾听和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并反思他们这些思想的由来,在方法、实践和环境方面不断转变、尝试,摸索出更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洪波,詹作琼.论英语口语教材编写和口语活动设计的真实性[J].教学研究,2006,(11).
[3]栗洪武,秦立霞,霍涌泉.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教材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江苏高教,2003,(3).
[4]于建君.反思实践建构理论提高教学和管理效能--对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学习的体会[J].科技资讯,2009,(33).
[责任编辑:碧瑶]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并通过与外界的交互作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里,学生经过和老师、学习资料以及其他学习者之间交互建构知识。教学的转变,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总结前人对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旨在探索一个建立在交互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支架式教学方法,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口语教学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60-03
引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主动的加工,原有的知识能够被新的知识激活,并且从中构建起相互的联系,再产生新的学习,从而积累新的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合理借鉴建构主义理论,使学生成为构建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使其更好地获取知识,从而更好地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批判和发展传统教学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建构主义教学观这一概念。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从三个维度阐释了建构主义,他们认为人类思维的形成是来自于经验的,与社会文化、社会活动、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人的认知能力,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外部世界不但可以认知,依然是可以建构的。人们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里,逐步形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从而构建新知识和认知结构。我认为,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学习如何发生?概念如何形成?意义如何建构?建构主义就能够很好地说明人们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把与外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息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称之为同化。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受到外界的影响,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称之为顺应。前者量变,后者质变。 在同化过程中,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会被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构建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其提供有效的“情境”学习。 在认知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给传统教学理论注入了新的理念, 强调个体间的协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应转变过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认知的过程和信息的建构过程。
二、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尽管在英语教学中已经开始注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的诸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的细节学习上,忽略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也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授课、不敢大胆尝试新的方法。
在笔者的教学计划中,导入部分刻意将重心偏向了主题内容和背景知识,语法和词汇点不再像以前那样具体详细,让学生分组展开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英语。运用“情境学习”的理论,让学生进行“合法理的周边参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考虑自己怎样教的多,忽略了学生如何主动学习。教师的讲解占了课堂的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运用活动也仅限于简单的yes、no,和重复的跟读。学生参与交际的机会较少,教学变成了说教和训练,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教师在引入课文相关主题及背景时,介绍性的语言更多一些,看到学生的反应冷淡,就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更耐心地想办法,引导学生,使其主动地发觉信息,自发地去探索、研究。启发式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没有完全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导入部分,交际法没有有效地运用其中。在符号式思想的取向中,学生对学习的看法不会受到重视,而情景式思想不同。学生对本身能力的信心,是导致表现有别的主因。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开卷的测试方式,增大写作和翻译等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同时还可将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与学生的自我检测相结合。评价方式就是学生能否熟练表达出所学知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知识掌握的提高,评价以横向居多,纵向的很少。这样不利于检测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和使用有效的策略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转变
理想的转变,是必须要让学生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以此为据,来判断自己的进展。因为学生之所以表现较好,是因为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懂得在开始时先作反思,并考虑用不同策略的可能性。于是,教师对课业的选择和设计,便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和协助他们取得进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构建语言意义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给学生构建出的语言体系的宏观架构,让学生了解到英语逻辑思维的特点,老师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学习,将单向传授转变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教师应该将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避免整堂课讲授太多的语言点;避免给学生具体列出语言点的用法;避免给学生直接指出应该注意什么。在教学过程里,教师会自然选择反映自己教学理念的内容和任务,而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则会选择相对于自己有意义或者偏好的方式去理解和学习。 他们会主动挑选学习内容,重新整合、加工。在教学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大量的教学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且,教学绝不能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应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因此,学习内容必须选择真实性的任务。教师如何在深入了解学生认知过程的基础上,把建构主义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设计和教学策略中, 为学生提供辅助,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主张把认知建构主义因素,应用到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之中,旨在探索一个建立在交互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支架式教学方法,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在总结前人对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如何把此理论运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研究目的。我们应考虑以下问题:1.在当今的教学体系下,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可行有效?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否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3.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的提高有多大效果?形成性评估是语言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达到促进语言教学健康发展的目的。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和学习环境等方面对所评估的课程产生影响,如何从教师对课程要求的理解、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对所评估的教学产生影响?如何从学生对课程要求的理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内容等方面对所评估项目的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建构主义教育教学思想基本的出发点是技能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它的一个前提是:知识不是一种存在于每一个人之外的客观外部现实,相反,人类的知识是人类自己的建构物。杜威、维果茨基的经验基础论以及皮亚杰的主客体互动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通过沟通与交流,可以看到问题的各个侧面及其解决途径。因此教与学的关键是学习者是否有机会、有热情充分地参与交流;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互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构的思维空间,使其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其自身的创造力。”其主要观点强调了知识与经验的双向建构。因此,互动式教学是我在教学实践方面需要做出的转变。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有意义的学习”,要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口语训练的前提是要掌握并会认读相关的词汇,针对部分较被动,基础较差,鲜少开口的学生,初期的训练就是要强迫其跟读、模仿,从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再到短文。一定量的训练能够形成较好语音语调,同时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从羞涩到自信,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而在交际中,听与说是互动的,分不开的,不能进行有效的输入就不可能有准确的输出,交际中的两者相辅相成,决不能一味地强调口语表达,忽略了听力理解的训练,然而,课上的时间必然有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认知过程中,从同化到顺应的转变,应该以一定量的训练为基础,因此,给学生布置课下的听说练习是必要的。
教学的转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我在课外任务的布置中,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介,搜索课题的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加以思考、总结。并在课堂上将自己获得的信息讲给大家。这样一来,学生渐渐地改变了传统被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阅读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使学生能够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播放新闻、电视、电影等片段,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信息,如:新的概念、术语、词汇等。强调师生互动、强调“合作”学习,进行演讲示范、问题发言、案例学习、小组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话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走上讲台演讲,难免会有人不情愿,大部分还会紧张,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压力和鼓励帮助。这种教学方式加强了对学生英语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动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并通过与外界的交互作用获取知识的过程”,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有四个因素: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学习资料以及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建构知识。这四个因素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式教学,学习者是通过一定的环境,通过意义的建构,来获取知识的。先前学习的知识,先前获得的经验、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都对知识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在情境取向中,认知系统的界限涵盖了环境”,因此,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物理环境、情感环境、学校环境、乃至更大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然而,情境式学习是通过学生在情境中参与构建知识,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环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原来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只需一个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可能情境式学习需要3-4个课时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合理优化教学任务,与教学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灵活地安排课时。学校管理部门应注意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比如广播英语新闻,举办英语主题活动,构建英语沙龙等,并要注重英美文化的渗透。
四、结语
教学也是一个参与学习构建的过程,教学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学习者用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因此,不同的人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没有所谓的唯一的理解标准。理想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看法和理解,倾听和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并反思他们这些思想的由来,在方法、实践和环境方面不断转变、尝试,摸索出更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洪波,詹作琼.论英语口语教材编写和口语活动设计的真实性[J].教学研究,2006,(11).
[3]栗洪武,秦立霞,霍涌泉.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教材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江苏高教,2003,(3).
[4]于建君.反思实践建构理论提高教学和管理效能--对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学习的体会[J].科技资讯,2009,(33).
[责任编辑:碧瑶]